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生涯(三十一)
一真溅雪
摘自一真溅雪回忆录《使命》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赛程我已经跑尽了,当守的信仰我己经守住了。─
摘自《新约圣经》.提摩太后书.4章.7节
我们到下青石后,又遇到那年在衡阳县采荠麦的情况,荞麦花只有早上流点蜜,到上午十点多便不流蜜了,蜂群一天进的糖粉刚好供得上蜂群一天的消耗,既不能摇蜜、取花粉;更不能取王浆。蜂群处于既不能发展,也不会跨掉的稳定状态。所以工作不是十分繁忙,空闲时间较多。
由于在学校养成的喜爱运动的习惯,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我时常抽空到附近的山上去玩。顺便采点野果尝鲜,山上有一种野生李子,个头比通常家种的李子要小许多,它成熟透了的时候也不会变红,而是呈一种黄绿色半透明的状态。这种熟透了的野生李子吃起来甜酸可口而且还有一种特殊的水果香味,十分好吃,我除了自己采食之外,也采些回来跟蜂友们分享。
那里的山上还长满各种野花,每次我一到山上就会把各种不同的山花各摘上一枝,当摘了一大把之后,回到蜂场我就会把这些花插到一个装有水的大口玻璃瓶里观赏几天,当这把花快凋谢的时候,我又会从山上采摘一把新的山花来替换。
我每次从山上采回的花中有一种花红得十分鲜艳,我拿去问穆大爷,他说:这就是山丹丹花呀!此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陕北民歌里面唱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里面所指的山丹丹花就是下青石周围山上长满了的、红得鲜艳夺目的这种野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果然名符其实。有时到山上也顺便捡一些枯枝捆好揹回来作柴火。
有次我在山上走远了一点,我在山上看到一些人工挖掘的壕沟,壕沟边上还零乱地码放着很多石块,还有好几座被废弃的村庄,村庄里空无一人,除少数房屋因年代久远、无人居住已有部份出现坍塌之外,大多数土坯构建的民居依然默默地沐浴在夏日的阳光下,似乎想向偶尔来到它面前的人们诉说村子里曾经发生过的那些悲壮而恐怖的往事,使我立即产生了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
回到我所住的窑洞里,我把我在山上看到许多壕沟和一整座一整座废弃村庄的事,去请教我的房东穆连贵老大爷。他以一种悲愤凄凉的神情向我讲述了“解放”后,这里发生的三次回民反抗中共当局暴政的起义的往事。穆大爷说:那些壕沟是起义的回民们挖掘的塹壕,起义被中共当局派军队残酷镇压下去后,当地回民除战死的之外,剩下的男性回民不论老少都在“镇压反革命叛乱宣判大会”后被残酷处决。村子里剩下的老年、幼年和中年妇女因在当地无法生存,只好远走或远嫁他乡,这样就只剩下你看到的那一座座空无人迹的村庄和塹壕。
我当时好奇地问穆大爷,你怎么没有被杀掉?穆大爷说他们村子的回民与参加“暴动”的回民分属不同的教派,所以他们当时没有参与,才未遭杀害,但被中共当局强迫参加镇压后的宣判大会,当局以宣判会上当场处决参加暴动的回民的血腥场面,对他们这些未参与“暴动”的回民进行震慑。
