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胡乔木才是《沁园春·雪》的主笔的评论和论证(6/8)
周晓(粟小舟)
六. 约20年里多数署名毛泽东的文章的主笔是胡乔木
不知内情的人以为毛泽东文章的白话文好,实际许多所谓毛泽东的文章是出自胡乔木的文稿。对胡的文稿,毛略加改动,而后署名毛泽东,是多数毛泽东文章产生的流程。少数毛泽东的文章是出自毛本人的文稿,但至少经过了胡乔木在词汇,语法和标点符号等方面作过修订。
标点符号的顿号是来自文言文中表示停顿的一个小点;文言文的句号用来 “断句”,意义不同于现在的句号;除顿号外,标点符号大多来自于英文。
在约20年里,雇员胡乔木是雇主毛泽东的文胆,也称笔杆子。这一对雇主和雇员相处时是什么关系呢?胡乔木与毛泽东商讨切磋问题时,常显出书生的任性和执拗niù。
1958年一次会议期间,毛泽东说,“我们身边有个胡乔木,最能顶人,有时把你顶到墙上,顶得要死”。由此推断,做为毛泽东政治秘书的胡乔木在毛面前是一个保持人格和尊严的人;在非公开场合,胡乔木有时还会与毛泽东毫不示弱地据理力争(之前毛泽东的一个秘书周小舟有类似性格。对推敲文稿的文字和语句,周直抒己见,不顾毛的颜面)。当回忆对起草中共重大文件《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功劳时,杨尚昆评价胡乔木,“把主席的不少重要思想用恰当的文辞表达出来”。毛泽东文字的表达能力可能低于或远低于他的一些秘书。他写诗的能力怎样?从他的《七律·长征》可知:平凡无奇。至于写词的功底,如果从四字说看(后面有相关的分析),胡乔木也胜毛泽东一筹。
毛泽东本身并非一个文武双全之人。夺得中国政权是因毛泽东用人有术。回顾历史,毛泽东得力的 “枪杆子” 是林彪和粟裕。两位是使得共产党和国民党改朝换姓的, 军事战略决战的实际指挥人。国民党在三大战役 (辽沈,淮海和平津) 投入了五大兵团)。林彪指挥了辽沈和平津战役, 消灭了两个兵团,粟裕指挥了淮海战役, 消灭了三个兵团;得力的 “笔杆子” 是陈伯达,胡乔木和姚文元(并非毛泽东秘书)。
七. 毛泽东霸占他人成果有记录
在毛泽东强占他人成果中,最显眼的是对朱德的军事战术发明权的强占。
(一)毛泽东明目张胆地把朱德的军事战术发明版权占为己有
毛泽东为了把自己塑造成 “能武”的形象,把朱德十六字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游击战术的发明版权,公然占为己有,写入了《毛泽东选集》。
这十六字是在云南和四川已经打了十年仗的朱德,上井冈山前,就已总结出的以少胜多的口诀。对此,历史上有文字记载,譬如,知名中共作家刘白羽在1941年写出的《朱德将军传》和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在她的《伟大的道路》分别讲到了把军事战术归纳为十六字诀的发明者是朱德。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的湖南秋收起义受挫,四个月后,率起义部队到达江西井冈山。1928年4月朱德率军和毛泽东会师于井冈山。就是说,毛泽东的军事经验就是一次,还是失败的仅仅几个月的秋收起义。
(二)毛泽东安排御用文人为自己生造诗词应是事实
毛泽东为了把自己塑造成 “能文”的形象,在他掌握最高党权和军权之后,有了大胆霸占朱德军事战术发明权的记录。因为有了这个记录,大幅提高了人们对一传闻的可信度和认可度。这个传闻是:毛泽东的很多诗词是1949年以后毛泽东专门指使郭沫若和柳亚子等御用文人写出,编造写出的日期,并在1956年以后用毛泽东名义陆续发表。
所谓御用文人多指由帝王或独裁者所操控着的专职为其歌功颂德的文人。不是所有文人都心甘情愿被御用,例如,郭沫若。对于御用文人自身来说,被御用是一种社会的生存方式。
《沁园春·长沙》是 “毛泽东的”一首词,作于1925年,最早发表在《诗刊》1957年第一期。注意时差:57年 - 25年 = 32年。32年是差不多三分之一个世纪。结合文革期间在北京八次大规模 “慈祥挥手” 接见平均每次超过160万红卫兵的举动,表明毛泽东要把自己打造成神的欲望异常强烈,那么对他曾经指使御用文人凭空为己生造诗词作品,并公开发表的举措就不足为奇了,那只是毛泽东自行设计的,把自己打造成神运动的整体的一个开端部分。
“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是一种在激愤、感慨情绪下的表达。这里所言 “人民” 是用词不当。“历史是人民写的” 是指社会曾发生的历史,即历史事件,的客观过程由文人真实写出。所写出的形式可以是赋诗词曲,文章书籍,话剧综艺和歌戏影视等等。
在言论充分自由的民主社会,文人的笔下基本能反映和记录下历史的真实过程。但在言论自由受限的专制社会,要看受限的程度。
在言论自由被严格限制的专制社会里,“历史是胜利者所写“ 的表达,相对地接近客观。如果没有人指出毛泽东强占朱德所发明的军事战术成果 “十六字诀”,《毛泽东选集》的内容就是将来读者认可的真实历史。如果历史事件以书的形式出现,会给人一种正式感,会增加读者对历史事件的信任程。专制社会的历史往往是由胜利者的御用文人所写。言论自由被严限的专制社会下的御用文人 (当然多数是职业性的) 是按统治者或统治集团的意志和需要书写历史。扭曲历史和编造历史是御用文人基本的写作态度和方式。
