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生涯(二十二)/一真溅雪

 

 

养蜂生涯(二十二)

 

一真溅雪

 

摘自一真溅雪回忆录《使命》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赛程我已经跑尽了,当守的信仰我己经守住了。─

             摘自《新约圣经》.提摩太后书.4章.7节

我们在车站留言处找到了严师傅留下的便条,按条上的留言很快就在车站附近的一家旅館找到了严师付,七个放蜂点的代表就在严师傅住的房间里抓阄,确定了各自的放蜂地点。

由于到达咸阳的蜂场太多,运输公司调度室挤满了到调度室请车的人,而那时的货运汽车又不多,要排队的话,要等到好几天之后,才轮到我们有车,而且如果有关系的人通过领导、熟人打招呼的话,我们十分可能还要被推迟。

鉴于那年在山东临邑赶洋槐的惨痛经验,我深和赶详槐花早几天,甚至早一天到达场地,对蜂场来说都是生死攸关的事。小朱他们以前没有到北方采过洋槐,不知道进场时间的紧要,我把当年在临邑采洋槐的经历和他们一讲,小朱说他去想想办法。

那天中午小朱通过攀乡亲的方式把调度室的一个小青年小X约到了一家餐馆去吃羊肉泡镆,原来这个小青年是湖北某地下放到咸阳一带的知青,刚被招工到咸阳汽车运输公司给调度员当助手(还是学徒期,只有18元一个月),那个时候只要在外省碰到了同省的人都会感到亲切,所以小朱和小X就成了老乡,吃羊肉泡馍时小朱把我和老严也叫去了,我们带了两啤酒瓶蜂蜜送给小X,请他幫忙尽可能在明天、后天安排车幫我们把蜂拉到彬县的洋槐场地去。

他说:安排车的权力全在他的师傅调度员“徐师”(陝西人对师傅的简称)的手中,小朱要求他晚上带我们一起到徐师家里去拜訪他,小X说他可以带我们去,但他不进门,想不到他年纪轻轻就知道有些事是不便让第三人知道的。

那天晚上下班后,小X把小朱带到了运输公司的一幢家属楼,告诉了徐师的宿舍号码。晚上九点钟,由于不便多去人,就让小朱一个人带了二十斤大米和两啤酒瓶蜂蜜到了徐师家里,小朱向徐师说明来意之后,说:听说这里大米很难买到(当时那里只有吃国家粮的居民、干部过年时每人才有一两斤大米供应),所以顺便带了一点大米让你们尝尝我们湖北大米的味道,此外也尝尝我们南方蜂蜜的味道。徐师说:你们这么客气干什么?你们要车的事,下午小X已经跟我说过了,你们是我徒弟的老乡,这个忙我是一定要幫的,你们有多少箱蜂?小朱说;600多箱蜂,要六辆四吨的“解放牌”或三辆带拖箱的也行。徐师说去彬县要上塬、下塬、湾急、路陡,路况也不好,不能帶拖箱。这样吧!明天有些车是不能往后推的(指那些有过硬关系的用车方),明天我最多只能幫你们安排三台“解放牌”,后天再给你们安排三台“解放牌”,你看怎么样?小朱连声感谢之后,回到蜂场,我召集七个放蜂点的负责人一起抓阄,我最后一个㧓,结果我抓到了头一天的车。

第二天上午因为司机要上午八点才上班,等到我们装好车,出发时已到了九点多,我们一路上途经礼泉抵达乾县县城时已是中午,就在乾县吃了午饭,乾县是武则天的陵寝乾陵的所在地,可惜乾陵不在我们经过的公路旁所以无缘前往参观,经过乾县后,就进入了黄土高原地带,公路一会儿弯弯曲曲上到塬上一会儿又从塬上盘旋下到谷底都是又陡、又窄、又多急弯的山道,但大多数路段都铺了沥青,直到当天下午三点多钟才到了我们的放蜂地点彬县太裕公社供销社附近的一条土路边,,我们在土路边搭了一个帐篷,蜂箱就放在帐篷两边的土路边上,第二天剩下的三车蜂也先后到达了太裕一带。太裕是黄土高原上成千上万年雨水冲刷出来的一条有两百来米宽的沟壑地带,两侧是陡峭的山坡,约有一两百米高,山坡的上面便是是地势平坦的黄土高原,由于沟壑下面比较避风,所以这里的洋槐开花较早,塬上地势平坦,冷风不受阻挡,所以气温比沟下面要低,所以塬上的洋槐比山沟里的开花要晚一个星期左右。