这件事又使我想起前年在青海听王友善说起过的“解放”后青海藏民几次起义反抗中共暴政的往亊。这些回民和藏民敢于用鸟槍、梭标、大刀、棍捧、石块等近乎原始的武器,毅然愤起反抗中共当局的极权暴政,面对拥有现代武器装备的中共军队的残酷镇压,他们前扑后继、视死如归,直至壮烈牺牲的光辉事跡,使我对这些不畏強权、勇于牺牲反抗中共暴政的藏民、回民产生了由衷的钦佩。我还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他们不畏強权、不怕牺牲、前扑后继反抗中共暴政的壮举,今后必将载入史册为后人所铭记,并将极大地鼓舞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更勇敢地履行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
穆大爷还曾经很自豪地对我们谈起过,他曾为长征时路过下青石的红军带路到陕西盐池县的“革命”经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穆大爷在六盘山下西安通往银川的大路边(那时还没有修公路)开了一家骡马店[註:1],1935年的一天,当地人听说杀人不眨眼的红军已经到了六盘山,马上就要到下青石来了,吓得村民们都连忙收拾一点值钱的东西,把粮食隐藏好,扶老携幼牵上牲口都往深山里躲藏。穆大爷有家骡马店,在那一带也算是有点资产的人,丢下有点捨不得,另外穆大爷家里开了多年的骡马店,南来北往的人见得不少,他也算是有点见识的人,他又有点文化,他心想:他只要把现金、粮食、牲口等拿得动的资产藏好,红军来了,只要我不招惹他们,他们大概也不会无缘无故地把他怎么样,房子家具他们又拿不走。所以穆大爷就壮着胆子留在他的骡马店没有走。
第二天他看见一群衣衫褴褛穿得比叫花子还差、胡子头发又长又乱的队伍扛着槍从六盘山上下来,有当官的找到他问:村民都跑到哪里去了?怎么不见一个人影?穆大爷说:村民们没见过世面,听说有队伍要来都害怕,全躲到山里去了。那个当官的对他说:我们是工农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的,你们不要怕,我们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买东西给钱,你去把村民们叫回来,你帮我们在这里买点粮食,我们不会亏待你的,我们要在你的骡马店办公,也会付钱给你,不会白住的。穆大爷半信半疑,只好把自己家里藏的粮食拿出来卖给红军,结果红军还真的付光洋(民国初年发行的银元)给他,穆大爷发现红军尽管衣衫褴褛、骨瘦如柴,但他们不缺钱,穆大爷看到红军那些放在他店里的许多箩筐里担的都是沿路“打土豪”[註:2]得来的光洋和金银珠宝。住在他店里的红军长官找到穆大爷,要他帮红军带路,把红军带到陝西盐池县去,并许诺带到后,给他五十块大洋作为酬劳。穆大爷实在不想帮红军带路,因为他从过往客商那里知道盐池一带也在闹红军,危险得很,但又不敢拒绝,因当时红军除了穆大爷之外,一时还找不到其他的带路人,所以穆大爷不带也得带,与其拒绝后,被红军抓去强迫带路,不仅五十块大洋得不到,得罪了红军恐怕命也保不住,更何况答应帮红军带路,还有五十块大洋的报酬,这是一笔他开一年骡马店都难得赚到的“巨大”财富,这对并不十分富裕的穆大爷又具有难以抵御的诱惑力,所以穆大爷就答应帮红军带路。
穆大爷告诉红军军官,去盐池的大路边上有马鸿逵的三个骑兵团在防守,过不去。那位红军长官对穆大爷说:这些事你不要管,我们自有办法,你只管带路,打起仗来我们会保护你的安全。
穆大爷说:那天他带着红军出发,快到马鸿逵骑兵驻守的关口时,那位红军长官派了两个士兵“保护”(实际上是控制他,怕他跑掉,没人给红军带路)他,把他安排到一个安全的地方。战斗开始后,穆大爷听到红军的冲锋号一响,那些骨瘦如柴、衣衫褴褛的红军士兵便冒着马家军的槍林弹雨不要命的往前冲,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继续往前冲,几个冲锋就把马家军那三个膘肥马壮的骑兵团打跨了,那些骑兵见这些亡命的红军,纷纷掉转马头逃之夭夭。
