西藏的菜篮子和印度无缘是中共给境内藏人制造的悲哀
茨仁卓嘎
今日印度的农业发展,离不开以往的“绿色革命”,以及今日诸多中东海湾国家兴起的对印度产瓜果蔬菜的大量订货。而中共占领西藏后,在西藏打造的红色供应链之一就是持续数十年的中国瓜果蔬菜逆行,以及近年在西藏建设温室,用高成本的蔬菜生产来替代本可以现在从印度进口的廉价瓜果蔬菜。“中菜输藏”与“印菜西行”,一个是中华经济圈使用强制的货物高成本输入现象,一个是中东—印太经济圈的有利于民生福祉改善的自由贸易现象。而喜马拉雅山成为了半统制经济和相对自由贸易的分界,这可谓中亚区域经贸问题上一个令经济学家们忍不住喷饭和叹为观止的现状。
中共藏学家们进行的“大内宣”,吹嘘的一个误导性的事实就是,在旧西藏民众的菜篮子多么单一,而今日各类丰富的瓜果蔬菜充满着藏区的集贸市场,这体现出和平解放以来西藏人民的民生改善云云。然而藏学家不谈的是,藏语当中的蔬菜名称,很多是”汉语发音”,也就是汉语借词。
这种现象源自于,上世纪长达几十年的印中关系僵局,乃堆拉等贸易口岸被封闭。长期阻断了西藏同南亚经济体的联系。在过去交通不发达的时代,也没有多少中国蔬菜进藏,而交通发达以后,中国蔬菜果品(如今还加上了从中国进口再输入西藏的进口水果)就大量输藏,而中国蔬菜水果的入藏,遇到的矛盾就是因运输成本因素而价格变高,如今的西藏已经变成了中国游客的旅游目的地,旅馆饭店推动的蔬菜的需求量则更多,为平需求,现在则在西藏兴起本地温室蔬菜生产。
据阿拉伯商业网报道,本次印度疫情爆发,但印度的出色之处就是在困难下依然保持着有效的输中东蔬菜瓜果的供应,因此,海湾国家如科威特,阿联酋的商人则加大了对印度蔬果的订单,印度农民得到了实惠。
而眼下,西藏则眼巴巴地看着“印菜西行”。也折射出西藏自治区的经济干部缺乏世界眼光,在山沟里做经济规划,致力于愚蠢地维护中国经济供应链,而没有反思和突破。
中共对西藏自治区的特殊扶持之一,是外汇收入的全部留成,如果西藏自治区的官员真想平衡一下西藏的菜价(不过不太寄希望于这些人,因为他们吃着食堂特供哪里考虑这个),就应当跳出山沟思路,努力创造印中藏的自由贸易机制。
印藏之间真正实现贸易便利的障碍,是西藏本地官僚集团的隐秘的价值观,如官定西藏历史读本就这么介绍“亚东开埠后,英帝国主义的商品大量输入西藏,疏远了西藏和祖国的联系”。因此,政治优先,民生一边,酿成了他们永远把西藏放在山沟中“艰难探索”的可悲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