彬县是一个十分干旱贫困的地方,我们看到周围地里的小麦都长得只有一尺高左右,虽然离麦收的季节只有一个月的样子了,但麦穗上大都只结了十二三颗麦粒,我们问供销社负责收购蜂蜜的刘主任,为何小麦长得这么差,他说:这都是干旱造成的,这里已经三年没有下过一场透雨了,社员们都靠政府每月返销的一二十斤玉米来过日子,老乡们穷得家里什么也没有,苦呀!我们大约是五月七八号到达太裕那里的洋槐还没有开花,刘主任说:大概还要三四天才会开花。幸好周围还有一种开白花的狼牙剌和一种开黄花的不知名野花已经开花可以补充一点花粉和花蜜。

果然,三四天之后洋槐开花,周围到处充满洋槐花特有的浓烈香味,我们在太裕摇了三次蜜后就下了一场当地人盼望了三年的透雨,雨过之后,太裕的洋槐,花虽然还开着但已不流蜜了,我在太裕收了约四百斤洋槐蜜,送供销社收购后得了约四百多元的收入。

洋槐蜜,色白透明,味甜而不腻,还有一种淡淡的清香是属上等蜂蜜,加之当地气候干燥,所以所取洋槐蜜浓度大,大都在波美度42度以上,因此收购价都在每斤一元以上。尽管这场雨使我们少摇了两次蜜,但我还是衷心地为当地的村民们感到庆幸,这场雨虽然下得有点晚,但距麦收还有三十多天时间有利于小麦的灌漿和籽实的飽满,这对于提高当地那本来就低得可怜的产量还是有重要作用的。

两三天之后,我们就转到了位于塬上的一个林场的晚洋槐场地,我们在那里又摇了一次蜜,接着晚洋槐花开始慢慢凋谢,流蜜逐惭减少,蜂箱里虽然又装满了蜜已不敢再取蜜,因下一个蜜源紫苜蓿要到五月底才开花。

我们在林场放蜂时,常有在林场放牛的林场附近的村民到帐蓬里来聊天,据一位年轻村民介绍:附近的塬下山沟里有一个大水池叫“四郎池”,据老人们传说是北宋当年杨四郎率兵与番邦鏖战时骑马路过那里时马蹄踩下的一个坑,后来就变成了这个大水池,故被名之为“四郎池”。 这个传说太不着边际,令人难以置信,我估计真实情况可能是杨四郎在此带兵与番邦作战时,因黄土高原干旱少水为解决将士们的飲水困难才在这个深谷底部挖了这个大水池。我听说附近的深谷里有一座大水池,我就邀小朱、小骆一起,带着四条丝网和那位年轻村民一起从塬上下到谷底部的“四郎池”去网鱼,我脱下衣服,只穿条短裤下到池里,顿时感到一阵刺骨的寒冷,我在池里游了一阵才逐渐适应了“四郎池”那冰凉的池水,然后把四条丝网全放到了池里,再爬上岸一边休息一边等待,我们四个人在池边,大约聊了一个多小时,我开始下水去收网,结果那几条丝网都好似垂直从水中拉上来一样,可见“四郎池”池水之深。结果让我们大失所望,四条网收上来一共才收上一条不到半斤的鲫鱼和两三条一两左右的小鲫鱼,我心想在水里冻得牙齿打颤,上岸后又起了一身鸡皮圪塔,一共只收获了不到一斤鱼,实在太划不来,此后也就再也没有兴趣去“四郎池”放丝网了。

有一天王友善跑来对我说那个年轻的村民找到他,说有一头大黄牛快要死啦,要卖给我们,问我要不要?我说:你把那个年轻村民叫来,我问他那牛是得的什么病?年轻村民说:它什么病也没有,是今天早上我赶它在塬上放牧时,它在塬边的悬崖边吃草一失足掉到几十米高的悬崖下摔断了脖子,已经活不了啦,说着他就带我们一起来到悬崖下面,我看见那头大黄牛躺在地上痛苦地喘着气还没有死,头已无法抬起,我对他说:这事你作得了主吗?他的那几同伴说:他就是我们队的队长,他说了当然算数,他说:40块钱,你们要就拿去,我想一条牛虽然只能算是一条“死牛”,但四十块钱也太便宜了,我就对他们说:四十就四十,但你们请屠夫把牛宰了,把肉剝出来,我们只要肉,牛皮、内脏、牛头、牛角和骨头都归你们,他们一听十分高兴,马上找人来就把牛宰了,光牛肉就有约三百斤。王友善说其他蜂场隔得远,一时又没法跟他们商量,只有咸宁农科所宋师傅他们在附近,这牛肉就我们三家分了吧!小朱小骆也同意,由于天气已开始变热,一家分得一百来斤牛肉,一下子又吃不完,我按照以前在湖洲上割芦苇腌鱼的办法,在地上挖了一个坑,把塑料薄膜垫在坑里再用盐把牛肉腌到铺有薄膜的地坑里,两天后把牛肉取出来挂在绳索上晒干,那几天气候干燥,太阳又大,还有风,牛肉两天之后就晒干了,然后捡了些干树枝把干牛肉用烟燻了一下,这样就能保存较长的时间。王友善和宋师傅他们也如法炮制,把牛肉也都加工成了燻牛肉干,以致后来我们到青海采油菜花时还有燻牛肉干吃。