穆大爷说他当时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就想,这些看起来走路都走不动的红军居然几个冲锋就把马鸿逵那三个装备精良、膘肥马壮的骑兵团打垮了,令他难以置信,他说他当时就想:这红军将来恐怕要“坐天下”。
红军打跨马鸿逵的骑兵之后,穆大爷把红军一直带到了盐池,一路上基本再没有遇到过什么像样的抵抗。
到盐他后,那位红军长官,还真的拿了五十块大洋给穆大爷,临走时那位红军军官告诉穆大爷:我们还会回来的。果然到1950年红军真的回来了,不过已不叫“红军”而是叫“解放军”了。
我们放蜂的下青石离固原县城有三十多里路,有咸阳开固原的班车从这里经过,上午下午各有一班车。有次我们到固原县城去理发、购物发现那里有许多上海人,百货公司的营业员、理发店的理发师、澡堂的服务员、飯店的服务员、杂货店的营业员……有许多都是上海人,原来,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共当局为减轻上海的人口压力,动员上海市民去西北支边(支援边疆建设的简称),而固原就是上海支边的对口地区之一,而来支边的,大都是上海的无业人员或出身不好、本人有历史问题的在业人员。
我在理发店遇到过一位理发师,我听他说一口上海普通话,我很奇怪,心想在这么偏远的地方怎么会有上海人?我问他:你是上海人吧!怎么会到固原来的?他说:他是十几年前支边过来的,现在已经在这里安家落户了。我问他;从上海到这里习惯吗?他说:哎!有什么办法?当时不来也得来,现在是不习惯也得习惯。他问我是什么地方人怎么也到了固原?我说我是湖南乡下人,放蜂来到固原。他说:我怎么看你都不像个乡下的养蜂人。我说:是不是因为我戴了一付眼镜呀?他说:不完全是,我干了几十年理发阅人无数,看人很准的,看人不但要看他的衣着打扮,更重要的是看他的“气派”,你即使不戴眼镜、穿得再破旧,我也看得出你不是个乡下人。他的理发技术很好,又十分精心地帮我理了一个“飞机头”之后,用镜子在我前后照了一下说:你看!气派就出来了。
理完发,我和小顾、小李来到肉食水产公司想买点猪肉回去煎一点油来炒菜结果让我们大失所望,肉食水产公司的案台上倒是放了一大块肉,那块肉瘦得皮下面几乎没有一点肥肉,起先我还以为那是一块羊肉或狗肉,我问那位卖肉的营业员:有没有猪肉?那位营业员操着上海普通话,指着案台上的那块肉说:这不是吗?我说:这猪肉怎么这么瘦?一点肥肉都没有。他说:你是刚到这里的吧?这里乡下连人都没有吃的,还有什么给猪吃?说得我们无言以对,尽管如此,由于很久没有吃荤菜了,还是买了两斤这种瘦猪肉回去。
由于没有荤菜吃,我想如能在附近找到池塘或水库,就可以用丝网去弄点鱼回来改善生活,于是我问穆大爷附近有没有池塘、水库?穆大爷说:池塘没有,水库倒是有一个,就在林站旁边那条山沟往上走,就有一个水库,而且还不小。我一听心里就高兴,那年在辽宁建平县大塘大队那个小水库边采荞麦花,几乎天天都有鱼吃的“美好生活”马上又展现在我的脑海里,心想:说不定以后又将过上一段天天都有鱼吃的“美好生活”。
于有是一天上午,我邀了小顾、小李和小张一起带上一个大铁桶(准备装鱼用的)来到大约三四里路外的一个大水库。心想:这么大一个水库,里面鱼肯定不少,加之这里以前又没有人放过丝网,鱼就更容易上网,今后恐怕要摆脱“食无鱼”的困境了。我们满怀希望来到水库边上,他们三个北方人都是“旱鸭子”,下水放丝网又只能是我的事,我站到水边一试那水库里的水,尽管当时还是夏天,但那水还是透骨的寒冷,为了防止抽筋,我先在浅水处慢慢把身体浸泡在水中,等适应了水库那冰冷的水后,才开始游到深水处去放丝网,等我把五条丝网都放完后,在水里已冻得受不了啦,牙齿直打颤,全身都起了鸡皮疙瘩。当我游上岸后,全身都在颤抖,嘴唇发乌,他们几个一看,连忙给我把衣服披上,一边问道:陈师傅你没事吧?我说:我没事,水太冷,过一会儿就好了。我们在水库边上等了一个多钟头,然后开始收网,结果令人大失所望,五条丝网收上来后,居然只网到一条二两多重的小鲫鱼。我不甘心,心想这么大的水库怎么可能没有鱼?是不是上午气温底鱼还没有开始活动,以致没有网到鱼。我决定先回去吃饭,吃完午饭,中午气温最高的时候再去放一次丝网。
