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幕下的信仰:中国政府对地下天主教会的迫害/王红云

 

 

铁幕下的信仰:中国政府对地下天主教会的迫害

 

王红云

 

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多国已经将宗教自由作为基本人权的一部分写入宪法和法律。然而,在中国,信仰仍旧是一项受控的特权,而非自由的权利。尤其是在天主教的语境中,所谓的“地下教会”——即不受中国政府控制、忠于教廷(罗马教宗)领导的教会群体——长期遭到打压与迫害。中国政府以“维稳”“反渗透”“非法宗教活动”等名义,对这些信徒和神职人员采取拘留、监控、强迫注册、甚至失踪等措施,严重侵犯了宗教自由和基本人权。

一、地下天主教会的形成与坚守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始终试图将所有宗教活动纳入国家控制。1957年,中国成立“天主教爱国会”,宣称中国教会应独立于罗马教廷,任命主教无需教宗批准。这一举动直接违背了天主教会的核心教义——即教宗为全世界天主教徒的最高属灵权威。因此,许多忠于教宗的神职人员和信徒拒绝加入爱国会,转而在秘密中继续信仰生活。这些被称为“地下教会”的组织,在严密的政治高压下,依然顽强地存在并传承福音。

地下教会的存在不是政治反叛,而是良心的坚持。他们不参与政变、不鼓吹暴力,仅仅是拒绝将属灵的忠诚转移给世俗政权。他们渴望与普世教会合一,保守传统信仰,然而正是这份忠诚,却被中国政府解读为“非法宗教组织”的证据。

二、中国政府的系统性打压

政府对地下教会的打压是系统性、长期性的。其手段包括但不限于:

1. 强迫神父和主教加入爱国会:许多地下神父被迫签署声明,承认教宗只是“精神领袖”,实际的教会事务应由国家管理。这种强制脱离罗马的行为,完全违背教义原则。

2. 监视与拘禁:政府常年监控地下教会神职人员的动向,许多人被强制失踪、秘密拘押。例如河北地下主教苏志民2003年被拘留,长达多年音讯全无,后证实在无任何公开审判的情况下被关押。

3. 取缔地下聚会点:各地政府以“无证宗教场所”为由,取缔地下教会的聚会点,甚至暴力拆毁建筑。2018年河南省许多地下教堂被强行封闭,圣像、十字架被打碎,信徒被驱散。

4. 对信徒的胁迫与骚扰:不仅神职人员受害,普通信徒也常被单位、学校、社区施压,被迫放弃信仰。孩子被禁止参加教会活动,甚至在家庭中传教也可能被视作违法。

这些措施背后,是政府对意识形态的绝对控制欲。宗教若不能为政权服务,就必须被消灭或改造。在这种逻辑下,信仰成为“问题”,良心成为“隐患”。

三、中梵协议的双刃剑

2018年,中国与梵蒂冈签署了一项临时协议,允许双方就主教任命进行某种合作。虽然该协议的具体条款始终未向公众公开,但其签订被一些人视为“中梵关系的破冰之举”。然而,事实却表明,这一协议并未改善地下教会的处境,反而使其更陷入困境。

协议签署后,中国政府进一步施压地下教会成员,要求他们“顺服新秩序”,而教廷方面出于对外交和解的期待,对这些打压行动多保持沉默,甚至要求一些地下主教“让位”给政府任命者。这种背弃使地下教会陷入宗教与政治、忠诚与妥协的双重压力,原本以为教宗会为他们发声的信徒感到极大失望。

虽然教廷强调协议是为了“保障信徒牧灵需求”,但当协议被用作合法化政府干预教务的工具时,地下教会成了最大的牺牲品。他们既失去了政治上的生存空间,也失去了宗教上的道义支持。

四、宗教自由与普世人权

宗教自由是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第18条明文规定的基本人权之一:“人人有思想、良心和宗教自由的权利;此项权利包括改变宗教或信仰的自由,以及单独或集体、公开或私下,以教授、实践、礼拜和戒律来表现其宗教或信仰的自由。”

中国政府长期以来拒绝承认这种自由具有“不可剥夺”的性质,而是将其解读为“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自由”。然而在实际中,所谓“法律”早已沦为政权打压异见与独立宗教的工具。官方教会的存在本身就是政府操控宗教的表现,而地下教会的坚持,恰恰是对人类基本良知与信仰自由的守护。

批评中国政府对地下教会的迫害,是基于一个全球共识:任何国家都不能以政权之名,践踏个人良心的自由。信仰是人的内在权利,不应被政治工具化。

五、十字架下的坚持

在中国的广袤土地上,成千上万的地下天主教徒,依旧在艰难中维系信仰。他们深知信仰的代价,也明白顺从国家就能“获得平安”的诱惑。但他们宁可失去地上的安宁,也不愿背弃天上的真理。他们的存在,像一根刺,扎进极权意识形态的自信中;也是一束光,照亮人类良知的底线。

中国政府必须认识到,真正的社会稳定,绝非通过压制差异与操控意识来达成。一个尊重信仰自由的国家,才能赢得人民的真正忠诚与国际的尊重。而地下天主教会的存在,不是对国家的敌意,而是对信仰的忠诚。这份忠诚,比任何宣传更真实、比任何统战更坚定。

我呼吁国际社会持续关注中国宗教自由状况,为被迫沉默的信仰者发声。信仰不能也不应是罪。愿那些在地下的教会,有朝一日能够在阳光下自由祈祷,不再惧怕政府的耳目与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