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C:以色列對伊朗迫近核威脅發動防禦性打擊的五大關鍵原因
北春駐多倫多記者站 翻譯報導
2025年6月13日
以色列對伊朗核子與軍事目標所發動的精準先發打擊——「升獅行動」(Operation Rising Lion),是對伊朗政權日益升高且迫在眉睫的核武野心與區域侵略行為的果斷回應。多年來外交手段失敗,伊朗一再無視國際警告,迅速擴大鈾濃縮作業,在研發核武方面取得驚人進展——同時還不斷公開呼籲要消滅以色列。再加上2024年對以色列的飛彈與無人機直接攻擊,以及其恐怖主義網絡勢力的擴張,這一切行動迫使以色列別無選擇,只能採取行動來保護其公民,並防止伊朗擁有核武。
對於以色列的防禦行動,美國猶太人委員會(AJC)執行長泰德·多伊奇(Ted Deutch)表示:「伊朗政權為向以色列發動戰爭的恐怖組織提供資金與物資支持,並一再發誓要摧毀這個世界上唯一的猶太國家。我們堅定支持以色列的自衛權,並對可能出現的伊朗軍事或代理人報復保持高度警覺。」
以下是以色列發動打擊行動的五大關鍵原因,以及導致當前局勢升級的背景因素:
原因一:迫在眉睫的威脅:伊朗迅速推進的核計劃與彈道飛彈研發
近幾個月的情報顯示,伊朗正接近一個關鍵性的核門檻。在過去六個月中,伊朗大幅加快裂變材料的生產速度,在福爾多(Fordow)設施每月生產約相當於一枚核彈所需的60%高濃縮鈾。這種60%濃縮鈾可迅速提純至製造核武所需的90%濃度。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資料,伊朗已擁有足夠製造10枚核武的高濃縮鈾。以色列國防軍(IDF)評估,伊朗最多可能製造出15枚核彈。其日益增長的濃縮鈾庫存,加上分散且加固的地下設施,使伊朗政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生產核武等級材料的能力。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也表示,伊朗已建成一個“龐大的”彈道飛彈庫,這些飛彈具備搭載核彈頭的能力。
“這些飛彈從伊朗發射到以色列,只需幾分鐘。每枚可攜帶一公噸炸藥。”
納坦雅胡指出,伊朗計劃在六年內生產2萬枚此類飛彈,“因此我們也在行動,將其清除。”
原因二:伊朗無視國際社會譴責,加速鈾濃縮
6月12日,德黑蘭公然違抗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的譴責,宣布將進一步加速其核計劃,包括啟用第三座濃縮設施(極可能為加固型),並在福爾多(Fordow)將現有的基礎離心機更換為更先進的型號,以提高接近武器級鈾的產量。
目前伊朗有兩處主要的濃縮設施:一處位於納坦茲(Natanz)地下,另一處位於聖城庫姆(Qom)附近的山體深處,也就是福爾多設施。福爾多的建設多年來對外保密,直到2009年才被西方官員揭露。
歐洲盟國也加入了對伊朗政權升高局勢的譴責行列。一名法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我們強烈譴責這些宣布。」與此同時,歐盟首席外交官警告說,伊朗的行徑不僅加劇了核野心的危機,也加劇了其在地區行為上的破壞性。
原因三:國際社會譴責伊朗的核計劃
聯合國核監督機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理事會於6月12日正式譴責伊朗未能履行其核義務。這是近20年來IAEA首次對伊朗作出正式譴責,顯示出局勢的嚴峻與迫切性。
IAEA指控伊朗一再未能配合核查人員工作,亦未就多個未申報的核材料與活動地點作出可信說明,這些行為違反了《不擴散核武條約》下的義務。
在維也納舉行的IAEA理事會會議上,歐盟警告稱伊朗的核發展路徑構成嚴重的擴散風險,並指責德黑蘭透過持續擴大的鈾濃縮活動獲取了不可逆的知識。
歐盟聲明中指出:「由於伊朗不斷升級的核計劃,該地區爆發核擴散危機的風險正在增加。」「伊朗過去五年來毫無節制的核進展令人極度關切。」「這些行為缺乏可信的民用理由,且帶來極高的擴散相關風險。」
這項決議由美國、英國、法國與德國起草,最終以19票贊成通過,反對方包括俄羅斯、中國與布吉納法索,另有11國棄權。決議敦促伊朗「立即」就多個地點發現的未申報核材料提供可信解釋,並警告若持續不合作,可能會將此案提交聯合國安全理事會。
伊朗若持續未能滿足IAEA的要求,將可能導致聯合國安理會重新啟動——即「回彈」(snapback)——2015年伊朗核協議中所解除的經濟制裁。該協議當年由歐巴馬政府、歐盟、德國及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共同促成。
原因四:伊朗拒絕最新美方核協議提案,並持續推進鈾濃縮
自4月以來,美伊雙方已進行五輪談判,但皆陷入僵局,本週末預計在阿曼進行的新一輪會談仍無進展跡象,外交途徑顯然陷入死胡同。美國要求伊朗全面停止鈾濃縮,以防止其發展核武,而伊朗則堅稱根據《不擴散核武條約》享有濃縮鈾的權利——一項被該政權曲解用以合法化其濃縮計劃的條約。這一根本分歧導致談判無法推進。
6月4日,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Ayatollah Ali Khamenei)明確拒絕了美方要求,稱其「百分之百違背我們的利益」,並反問道:「你們憑什麼決定伊朗能不能進行濃縮?」他強調:「鈾濃縮是我們核計劃的核心」,並表示美國的提議違背了伊朗的自力更生和民族自豪原則。
一週後,川普總統在接受《紐約郵報》訪問時表達了對達成協議的愈發懷疑態度,說:「我對此越來越沒信心了,」並補充:「他們似乎在拖延,我認為這很可惜。」儘管如此,川普仍堅稱要阻止伊朗獲得核武:「如果他們不簽協議,他們不會得到核武;如果他們簽了協議,他們也一樣不會得到核武。」
在以色列發動攻擊前的數小時內,美國官員重申「所有選項都擺在桌上」,以阻止伊朗取得核武;而伊朗則警告說,若以色列或美國採取軍事行動,將面臨「嚴重後果」,進一步加劇了最終導致以色列先發制人攻擊的緊張局勢。
原因五:伊朗的恐怖主義網絡與對以色列的直接攻擊
伊朗政權的最終目標是消滅猶太國家,這一點從其多次公開呼籲毀滅以色列中可見一斑。數十年來,以色列持續遭受來自伊朗恐怖代理人的間接攻擊,包括黎巴嫩的真主黨、加薩與約旦河西岸的哈馬斯與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組織,近年更包括葉門的胡塞武裝。
2024年,伊朗對以色列發動了兩次大規模直接攻擊,標誌著其長期恐怖行動的危險升級。2024年4月,伊朗從多個方向向以色列發射約300枚無人機與飛彈,雖然絕大多數被攔截,仍有部分造成輕微破壞與人員受傷。同年10月,伊朗為報復高級真主黨與伊斯蘭革命衛隊(IRGC)領袖被擊殺,再次發射約200枚彈道飛彈攻擊以色列;雖然多數被攔截,仍有數枚命中軍事設施並造成傷亡。這些前所未有的直接攻擊,加上伊朗持續支持其恐怖代理勢力,促使以色列發動先發制人的打擊,以保護本國公民並嚇阻進一步的侵略行動。
轉載自AJC美國猶太委員會
https://www.ajc.org/news/5-key-reasons-behind-israels-defensive-strike-on-irans-imminent-nuclear-thr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