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平:《上海公报》50周年小议

 

 

胡平:《上海公报》50周年小议

 

今天,2022年2月28日,是美中发表《上海公报》50周年。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应中国总理周恩来之邀飞抵中国,进行了为时一周的访问。在访问的最后一天,双方在上海签署和发表了联合公报。尼克松这次访华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上海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政府经过20多年的对抗,开始向关系正常化方向发展,为两国建交奠定了基础。

美中关系解冻,固然是双方都有需要,但是,球首先是中国发出的。毛泽东通过请美国作家斯诺传话、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等方式,首先发出了愿与美方接触、改善中美关系的信号。

中共为什么要主动发球,向它的宿敌美国示好呢?这是因为在当时,中共急于摆脱和两个超级大国同时作对,在外交上极度孤立的处境。本来,中共是把美国当做头号敌人,把苏联当作老大哥、当做头号盟友的。现在它却来了个大转弯,把美国当盟友,把苏联当头号敌人了。这个弯子是怎么转的呢?中共是怎样把苏联变成头号敌人的呢?起先,中共是嫌苏联反对美帝不坚决,变修了,然后把苏修和美帝一块儿反,再然后干脆联合美帝反苏修——这个弯子转得实在太不逻辑了:如果苏修之可恶就在于它反美帝不坚决,现如今你干脆和美帝站到一块儿去了,那又算什么呢?这个弯子,从共产革命原则的角度、理念的角度,根本讲不通;但若是从中共维护自身权力的角度去看,一下就通了。

在美国方面,美国之所以愿意改善和中国的关系,主要是为了制衡苏联。应该说,美国的联中抗苏策略确实取得了相当的成功。意味深长的是,在40多年后的2016年年底,特朗普就任总统前夕,美国又有人提议,美国政府应该反打尼克松的中国牌,与俄国和解,共同对付中国,联俄抗中。

我当时就指出,联俄抗中这一策略是好的,只是在当下很难实行。想当年,美国之所以能联中抗苏,其前提是中苏已经反目成仇,而现在的中俄关系良好。美国纵然与俄国修好,也不可能指望俄国和美国一道去对付中国。另外,尽管美国两党都意识到中国才是最大的竞争对手,但是它和俄国却在很多现实问题上有着直接的冲突,例如乌克兰,例如中东。最近,普京下令入侵乌克兰。俄国从一年前在中美冲突中坐山观虎斗的角色,一下子站到了和美国、和西方冲突的第一线。这就使得美国联俄抗中的设想更加不可能。

胡平:《上海公报》50周年小议

尼克松访问中国期间与毛泽东握手。(美联社资料照片) 

在《上海公报》发表50年后的今天,不少美国人反思,当初尼克松访华,实际上是开启了养虎遗患之路。其实,当年的尼克松也对他开启的对华政策的长期后果充满疑虑。1994年,尼克松在逝世前不久说:“我们也许创造了一个弗兰肯思坦(Frankenstein)”。《弗兰肯思坦》是十九世纪英国诗人雪莱的夫人玛丽.雪莱写的一部科幻小说的名字。其内容是,一位科学家用实验的方法制造出一个巨人,可是这个巨人最后竟要摧毁人类社会。“弗兰肯思坦”本来是那位科学家的名字,他创造出的那个巨人本来没有名字;可是到后来,人们都用“弗兰肯思坦”来称呼那个巨人。“弗兰肯思坦”已经成为英文的一个新单词,意思是一个最终毁了它的创造者的东西。

我认为,对于过去50年来美国对华政策的是非功过,不可一概而论。“六四”是个分水岭。同样是以交往为主的对华政策,在“六四”之前,其效果是非常正面的;“六四”之后的效果就大相径庭。“六四”不但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其中的道理我先前多次讲过,这里就不再重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