小顾说:盛大爷和盛四的蜂场离这里最近,我们都到盛大爷那里吃午饭吧!顺便听听盛大爷聊聊他当年当响马的事,大家都同意,我们一起来到盛大爷的蜂场,盛大爷连忙要去做飯,小顾说:您让盛四去做饭,您就陪我们聊聊天吧!盛大爷说:那行,你们想聊啥?小顾说:就想听您聊当响马的事。盛大爷此时已将近七十岁,高高瘦瘦的个头,目光炯炯有神,一副精明干练的样子。
盛大爷说:他小时候家里也有二三十响地,家里日子还过得去,还唸过几年私塾,他家乡一带常有响马(东此人称骑马的强盗为“响马”)出没,家里常被响马骚扰。一次他家有个亲戚到他家来对他父母说,有一伙势力很大的响马他们看中了你家这位能写会算的儿子,想请他去当个“师爷”(就是帮响马帮伙记帐算帐、书写绑票的人),他父母一听吓坏了,便说:我儿子还小,只有十五六岁,怎么能去干这种伤天害理的事,那位亲戚说:X爷(响马帮伙的龙头老大)看中了您家的儿子,您想想:您不送他去行啵?与其让他带人来把您儿子绑去,还不如您客客气气把您儿子送到X爷那里去,这样以后就再也没有哪伙响马敢来骚扰您家,您家也就可以过上安稳日子了,再说啦,您儿子去了X爷那里,又不是要他去杀人劫货、去绑票,而是要他去写写算算,捏捏笔秆子。经他家亲戚这么一说,他父母想:既然已经被X爷看上了躲也躲不脱,跑又跑不掉,还不如自己把儿子送到X爷那里去入伙,一家人今后还可买个平安。
盛大爷于是十五六岁就在农安最大的一伙响马帮伙里当起了师爷。我们开玩笑问他:盛大爷您当过那么多年响马师爷,有没有杀过人放过火?盛大爷说:我是师爷从不参与抢劫、绑票,但绑票信倒是写过几次。就是一般的响马也很少杀人放火、奸淫掳搶。这都是电影、小说里面瞎编的,他们搶劫客商通常也不会伤人,还会给客商留下一点回家的路费,更不会杀人,除非遇到了反抗,他们抢劫富户也会给他们留下必要的口粮,以便他们还可继续进行生产劳动,使响马们不致断绝自己今后的粮草,绑票的数额也会视对象的家境而定,让对方拿得出,还略有剩余,这也是响马们的长久之计,否则把富户财主们一次全搞个精光,人都吓跑了,今后到哪里去抢劫、去绑票?响马们可讲义气啦!规矩严得很,哪些人可搶、可绑票;哪些人不可搶、不可绑票都有规矩可循,帮伙成员违犯规矩处罚可严啦!轻则关禁闭、挨打,重则刴手指、刴手剁脚,直至抵命。
响马们对他们老窩附近的民众不仅不搶、不骚扰,还尽量予以关照改善关系,所以每当遇到官兵前来剿匪,就会有民众前来报信,官兵们往往扑空。响马里面等级森严,X爷手下有四梁八柱、八大金刚都各司其职。盛大爷说他当了五六年响马师爷后,日本人来了,日本人剿匪认真,武器又好,又会打仗,响马们根本不是日本人的对手,纷纷被日本人剿灭或被日本人收编,X爷的幫伙被日本人收编后,盛大爷又回到了家里过起了平民的生活。
在盛大爷那里吃完午飯后,正是一天最热的时候,我们又来到水库旁,此时水库表层的水,水温比下面的要高许多,于是我用仰泳仰浮在水面上放丝网才觉得水没有上午那么寒冷,放完五条丝网,我怕鱼不上网,又在水里用双手不断击打水面,以惊吓水下的鱼乱竄,这样可使鱼更容易撞到网上,我上岸后虽然没有上午那么冷,但仍然冻得全身颤抖、嘴唇发乌。我穿好衣服说:这次多等一会,过两三个钟头再去收网,晚饭菜总能弄到一顿吧!过了三个钟头,我们开始收网,五条丝网收上来后,居然只网到两条二两多的小鲫鱼,不仅令我们大失所望,而且从此打消了我再在这里放丝网弄鱼的念头,回去时路过盛大爷蜂场,我们把那三条二两多重的鲫鱼送给盛大爷说:这三条鱼给您爷儿俩煮碗汤喝吧!
