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场不能代替良知——我们要成为怎样的人?
Liu Yan
“反共”这两个字,在当下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道义意义。对许多人来说,它象征着对极权的抗拒,对谎言的揭露,对压迫的反抗。但在我看来,反共,既不是自诩道义的金字招牌,也不是遮掩良心的遮羞布,更不是属灵正确的护身符。
更令人警惕的是,**有些人打着“反共”的旗号,却行着谋利之实:用煽动恐惧换取关注流量,用夸大其词牟取政治资源,用制造敌意收割金钱和话语权。**他们打着正义的旗号,却无底线炒作阴谋论,散布未经求证的信息,甚至不惜挑动族群仇恨与文明对立。
反共,不能成为一门生意。不能成为某些人制造道德优越感、压制异见、操控社群的工具。真正有信念的人,不会把“反共”当作流量口号,而会把自由、人权、法治这些普世价值放在心中,并身体力行地去守护它。
我们之所以反对中共,不是出于一己之仇,而是基于人类共同的信念:反对极权、反对洗脑、反对对个体尊严的践踏。但如果我们反对的方式,恰恰在复制我们所憎恶的那一切:造谣、煽动、扣帽子、压制不同声音,那么我们所捍卫的,又还有什么真实可言?
我们不能因为身处自由世界,就失去了自我约束的底线。不能在社交媒体上滥用言论自由,又拒绝承担传播谬误的后果。真正的文明不是立场的对抗,而是品格的体现。
我们应当:
•尊重事实,反对谣言与偏执;
•坚持理性思考,追求真相,不盲信任何偶像或大V;
•批评政权,但不仇视民族或普通民众;
•面对复杂事件,就事论事,不轻易扣帽子、贴标签;
•在表达愤怒时,不失公正;在争取自由时,不放弃对他人的尊重。
真正的正直,从来不是靠口号来彰显的,而是靠生命中一点一滴的见证去累积的。我们是否能够尊重异见、包容不同、勇于自省、坚持真诚?这些,才是评判一个人、一个群体是否值得信任的标准。
正义从不属于某个阵营,它只属于那些坚持良知、敬畏真理、愿意自我约束的人。
反共的路上,我们不能忘了我们要走向哪里。我们不只是反对一个体制,我们更是选择一种价值——一种将人当作目的、而不是工具的价值;一种以理性、法治和自由为基石的社会蓝图。
我们不应只是反共者,更应是更好的人。
让我们反对极权,也反对心中的暴戾;
让我们揭露黑暗,也活出光明;
让我们高举正义,也实践文明;
让我们追求自由,也承担自由的责任。
/多伦多记者站Liu 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