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说》/野声

 

 

《学问说》

 

野声

 

学问者,中华皇极之道也。箕子云:“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皇建其有极。…曰:皇,极之敷言,是彝是训,于帝其训,凡厥庶民,极之敷言,是训是行,以近天子之光。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尚书 • 周书 • 洪范》)。 韩愈曰:“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韩愈 撰 《原道》)。“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礼记 • 曲礼上》)。顾炎武云:“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夫仁与义未有不学问而能明者也”(顾炎武 撰《日知录 • 卷一一 • 求其放心》)。圣经曰:“知识本於上帝,智慧始於敬天”(参阅《圣经 • 箴言 • 第九章第十节》)。呜呼?自天生烝民,初人失范;信理文明,逆天拜物;共产束棒,造神拜物;天下苦魔久矣!盖自古天下学问有三端焉。曰文学,史学,哲学也。

其一、天人之际,道统文学。文学者,神州道统,宇宙天人合一之知识也。刘勰曰“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匮。赞曰:道心惟微,神理设教。光采元圣,炳耀仁孝。龙图献体,龟书呈貌。天文斯观,民胥以效”(刘勰 撰《文心雕龙 • 卷一 • 原道》)。嗟乎!“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 • 贲 • 彖传》)。是故圣人以神道设教,耐以天下为一家也(参阅 《周易 • 观 • 彖传》;《礼记 • 礼运》)。孟子云:中华文学之仁天道统,由尧舜至于汤,由汤至于文王,由文王至于孔子,各五百有馀岁,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馀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 (参阅《孟子 • 尽心下》)。朱熹曰:“夫尧、舜、禹,天下之大圣也。以天下相传,天下之大事也。…自是以来,圣圣相承:若成汤、文、武之为君,皋陶、伊、傅、周、召之为臣,既皆以此而接夫道统之传,…自是而又再传以得孟氏,为能推明是书,以承先圣之统,及其没而遂失其传焉。则吾道之所寄不越乎言语文字之闲,而異端之说日新月盛,以至于老佛之徒出,则弥近理而大乱真矣”(朱熹 撰 《四书章句集注 • 中庸章句 • 中庸章句序》)。

其二、古今之变,仁义史学。史学者,春秋仁义,天下皇极中正之学问也。司马迁曰:“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班固 撰《汉书 • 传 • 司马迁传》)。 孟子云:“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孟子 • 滕文公下》)。“《春秋》之所治,人与我也。所以治人与我者,仁与义也。以仁安人,以义正我,故仁之为言人也,义之为言我也,言名以别矣。仁之于人,义之与我者,河不察也。众人不察,乃反以仁自裕,而以义设人。诡其处而逆其理,鲜不乱矣。是故人莫欲乱,而大抵常乱。凡以暗于人我之分,而不省仁义之所在也。是故《春秋》为仁义法。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 撰《春秋繁露 • 仁义法》)。耶稣曰:敬天仁民,实为所有律法及先知书之纲领也(参阅《新经全集 • 福音玛窦传第二十二章》)。嗟夫!耶稣基督者,天主圣子,降生仁爱,举世人类生命及历史之密钥也 (参考《福音若望传》、《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

其三、造化性命,天道哲学。哲学者,中华天道,举世万有眞原之法术也。盖哲学之内涵有三端焉。曰致知也,本体也,价值也。第一、致知者,格物穷理, 明德闻道也。《礼记 • 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第二、本体者,永存实质,万有眞原也。古人云:“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 [是故]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施],立地之道曰柔与刚[化],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义]。兼三才而两之《周易 • 繫辞上 • 说卦》。第三、价值者,眞善美圣,知伦艺教也。孔子云: “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 (《论语 • 述而》)。曰致知眞宰也,伦理至善也,艺文美大也,宗教天人也。嗟乎!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诗经 • 大雅 • 荡之什 • 烝民》)。造物者天,自有本体。上帝创世,男女圣像。宇宙化工,乾坤荣主(参阅《圣经 • 创世纪 • 出谷纪》)。

心斋道人曰:上古尧天世,中华舜日仁。春秋明礼义,五四乱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