由于还要在林场等塬上的紫苜蓿[註:2]开花,有点空余时间,又听那个年轻生产队长说彬县除了县里有座古塔之外,在西门外二十来里地的地方还有一座建于唐代的大佛寺,其中的大佛是远近闻名的。所以我邀上小朱、宋师傅、小许一起去大佛寺游览。那天一早我们便来到公路边等候开往彬县县城的班车,八点钟左右我们便到了县城。汽车快到县城远远地就看见矗立在县城的一座古塔,这就是有900多年历史的彬县开元寺古塔,塔呈八角形每层有四个门洞,塔内有旋梯可逐层登上塔的顶部。我们去参观时尚不准游人入内登楼,只能在塔外四周转一转,观赏一下。塔是全砖的仿木结构,那种用砖彷木制作的飞檐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制作精良,历经九百数十年的风雨滄桑依然完好如初,不由令人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发出由衷的赞叹。

我们参观完开元寺古塔,便向身边的市民打听“大佛寺”的去处,他们告知:从县城往西约二十来里路,在公路的左侧便是大佛寺,途中经过花果山、水帘洞也可顺便去看一下。你们四人可租一辆包来回的三轮车前往,时间和行动都不受限制,比坐班车方便多了,只是比班车贵一点。

我们一听路途还有《西游记》里描绘的风景如画满山花果的花果山,和隐藏在珠帘飞瀑之后的、神奇的水帘洞,更激发了我们不惜破费租车前往一游的雅兴,那时囊中已没有以前那么羞涩的我们,就决定包租一辆三轮车前往花果山、水帘洞和大佛寺一游。在汽车站和开元寺塔一带,都停了许多以戴外地游客前往大佛寺一带旅游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三轮车,我们找到一位蹬三轮车的五十多岁的老汉,双方谈好价钱,到花果山、水帘洞和大佛寺包来回一共10元钱,遇到上坡我们下车行走。我们从彬县县城沿西(安)兰(州)公路往西行,一路上踩三轮车的老汉向我们介绍水帘洞、花果山和大佛寺的概况,并一再向我们表白他的旅游观,那就是:看景不如听景。我们当时都不以为然。我们出城往西走了大约五六公里,便见到公路左侧的摩崖上有一层一层的小洞窟,老汉停下车说:花果山到了,你们下车去看吧!左边是花果山右边是水帘洞,我在这里等你们。

我们下车后沿着一条小路登上了花果山进到了洞窟里面,原来所谓花果山,里面一条条洞穴都是远古时代的地下水在当地的松软的红砂岩上冲刷出来的一条条地下水通道,后来当地地质变迁,地势抬升就到了山上,没有了水也就变成了一条一条的洞穴,后来在开凿通往西域的道路时,这些地下水通道有的裸露出来,有的隐藏在红砂岩里面,在摩崖的表面上形成了一些看起来有点类似花果形状的洞穴或岩石,这些东西又恰巧在玄奘西行取经的道路旁,于是就有文人墨客们根据吴承恩写的神怪小说《西游记》把这里附会成《西游记》里面的花果山;把旁边的一个有一小股清泉渗出的小洞穴附会成《西游记》里面的水帘洞。

我们在花果山上的洞穴里面看了一下,实在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比起桂林和上林县的那些石灰岩溶洞里面的景色那就相差太远了。从花果山上下来往西一点也在公路的左侧不远处就有一个大约一米三四左右高;不到一米宽的拱形红砂岩洞穴,深不过四五米,洞内有很小一股泉水从洞内汨汨流岀,洞口上面的红砂岩上刻着每个字大小约十五厘米见方的“水帘洞”三个繁体字。这一切与我们头脑中那座高大峻伟长满各种花果树木的花果山和有一帘飞瀑悬挂于洞口、里面幽深宽阔的水帘洞大相经庭,此时我们才叹服踩三轮车老汉那“看景不如听景” 这个六字真言所言不虚。

离开水帘洞,又登上三轮车继续往西行约六公里便到了位于公路左侧的大佛寺。那时中共当局已开始在全国提倡旅游,大佛寺已列为彬县重要景点,已进行了修整,对外开放参观,门票为每人一角钱,我们购好门票入寺参观,踩三轮车老汉在寺外等我们。

