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m Minsky:兩個詞語,同一個慈悲共同體
亞當·明斯基
這個週末,我們將與親人團聚,一同開始慶祝逾越節——我們的自由節日。
當我回想起這個節日時,不禁想起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剛開始為我們社群工作的經歷。當時我其中一項最早的任務,就是為古巴的猶太人籌辦「誕生之旅」(Birthright Israel)。我永遠不會忘記那次前往古巴探訪當地社群的經歷。
儘管在共產政權下生活物資匱乏、經濟困頓,當地猶太領袖仍堅持招待我們,分享他們僅有的一切。原來,我們在二月旅行中所享用的猶太潔食,正是由多倫多猶太社群於前一年「全球逾越節晚餐」(UJA’s Global Seder)活動中所寄出的潔食物資。
這讓我深刻認識到,古巴猶太人整年都依賴我們的物資維生——在美國長期貿易禁運的背景下,那些物資成為了他們的生命線。同時,我也更加理解「待客之道」所蘊含的尊嚴——即便只是一頓飯,也能為處境脆弱的社群帶來力量與尊嚴。
這正呼應了20世紀偉大賢者索羅維契克(Rabbi Joseph B. Soloveitchik)拉比的洞見。他在談論逾越節的著作中,提及兩個字,蘊含著對我們當下生活有深刻意義的智慧。
第一個詞出自《聖經》,上帝對摩西說:「我確實看見了我百姓(ammi)在埃及所受的苦難……」
索羅維契克拉比指出:「‘ammi’意味著共同與團結——‘am’來自‘im’,意為‘與……同在’。‘am’表現出一種願意分享、充滿同情的精神。猶太人之所以能夠離開埃及,獲得自由,不是因為他們靈性高尚,而是因為他們彼此仁慈,彼此扶持;他們之間有團結的情感。」
「這種彼此承擔責任的感覺,」索羅維契克拉比說,「以及個人對整個民族的奉獻,一直是猶太人最美麗的特質。他們從未失去這一點……」
第二個詞來自索羅維契克拉比對出埃及經歷的省思——這段歷史永遠塑造了猶太人的身份認同:「埃及奴役的經歷,是猶太人道德的根基。若問猶太道德的本質是什麼,我會用一個意第緒語詞回答:rahmanus。英語中的憐憫、慈悲、同情或共感,都無法完整詮釋其意……希伯來文中的‘rahamim’一詞,源自‘rehem’,即‘子宮’;它代表母親對孩子的愛。」
「在埃及,猶太人……被當作物件對待,而不是人,這段經歷培養出猶太人對他人敏銳而溫柔的同理之心……若沒有這段埃及流亡的歷程,這一切都不會發生。」
團結與慈悲,合一與共感,這些不僅是猶太教的教導,更是猶太民族的基本特質。
過去18個月來,我們面對了接踵而來的誹謗與仇恨,那些試圖以最惡毒的方式定義猶太人者,層出不窮。雖然我們必須堅決反擊這些謊言,但反對仇恨不能取代我們對信仰的堅持——以及對我們應該成為什麼樣的民族的自我要求:一個以「rahmanus」為本的民族。
當我們擺設逾越節餐桌,準備宣告「凡飢餓者,皆可來共享此餐」時,我們可以為本市、古巴,乃至世界各地弱勢家庭,將這句話化為真實的行動。若您希望在節日前做出有意義的慈善捐贈,我誠摯邀請您考慮捐款支持這項行動。
在這個逾越節,我們也應藉此良機,將逾越節餐桌的對話提升至更深層次,探討我們社群與國家當前所面對的重要議題。我鼓勵您下載並列印《更多的四個問題》,這是由我們倡議機構——以色列與猶太事務中心(Centre for Israel and Jewish Affairs)特別針對聯邦大選所設計的逾越節討論指南。
當我們慶祝自由之際,也不要忘記那些尚未獲得自由的人之苦,以及那些餐桌上將空留一席的家庭所承受的哀傷。我們祈願未來幾日能為人質帶來解放,為傷者與哀悼者帶來安慰,也為以色列人民與一切渴望和平之人帶來安全。
祝逾越節快樂,
作者簡介:
亞當·明斯基
多倫多大都會猶太聯合會(UJA Federation of Greater Toronto)
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資料來源:《自由的節日:逾越節與哈加達論文集》(Festival of Freedom: Essays on Pesah and the Haggadah),約瑟夫·B·索羅維契克(Rabbi Joseph B. Soloveitchik)著,Ktav 出版社,第44頁與第1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