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首页 > 人权与民运

 

廖天琪:廖亦武随身携带精神家园
日期:7/15/2011 来源:独立中文笔会 作者:廖天琪

近日网上有许多关于作家廖亦武的报道,有些称他逃离中国,成为流亡者。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廖亦武持有中国护照,受到美国和德国的邀请,手里持有二国的签证。为了维护他做为作家的写作和出版的权利,他于7月初离开中国,辗转到了柏林。这里是他去年九、十月间度过很美好的六周时光的城市,这里有他的朋友,同事和读者粉丝。

犹记去年10月底,在柏林机场送亦武返国时,登机前,他一步一回首,令人心伤。当时送他返回一个环境对他不利的本国故乡,颇令人忧心,但是知道他是个内心宽厚善良,却骄傲自尊的作家,不能一跨出国门就逍遥西方,乐不思蜀,当个化外的流亡者。故而眼睁睁见他再度入瓮。果然一返国门,当头一棒就来了:“不许在德国出版《证词》一书”。

几个月的折腾,加上晴天霹雳的茉莉花革命,亦武完全被地方的片警锁定。虽然他有Salman Ruschdi 的邀请,到纽约参加文学活动,有德国和澳洲的文学邀请,而且三本他的著作都蓄势待发,即将出版:1.德文版的《证词》(德文书名用的是他的一首诗的标题:Fuer Ein Lied  und Hundert Lieder,《为一首和一百首歌而作》);2. 英文版的God is Red 《上帝是红色的》,这是一部记录了他对中国基督徒采访的书;3.台湾版的《证词》。为了不危害到他的人身安全,三地都暂时将出版推迟了。最后,亦武做了选择,为了维护自己作品的出版权,就只有暂时出国。他是在合法的情况下出境,到了越南,然后飞到德国。

许多德国的朋友们心上的一块石头落地。出版界、艺术界、新闻界都有人在努力,甚至有人直接跟默克尔总理陈述他的情况。德国外长知道他到了柏林后,微笑着说,“我读过他的《底层》(Fraeulein Hallo und der Bauernkaiser)新书发布会时,只要我在,我一定前来参加”。西方社会,特别是自己经过了纳粹时期和东德共产专制时代的德国人,对于"言论自由"特别重视。德国笔会有一句名言“只要有一个人没有言论自由,我们大家都没有言论自由”。因着这样的精神,廖亦武的人身安全和他的作品的发布,成为文化界和新闻媒体所瞩目关心的焦点。

一到柏林,就被世界媒体包围,各种采访不断,成为新闻热点。他之成为媒体宠儿并非因为他是个“投奔自由”的异议分子,这也不是个人权议题,来采访的记者,有一半以上已经读过他的作品,特别是德国记者,他们先睹为快,《证词》定于7月21日上市,他们却都已读了电子版的稿子。一位记者一坐下来,就感叹地说:可惜已经有两位中国人获得了诺贝尔奖,委员会不会这么快又把这个奖给中国人,否则你将是下一位。其实,这并不是恭维的话,两年前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穆勒女士非常喜欢亦武,她看了这本书以后,就说过同样的话,认为廖亦武有资格成为诺奖的候选人。穆勒女士自己的那本小说Atemschaukel《呼吸秋千》写的也是集中营里犯人的黯淡悲惨的经历,所以亦武这本描述狱中情景的书,能于她心有戚戚焉。

去年亦武回国前一天在柏林和德国歌手比尔曼W. Biermann合办的告别音乐会上,气氛凝重,他自己在演奏和朗读的过程中,悲不自禁,场面感人,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氛围充斥全场。会后,穆勒女士含泪拥抱亦武,要求他回国后要保持联系,并一定要再来德国。如今,亦武在此盛夏,果真戏剧性地出现在柏林,前天他再度跟穆勒女士见面,把手欢颜,尽在不言中。

亦武在柏林被媒体竞相采访,大家都希望知道他这位“底层”作家离开自己的国家,如何在新环境中写作。亦武说,我不是政治难民,也不是流亡者,我暂时离家,但依然能够写作。他说:“我身边带着《史记》和《易经》,这两本书就是我的精神家园,我没有也不会离开我的故土家园。”当然,他还带着箫、转经钵、拇指琴和其他乐器。他在成都和温江的家里有妈妈、哥哥大毛、妹妹小飞、女友和天上的姐姐飞飞,周围有许多很关爱理解他的人,夫复何求。8月中柏林将有他的新书发布会,9月初有柏林文学节的活动,之后他将云游到美国、澳洲、台湾、明春就将进入柏林的为期一年的写作计划。当中国的情况改变了,能自如地返国时,他是不会犹豫的。

2011年7月15日


相关新闻
王荔蕻案进入关键期 民众声援签名
贵州民主人士近日遭警告、监视
廖亦武:为出版回忆录而逃亡
选举活动人士姚立法失踪24天5次被抄家
山东湖北维权人士分别被劳教拘留
朱虞夫家人申请取保候审 秦永敏析时局新特点
内蒙异见人士哈达疑再被判刑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