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瑞
本文试图阐明以下三个问题:
一、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各国之比较
二、地震是否可以预报
三、可以拯救无数生命的,也完全可以实现的两个重要假设
前言
汶川大地震已经六天,通过各种途径,不知已看过多少相关消息。其中,以关心灾情的居多。但提出疑问的也不在少数。出于对此巨大灾害的强烈关注和自我想解除一系列疑问的原因,笔者一直在网上搜索和查阅,并据此做出一些推论,最终成就此文。通过此文对汶川地震进行一些探讨,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对应对地震灾害,以及如何有效的保护生命方面,带来较为客观的认识。
一、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各国之比较
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包含多种因素。震级、震中、震源深度、地震烈度,受地形、地貌、地势影响的横波、纵波的强度,建筑物抗震程度、人口密度,居民本身对地震的认识和经验,震前的预防措施,震后的救灾方案和资源调度等。
由于上述诸多因素,想对地震死亡人数做一个精确、详实的比较,仅靠笔者这几天的业余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但是下面几个不完全统计列表,至少可以大致说明一个结论:发达国家或地区因地震而造成的死亡人数,远远少于发展中国家。
美国(本文中涉及到的震级全为里氏震级)
2008年2月22日,美国内华达发生6.1级地,无伤亡。 2008年1月10日,美国俄勒冈州海岸发生6.4级地震,无伤亡。 2006年10月15日,美国夏威夷6.6,无伤亡。 2006年9月1日,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格发生里氏6级地震,无伤亡。 2003年10月23日,美国加利福尼亚,6.6级,2人死亡。 2001年2月28日,美国西雅图6.8级,1人死亡(一妇女因受惊吓,心脏病发作)
1994年1月17日,美国洛杉矶,6.6级,62人死亡。经济损失高达300亿美元,美国历史上地震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 1992年6月28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兰德斯市发生7.3级地震,一名男孩死亡。 1989年10月17日,旧金山海湾地区遭受7.1级地震,导致67人死亡。 1964年3月27日,当地时间下午5点36分,美国阿拉斯加州发生8.5级,131人死亡。 1952年7月21日,洛杉矶发生7.7级地震,12人死亡。 1949年4月13日,华盛顿州奥林匹亚市发生7.1级地震,导致8人死亡。
把上面这个列表做个统计:共12次地震。6级至7级地震为7次,死亡人数65人。7级以上地震5次,死亡219人。
美国一百年来,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为1906年4月18日美国旧金山的大地震,震级8.3级,死亡人数3000。
(题外话:阿拉斯加州是美国最容易发生地震的州。阿拉斯加州几每年都有一次7级地震,每14年都有一次8级或以上级别的地震;)
日本
2008年05月7日,日本本州东海岸,6.8级,无死亡 2007年7月16日,日本新潟县发生里氏6.9级地震,11人死亡(包括7名70-80岁老人) 2007年3月25日,日本本州东海岸,6.7级,1人死亡 2006年6月11日,日本九州,6.3级,无死亡 2005年12月2日,日本九州东海岸,6.5级,无死亡 2005年10月19日,日本九州东海岸,6.3级,无死亡 2005年08月16日,日本宫城县发生7.2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无死亡。 2005年03月20日,日本南部沿海发生里氏7级地震 1人死亡 2004年10月23日,日本新潟县发生里氏6.8级地震 40人死亡 2003年5月26日,日本本州近海发生7.0级地震,无死亡 1995年,1月17日,日本大版、神户发生里氏7.3级地震,6434人死亡。(受灾人口140万) 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7.0级,14.3万人死亡。
台湾
2007年9月6日,台湾,6.2级,无死亡 2006年12月26日,台湾,7.1级,2人死亡 2004年11月8日,台湾,6.3,无死亡 2004年10月15日,台湾,6.7,无死亡 2003年12月10日,台湾,6.8,无死亡 2002年5月15日,台湾,6.2,1人死亡 2002年3月31日,台湾东海发生7.5级地震,5人死亡 1999年9月21日 台湾,7.6级地震,2300多人死亡 1959年4月26日,台湾,7.5,2人死亡 1935年7月16日,台湾(当时称福摩萨),6.5级,2740人死亡
由于上面的三个表为不完全统计(注:这个列表中的内容只是我在网上搜索时遇到的,我稍做整理选择6级以上的留了下来。日后,我会抽时间,把全球100年来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共763次的死亡人数做个统计,再贴到这里),因此,我也没有详细对数据进行分析。读者自行看过就是。这三个表中,台湾、日本、美国地震的死亡人数加起来不过2万人。下面再看发展中国家:
1976年7月28日,中国唐山,7.8,24万死亡 1999年8月17日,土耳其,7.8,1.6万人死亡 2001年1月月6日,印度西北部,7.4级,1.5万人死亡 2003年12月26日,伊朗克尔曼省发生6.3级地震(此级为德国方面测定,美、法测定为6.7级和6.6级),3万多人死亡 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7.8级,8.7万人死亡
2006年,广东省地震局局长黄剑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发生同等破坏性地震时,美国的人员伤亡大体上是日本的1/10,中国的人员伤亡约是日本的10倍。
***********
这几天我时常在想,汶川大地震逝去的数万条生命,它一定能够唤醒些什么吗?
它一定能。
二、地震是否可以预报
首先看一下这两个问题:唯一说谎却不扣工资的职业是哪种职业?最明目张胆的伪科学是什么?
很多人可能已经想到了,答案是"天气预报"。
如果向公众提出"地震是否可以预报"的问题,执否定态度者居多。这主要是因为"地震不可预知"几乎已是当今全世界地震界的主流认识。日本资深地震学家山下辉夫曾说过:"实现地震预报不仅是日本国民,也是全人类的悲愿。"① 而在唐山地震后的中国,无论在地震界还是民间,"说地震不能预报的是科学家,能预报的是骗子"这一认识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但如果把问题换成"天气是否可以预报"的话,也许会完全相反。
可天气就真得可以预报么?