八. 毛泽东巧占《雪》的著作权
相较毛泽东对朱德成果厚颜无耻的占有,对手下政治秘书胡乔木词作的占有,毛泽东应没有大费周章。
(一)毛泽东使用技巧霸占胡乔木的《雪》的可能性较大
毛泽东不一定使用生硬的,类似日后强占朱德十六字诀的直接的, 吃相难看的“夺食“ 方式占有了胡乔木的《雪》。毛是通过技巧 “合法” 地占有这一作品著作权的可能性存在。
胡乔木是毛泽东的政治秘书,在多数情况下,为毛写文章的流程是,后者出题,列出要求,前者下笔,递交初稿,后者改动,定稿署名。毛泽东的技巧可能是,借用了这个惯用流程,装傻把胡乔木的《雪》当做为他写的一篇文稿对待。按照常理,既使碍于颜面,写过《七律·长征》(简称《长征》的毛泽东也不会指定胡乔木为自己写一首词。
(二)《雪》超《长征》的影响力
文革期间,《长征》和《雪》的影响力旗鼓相当。1976年后,《雪》的影响力逐渐超过了《长征》。这也许与《长征》的质量有关。该诗第一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 用了 “不怕” 。不怕可以是大人和孩童间的交流用语。这样词语贫乏现象,应会引起人们对毛泽东大脑中词汇储量大小的好奇。为何不选用距离低级大白话稍远,稍微略显文学含量,还是仄声的词汇,比如,不畏或不惧?毛泽东权斗是高手,但他实际的文学素质和诗词写作的水平应该不高。
毛泽东的《长征》早在1935年10月就已被发表。《雪》是十年后的 1945年11月在重庆被首发。之后,多家报刊争相登载,《雪》在中国引起不小轰动,曾一度成为瞩目焦点。再之后,它被发表于1957年的国家级诗词杂志《诗刊》。 更往后《雪》被编入中学课本。1966年起作曲家们竞相为《雪》谱曲。先有歌曲的词然后有歌曲的曲,《雪》成为歌曲被传唱。1966年到1976年的十年文革期间,歌曲《雪》被唱到中国人都耳熟能详。
作曲家田丰1970年为《雪》谱上了曲。因为美声唱法使得歌声从喉滚滚而出的特效和交响乐与生俱来,偏好对宏大场面产生烘托的作用,魏松、殷秀梅、廖昌永等的美声领唱的版本传唱至今。《雪》被演绎得气吞山河,升腾跌宕,增添了《雪》的气势,加大了《雪》传播的力度和广度。从1945年到1976年三十二年中,置身于《雪》被毛泽东推到顶峰过程中的胡乔木心情必定难以平抚,他既为自己爱作获得如此机遇内心暗喜,又为自己的文学作品成了他人之作深感无奈。这应更触发了胡乔木找机会公布《雪》的主笔是自己的勇气。
(三)毛泽东和胡乔木之间可能存在利益交换关系
胡乔木做为一个高层级的文人在运用词语时定有讲究准确的习惯。四字说是胡乔木在阐述一个准确事实:我是《雪》的主笔。这就像胡乔木写出了一篇文稿,毛在该原稿上改动了几个字,主笔是胡乔木,但文章的署名人是毛泽东一样,即文章的著作权归毛泽东一样。胡乔木的四字说并没有有争《雪》的著作权。
从《雪》的内容,毛泽东就可知道胡乔木的志向是,直接辅佐他或以他为首的未来中国统治集团获得成功,并在其“朝廷”有高官可做,要当一个得志的苏轼。对胡乔木的这个心愿,随着权势增大的毛泽东可以让胡乔木逐步如愿。历史的记录显示,事实上毛泽东在1960年前真是这么做了。胡乔木的部分职务是,历任的新华社社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委员和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毛泽东和胡乔木之间应该有着一种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利益交换关系。既然是交易,虽然《雪》的主笔是胡乔木,但是如《雪》的著作权判归毛泽东,仍可看作还算是一较为公平的裁决。
既然《雪》的主笔是胡乔木,那么胡乔木写出它的时间和地点应有变化。
九. 《雪》问世的时段和地点
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毛泽东,让他难以自圆其说。毛泽东的《长征》在1935年10月就己经在国内公开发表了,为何时隔仅四个月(1936年2月)“毛泽东写下的 “《雪》在长达的近10年后的1945年11月才公开发表?这是一个毛泽东难以对付的难题。这个问题此刻得到合理解释:1945年《雪》才被胡乔木写出,在此之前它从未与世谋面。
写出《雪》的地点应是胡乔木生活和工作的延安地区。
胡乔木起笔《雪》的时段应是1937年到1944年的每个冬天,落笔它的时段应是1945年6月19日至同年8月28日。
1945年6月19日是选定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和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 任弼时五人为书记处书记的日期,即中共最高权力机构被确定之日。1945年8月28日是毛泽东,周恩来和胡乔木(作为随同官员)飞往重庆参加与蒋介石谈判之日。
注:如读者要参看《雪》的歌曲视频,可键入某人的姓名沁园春雪,例如,廖昌永沁园春雪。
2022年12月21日 于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