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彥廷/台北報導〕太陽花學運將滿一週年,專家學者回頭審視其定位,中研院台史所副研究員吳叡人表示,這場運動是一個「台灣民族國家形成的某種徵兆」,並且可以看出,本土立場左翼政治力量正式出現,台灣民族主義的社會基礎非常明顯地正在「向左轉」。
-
中研院台史所副研究員吳叡人(記者簡榮豐攝)
台灣教授協會昨舉辦「三一八太陽花運動一週年:『重構台灣─太陽花的振幅與縱深』」學術研討會。中研院社會所所長蕭新煌表示,從冷戰時期美中台關係、台灣與世界關係來觀察,我國與中國互動一路醞釀,去年太陽花學運的發生是長期資本主義社會造成的核心─邊陲的剝削與不平衡,可以預見一定有衝突發生,只是不知道衝突何時到來。
吳叡人也從國際政治背景指出,在美國重返亞洲的大戰略,美日安保條約正待重新討論、日本要提升軍備時,基於「民主」高正當性的太陽花學運形同一股反中力量之呈現,正面呼應美國,學運某種程度改變了東亞地緣政治結構。
吳叡人說,台灣不會就此從邊陲國家躍升為核心國家,接下來必須特別關注台灣內部的社會正義問題,這也與外部的國際政治環境相互關聯。
公民社會應施壓民進黨推憲改
吳叡人表示,從三一八到反核四運動顯現出本土性很強的公民社會,國家內部出現新的階級政治,台灣民族主義的社會基礎向左轉,這種左翼台獨在戰後公共論述中很少出現、最近才開始出現,這是台灣民族國家逐漸進入形成階段的徵兆。
不過,吳叡人說,這種左獨台灣民族主義的出線並不等於能夠形成公共政策、且能被制定執行。他說,三一八後一系列行動創造了巨大社會能量,在九合一選舉中轉換成政治能量,但公民社會卻無能力形成自己的政治代表,能量被民進黨與北市長柯文哲接收,公民社會如今組黨,只是力量被接收後的組黨。
他認為,公民社會接下來要不斷對民進黨施壓,讓他們在每階段戰戰兢兢,若有機會完全執政、進行比較有理想的憲改,才可能創造新的政治社會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