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即时新闻
再谈重庆旱灾和三峡工程的关系
日期:9/5/2006 来源:观察 作者:王维洛

——大型水库对降水的影响

王维洛


引子∶长江上游干流未出现洪水,三峡大坝为何开闸“泄洪”

在前一篇文章中已经谈到,重庆市从7月初起到八月中旬末没有下雨,形成旱灾,其中守着三峡水库的三峡库区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但是三峡大坝从7月18日起,在旱情发展的关键时候,三峡大坝开始开闸“泄洪”,中国三峡总公司给出的原因是“入汛以来长江上游连降大雨,三峡大坝已充分发挥出拦洪作用。”三峡库区已经达到了泄洪水位,所以要“泄洪”。根据国家抗旱防汛总指挥部发布的“全国主要江河2006年7月份雨水情概况”∶“全国大江大河水势平稳,主要控制站水位均低于警戒水位,其中,长江上游干流低于警戒水位10米以上、中下游干流低于警戒水位4~7米……”。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董文杰博士所提供的资料,长江三峡大坝上游的重庆、四川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青藏高压的控制,使今年入夏以来,尤其进入8月,北方冷空气难以南下,西南地区南北气流交汇不明显,造成该地区降水偏少。所以长江并未出现“连降大雨”的天气,也没有形成洪水。而中国三峡总公司决定三峡大坝在7月18日“泄洪”,显然是水库运行调度中出现的错误。这个错误加重了重庆市的旱灾灾情,特别是三峡库区的旱灾灾情。

一、“中医”和“西医”的交锋

重庆、四川病了,病得不轻,发高烧,缺水,而且持续了近两个月。病了就得看医生。

中医医生摸了摸脉,看了看舌苔,问了病人一些情况,就说∶此病乃血管阻塞,全身血脉不能正常循环,所以得了大病。北京地理学者王红旗提出这样的理论∶水气是产生降雨与平衡气温的关键。如果把四川盆地比做一个大木桶,最短的一根木条就在三峡的位置,这个自然形成的狭长缺口成为向盆地输送水气的关键。但三峡大坝使自然地貌遭人为改变,短的木条被接长,水气循环的主要通道被阻挡,经年累月导致“桶内”气温失衡,伏旱高热天气随之产生。

西医则是先抽血,后到实验室化验分析,从血样中查到了的病毒,得出的如下结论是∶病人得了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病毒性流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加上病人本来就体质虚弱,抵抗力低,所以很容易染上病毒性流感。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董文杰认为∶首先,从全球来看,今年重庆、四川的极端高温干旱事件并不是孤立的,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增强的个例之一。其次,今年重庆的极端高温干旱并非历史上最极端的。重庆是我国著名的火炉,也是伏旱的高发区。即便没有三峡大坝,高温干旱对于重庆而言也是会发生的。第三,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青藏高压的异常是川渝高温干旱的重要原因,这还使今年入夏以来,尤其进入8月,北方冷空气难以南下,西南地区南北气流交汇不明显,造成该地区降水偏少。”董文杰认为川渝地区高温伏旱天气的成因,完全是气候变异和气候变化的结果,直接归咎三峡工程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西医说,中医整天什么气啦、血脉啦、经络啦,没有科学理论,也拿不出科学依据,特别是来自实验的数据,算不得科学。中医则说,中医是几千年经验的积累,实践证明能治病。中医注重病人个体的特点,提出有效的药方。西医治不了的病,许多中医能治,西医治不好的病,中医能治好。看来,重庆四川的旱灾和三峡工程有没有关系,还要争论下去,这是件好事。当初黄万里教授要求中央能够允许对三峡工程进行公开的辩论,但是一直没有如愿以偿。现在重庆、四川大旱引起国人对三峡工程的争论,虽然是决策之后的争论,迟到的争论,但也是一件好事。

二、大型大坝水库对降水的影响

根据国际经验,大型水库将引起局地气候的改变,如蒸发、降水量、降水分布、风、、湿度、稳定、日照和云雾等的变化(参见∶PeterEStueben:NachunsdieSintflut)。大坝建成蓄水后形成一个面积比自然条件下大许多的水域,水深也增加许多。水库的蒸发量大,能得到太阳辐射的调节,使库区及邻近地区的气温和温度场等要素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区域小气候的变化。一般来说,水库面积越大,蓄水越深,库容越大,对区域小气候的影响越大。例如埃及的阿斯旺大坝建造之后,该地区出现了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强暴雨(参见∶InstitutfuerUmweltUniversitaetDortmund:OekologischeAuswirkungvonStaudammvorhaben)。又例如俄国在西伯利亚建造的车尔尼雪夫斯基大坝,上游水库长400公里,库容400亿立方米,导致该地区夏季温度提高15.5度,冬季温度提高10度(参见∶李柱中∶电力建设与环境保护)。