大佛寺原为北朝时期在长安通往西域、中亚、西亚的丝绸之路旁的清凉山的崖壁上开凿的一些佛教石窟,到唐代贞观二年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他指挥的邠州浅水塬大战中牺牲的十万将士,在此修建寺庙为阵亡将士们超度,始名“应福寺”,至宋代改名“庆寿寺”,从明代开始便因内供一尊阿弥陀佛大佛像而被民众称之为“大佛寺”。在大佛寺崖壁的底部,依崖壁由下到上建有35米多高共有五层的“明镜台”,在第一层的门洞的门楣上刻有“觉路”二字,相传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书,第二层砌有三个门洞,中间门洞的上方刻有“明镜台”三个颜体大字,三个门洞都与主洞大佛洞相通,走进从崖壁上凿出的大佛洞,便见有一尊阿弥陀佛端坐于莲台之上,高达23米多,大佛左手着膝、右手施无畏法印、面部慈祥庄重,双目下视,似在看尽人世间的的喜怒哀乐和因果报应。大佛两旁分别站有两尊17米多高的衣着华丽头戴冠冕的菩萨,分别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大佛所在的石窟在大佛背面的崖壁上.雕有两圈园形的花边、7尊浮雕坐佛和19个姿态优美的飞天构成绚丽祥和的背景,令人叹为观止。

大佛寺的上三层均为城楼式的全木结构建筑,顶层为六角式亭台建筑。大佛寺及其两侧共凿有107个大小石窟、257个佛龛、凿有或塑有1498尊造形各异的佛像,供奉在各个大小石窟之中,都是北朝至盛唐时期留下的珍贵历史遗迹。

我们先在大佛寺对面的公路边上观看大佛寺及其其两侧洞窟的全景,然后进入大佛寺,登上明镜台俯瞰对面的景色,再进入大佛洞参现大佛之后,又到明镜台两侧选择了一些主要的洞窟参现。

由于要赶在彬县发往经过林场的最后一班客车发车之前赶回彬县汽车站,时间不允许我们参观完所有的洞窟。我们参观完大佛寺,又坐上三轮车返回彬县,在途中我们与老汉聊天,我对老汉说这里的花果山、水帘洞虽然如您所说,确实是“看景不如听景”令我们大失所望;但参观大佛寺还是“听景不如看景”令我们大飽眼福。回到彬县我们终于赶上了发往林场方向的最后一班车,顺利地回到林场。

五月底严师傅通知我们塬上的紫苜蓿已开始开花可以进场了,我们到彬县汽车运输公司雇好车就拉到了彬县泾河对岸塬上距彬县县城约二十余里路的炭店公社的一个大队,我们住在一个生产队的一间土坯空房里,在这里我们又开始取蜂王浆,我和小冯每天都忙于割台、夾虫、取浆、移虫、用蜂蜡做人造王台等工作,每隔四五天还要取一次紫苜蓿蜜,几乎一天到晚都不得停歇,但由于不断都有收获心情愉悦,也就不觉得辛苦和劳累。

那时没有冷冻设施,取出的蜂王浆在常温下又极易腐败变质,我们只好把取出的蜂王浆装在塑料奶瓶里,用铁皮水桶装上,用绳索吊到水井底部的水面上,塬上的水井都很深,井底的气温只有十四五摄氏度,蜂王浆在这种温度下可以保存较长时间。每当取满七八瓶(约四斤左右)之后,就会拿到彬县县城的制药厂设在旅社的收购点去收购。我常借去县城送王浆的机会添置一些蜂场和生活用品,那床从初中就从家里拿来一直用到现在的两斤多重的棉絮早已破旧不堪,早就想换一换了,自养蜂以来就一直梦想哪一天能有一张那种可以折叠的钢丝行军床就好了,这两种“梦想”都在彬县的百货公司实现了。

有一次从彬县送王漿回来,途经炭店公社供销社,我看见那里还有一个书架,走近一看发现书架上居然有一本新近出版的民国时期龙榆生先生编撰的《唐宋名家词选》,令我惊喜不已,想不到在这个偏远、贫穷、落后的黄土高原之上,居然会有供销社的采购人员会从县城的新华书店进来一本如此高雅的书,我连忙掏钱把这本书买下,并问那位年轻的售货员,你们怎么会进这种书?他说:我也很喜欢古典诗词,所以就进了这类书。他的回答同样令我惊讶,想不到在这种地方;又经过中共当局近三十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摧残,居然还有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保有如此浓烈的兴趣,真是天涯何处无芳草,炭店猶有知书人呀!

[註:1]:“手榴弹”系指装满蜂蜜的啤酒瓶,当养蜂员在外放蜂遇到种种困难时,往往向当事人送上一、两啤酒瓶的蜂蜜就能顺利解决问题。装满蜂蜜的啤酒瓶因此而被养蜂员们戏称为“手榴弹”,以彰显其在攻克“障碍”时的“巨大”威力。

[註:2]:紫苜蓿是北方种植的一种牧草,开紫色的小花,可以做绿肥和牲口的飼科,开花时泌蜜很好,但花粉很少,所以采紫苜蓿时虽能取得不少蜂蜜,但蜂群群势要下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