回到蜂场,我问穆大爷:这水库怎么就没有鱼呢?穆大爷说这水库是前几年农业学大寨时匆忙修建起来的,水库里和周围山上都没有水草、树木,鱼没有东西吃,水温又低不长鱼,又没有人往里面放过鱼苗,所以没有什么鱼。我想要早知道这个情况,就不会跑到水库去白冻一场了。
到蜜源结速后,群内的越冬饲料还不够,还好,固原城里的县土产公司,凭养蜂证明可供应从菲利宾进口的白砂糖。在喂饲料之前,我把蜂箱内的蜜糖摇了几斤出来,送给穆大爷吃,他捨不得吃,说是要留到冬天搽手搽脚,因宁夏冬天干冷,手脚皮肤极易开裂,他们因营养太差皮肤干燥,手脚到冬天常裂开很宽的口子十分疼痛,又没有钱买润肤的东西。于是我另外又摇了几斤蜜糖送给他,我对他说:以前送的那几斤你就留着搽手脚,这几斤你就留着慢慢吃吧。
这年秋收后不久穆大爷的队上就开始分田到户,穆大爷和他儿子一家共八口人一起分到了二十七八亩地,但只分到一头老黄牛。有一天半夜我正在窑洞里化糖往巢脾里灌饲料(因白天灌怕引起盗蜂)忽然听到穆大爷家有响动,过了一会在月光下我看见穆大爷的儿子揹了一架犂,牵着分给穆大爷父子两家的那条老黄牛,此时穆大爷也披着他那件破棉襖出来了。我问穆大爷你们这么早出去干啥?他说去耕地呀!要赶在天冷之前把粮食种下去,又只有一头老黄牛,耕地耕得慢,所以得起早摸黑地干,才能赶上季节,从现在起收多收少就都是自己的事了。
想不到刚一分田到户,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我当时想:青石嘴一带土地肥沃(是那种富含腐植质的黑土)、耕地面积大,平均一个人有三亩半地,由于地处六盘山下,南方吹来的湿空气在这里一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雨水,所以这里不缺雨水,我想,到明年秋收以后,穆大爷一家不仅不会再饿肚子了而且还会有余粮。穆大爷还准备种一两亩胡麻,这样油也有得吃了,胡麻是甘肃宁夏一带特有的一种油料作物,胡麻油是一种比芝麻油还要香的油。
记得我们刚来的时候以为这里一定干旱少雨,不料刚到下青石不到三天这里就下起了一场倾盆大雨,那天午饭后只见六盘山上黑云翻滚,接着雷光火闪就哗啦哗啦地下起了一场暴雨,不一会儿我们帐篷前面的那条平时只有一米多宽水面的小河里(整个河床有一两百米宽)一下子就浊浪翻滚,河面一下子就有了一两百米宽,接着水势越来越大,河水发出隆隆的响声,原来是山洪暴发,巨大的河水夾杂着无数大小石块和泥砂翻滚而下,我们躲在帐篷里不敢出来,雨越下越大,泥石流也越来越大。我在帐篷里看到泥石流夾杂着许多两三百斤重的大石块翻滚向前,眼看河水就要淹没我们放在河边高处的蜂箱了,我们也只能暗自祈祷泥石流不要把我们的蜂箱冲掉,否则重建蜂场的计划又将化为乌有,那时根本不可能出去搶救蜂箱,必竟生命比蜂场更重要。幸好泥石流涨到离蜂箱还有一两米远的地方后,便失去了势头,没有再往上涨。到傍晚暴雨终于停止了。
第二天早上小河的水已退去,河滩上到处是从山上冲下来的泥砂、石块、树木和枯枝败叶,这些枯枝败叶被太阳晒干后,便成了我们做饭用的柴火,使我们很久都不用去山上砍柴火。水面也只剩下三四米宽了。这是我这一辈子经历的唯一的一次令人惊恐的泥石流,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仍然心有余悸。
看到下青石分田到户后发生的变化,充分证明这里的农民之所以贫困到那种地步,完全是合作化和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以及“文革”期间的胡作非为造成的恶果。合作化和人民公社的大集体严重挫伤了当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据穆大爷说:合作化后,特别是公社化后,土地归了公,那些农业技术好、又积极肯干的农民与原来当地的那些懒汉、二流子记的工分、分的粮食和实物一样多,许多懒汉、二流子因出身好、搞“运动”表现积极,都当了大队和生产队的干部,他们成天东跑西跑、开大会小会,啥农活也不干,到头来一年分的粮食比老老实实干农活的农民还要多,他们还利用手中的权力多吃多占。这样一来,原来肯干的农民也学会了磨洋工,出工时一天干不了多少活,地里哪能产出多少粮食?不饿肚子才怪哩。
穆大爷所言不虚,我们到下青石大队书记家去联系放蜂场地时,亲眼见到青石咀大队书记家吃的居然是白面馍馍,大队书记和他的家人一个个红光满面,而此时穆大爷和其他村民都在靠每月返销的、远不足以裹腹的那一点点玉米,在极度的饥饿之中苦度时光。
有次我们带的大米吃光了,到集市上去卖玉米回蜂场吃,看见大队书记和生产队长的家人还拿着他们吃不完的洋麦和玉米在集市上出售。在大队、生产队干部多吃多占方面,看来固原比我们汨罗、湘阴更为严重,这大概也是固原成为全国最著名的贫困县的重要原因之一。[註:1]:騾马店是以前没有汽车、火车时,开在大路边上专供行人和赶马车、骡车的人和牲口食宿的旅店,被人称之为“骡马店”。
[註:2]:当时的红军用武力勤索、搶劫富裕人家的财富、粮食和生活物资以供军用和革命需要的行为,被中共和红军称之为“打土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