从中国已经建成的大坝水库来看,在夏季,大型大坝水库会使当地降水减少,在冬季,而使当地的降水增加。这是因为,在夏季,库面水温低于气温,呈现逆温状态,气层稳定,大气对流作用减弱,会使降水减少;而在冬季,水库水温高于气温,气层较不稳定,大气对流作用加强,会使降水增加。例如浙江新安江大坝水库建成之后,全年平均降水量减少了13%。影响特点是使库区及沿岸十几公里范围内降雨减小,影响的最大距离高达81公里。考虑到水库在冬季使降水增加的效果,新安江大坝水库使夏季降水量减少的程度超过了13%,影响程度很大。湖北丹江口大坝水库建成后,也使降水量减少,只是对水库南北两地区的影响不一样,北面地区的降水量减少11%,而南面地区的降水则增加了3%。(参见李柱中∶电力建设与环境保护)

形成一个地区降雨的水汽来自外部(大区域)和本地两部分。从中国新安江水库和丹江口水库对降雨的影响来分析,大型水库主要是影响本地的水汽从而影响降雨。三峡水库也会影响夏季重庆的降水,减少降水量。如果这个降水量的减少正好发生在大区域的气候条件也不利的情况下,那么旧可能出现严重的干旱。这里要特别提到伏旱这个问题,重庆市降水条件来说,可以用降水充沛来描述,是世界内陆大城市中降水条件最好的。降水在年内的分布,冬干、夏雨、伏旱、秋湿。比较不利的是伏旱来得早而明显。三峡水库造成的夏季降水的减少,也正好发生在伏旱期间,因为那时气温高,库面水温低于气温的幅度大,容易出现逆温状态,而且气层稳定。这就使得原来的缺陷得到增强,容易引起大的旱灾。同时也不能忽视,三峡水库而建造也会使库区遭受从前不曾遇到的大暴雨,特别是在“秋湿”的时候。

三、可行性研究根本没有考虑水坝可能给人民带来的祸害和灾难

加拿大咨询公司做的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关于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中气候的影响一共只有这么几句话∶总的来看,气候变化将很小,仅影响局部小气候,所有改变的情况,都在天然气候变幅之内。一月份平均水面处气温将升高约1摄氏度,七月份将下降约0.5摄氏度。距水面远处,影响迅速减小;不同方案的平均相对湿度将增加2%至8%之间,可能导致成雾条件的增加。虽然相对湿度增加,风速也将略有增加,有助于使雾消散(加拿大国际项目管理集团长江联营公司∶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第八卷∶环境)。最后海牙国际法庭宣判这个可行性研究报告无效,也在情理之中。

在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也提到新安江和丹江口大坝水库会使当地降水量减少,但是对三峡水库对降水的可能影响,没有再做深入的研究。生态环境组二组负责人方子云在总结汇报中没有提到这个问题,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技术总负责人潘家铮也未提及这个问题。

送交全国人大代表审查的三峡工程议案中说,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而以中国科学院院士马世骏教授为组长的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生态环境组的结论却是∶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弊大于利。为了避免和领导小组的正面冲突,马世骏教授在结论后加上了这么一句∶但是许多弊是可以通过人为的措施加以限制,减少到最低程度。

参加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生态环境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学煜先生拒绝在论证报告上签字。他认为,从生态环境和资源的角度看,三峡大坝弊大于利,不能修建。虽然论证的结论是弊大于利,但它提出了许多对策,认为这样可以克服弊病。对此,我不能同意,我认为所提出的一些对策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侯学煜说,实际上,在三峡工程论证中,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损失不是强调得多了,而是基本上没有被考虑。过去几十年来,不论中外,对于水利工程的决策,大多只是就工程论工程,就水利论水利,往往只考虑水坝会带来什么好处,而很少考虑水坝可能给人民带来的祸害和灾难,更谈不上考虑水利工程对库区本身以及对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影响。

重庆、四川大旱引起国人对三峡工程的争论,起码可以让人们了解这个一个事实,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根本没有考虑水坝可能给人民带来的祸害和灾难,根本没有考虑对库区本身以及对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影响。

 

──《观察》首发



相关新闻
中国维权运动和公民社会的发展
中国的大干旱是人为造成
长沙饭店恶搞中共[开国大典]
成都市委回应2000军工维权斗争
冷万宝诉被拆迁遭遇
龙应台:注视一个古都的蜕变
纽约保钓联合会登岛行动就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