天气预报只是一个概率预报。中央气象台高级工程师杨贵明曾对记者表示,"目前小雨量降水落区的预报准确率在50%左右,最高能达到80%而最低只有30%多。大雨量降水落区的准确率只有30%左右。"② 这只是对降水落区的预测,至于降水量是多少又是一个概率,再加上降水时间。即时间、地点、降水量三者都基本准确的预报,以50%为准,3个50%相乘,这个数字是12.5%。
影响气候的因素极其复杂,全球最大计算能力的计算机就用在对气候的监测上。曾在英国气象局工作了40多年的气象播报员比尔?基尔斯说过:"有时候一栋高楼就能改变结果。"
同样,地震预报也是一个概率预报。
"大自然的想象是不受人控制的,人类只能摸索和利用。"杨贵明对记者说,"只有了解天气预报才能正确使用天气预报。就好像地震预警一样,即使报不准也得相信并采取预防措施。天气预报也是如此,只是让你有备,才可能会无患。" 我们几乎人人都埋怨过天气预报的不准。07年,预报说要路过北京城的台风"麦莎",在推迟了数天后,居然绕道而去,人们虚惊一场。还是07年,人们亲眼见到的雪花,居然都被当地气象局称为是"眼误"。别说预报,就连监测都没监测准。
对于天气的预报,比尔?基尔斯曾开玩笑说:"如果是天气预报员,最好那天不要值班;如果是普通人,记得带把伞!"两种在本质上一致的概率事件,天气预报成为了幽默,而地震预报却成了"全人类的悲愿"。
1975年2月4日,中国成功短临预报了海城7.3级地震,十万人幸免于难。被美国地震专家誉为:"十几年来世界上重大的科学成就之一"。而翌年之后的唐山……
③
唐山地震前,长期预报、临震预报、年度预报全有。而汶川大地震后,中国地质力学所研究员邓乃恭曾对记者说,全球预报地震的准确率约为20%多。面对这一切,难道我们真得可以理直气壮的说:"地震不可以预报,能预报地震的人都是骗子"么?正确的科学的态度应该是,即便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我们也不能忽略,尤其在对待这种事关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时更该如此。
可以说,如果从根本上否定地震预报,其实也就从本质上否定了天气预报。而中国地震局第六项主要职责中"提出全国地震趋势预报意见"的这句话就纯属愚弄公众。
那么,为什么还有很多人认为地震预报是不可能的呢?
1975年,中国成功预测海城地震后,大大增强了世界上许多地震研究人员的对地震预报的信心。不幸的是,第二年发生的唐山大地震,重重的打击了刚刚兴奋起来的信心。(令人遗憾的是,如果当时唐山地震前的众多预报得到主管领导的重视,不仅可能改变唐山地震的历史,而世界地震学的研究方向也许都会发生极大的变化)而1994年、1995年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和日本的阪神地震(事前均无预警),基本上消亡了人们对地震预报的信心,人们开始认识到地震预报远远超出他们的所具备的科学水平,并把地震研究的重心渐渐的转向如何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失方面。在美国的地震研究机构,研究人员都尽量避免使用"预报"这个字眼,他们越来越多的使用"预测"这个从气象学中借鉴过来的用语,它比"预报"留有更多的余地④。"天气预报"实际上科学的叫法应该是"天气预测",预测比预报更偏向于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而不是最终结论。这也许是人们认为地震预报是不可能的最大的客观理由。("天气预报"或"气象预报"中的"预报"其正式的英文写法是forecast(预测),而不是pridiction(预报),也就是说"天气预报"实际上应该是"天气预测"。同样,"地震预报"称之为"地震预测"似乎更恰当些)
但是不可否认,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地震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提高,不断的找到新的预测方法,并获得了不少成功的例子。自有地震的科学记载以来,人们预测成功的例子不说不计其数,也是数不胜数。诚然,失败的更多。
现在,可以回到本节的题目上来了。"地震是否可以预报"绝不能简单的回答"是"或"否"。下面的回答更接近于客观,更接近于理解地震预报:
人们对发生地震的判断应该就像目前对天气的判断,它是完全可以做出预测的。虽然常常会是"悲愿",可我们也别忘了在心中"带把伞"。
三、可以拯救无数生命的,也完全可以实现的两个重要假设
1. 建筑质量
日本、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虽然是地震多发国。但相比发展中国家,他们因地震而死亡的人数是少之又少。之所以如此,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建筑质量。我们知道,地震在城市造成的人员伤亡主要是由于建筑物的倒塌、煤气、电力管道等基础设施的破损而造成的。真正死于地震形成的地裂、地陷的人,像1964年3月美国阿拉斯加地震,将地面震出十几米的裂缝,瞬间吞噬了一个男子和他的两个儿子,这种原因造成的死亡很少。
有关方面统计,人员伤亡总数的95%以上是由房屋倒塌造成的。因此,建筑物的质量直接决定死亡人数的多寡。(2002年1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显示,汶川、北川、成都、都江堰的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⑤)
在这里,笔者无意做日、美、中三国的建筑质量对比,也不打算强烈呼吁当局调查这次地震灾区的建筑质量以及质疑处于活断层城市的抗震标准是否合理,在这里我只是怀念着数万生命,做出本节的第一个假设:
如果我国处于活断层区域的城市建筑质量能达到日本的一半。
(注:日本的抗震基本标准为能300~400伽,绵阳和德阳仅为50伽。⑥)
2. 再谈预报
2006年,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当时的唐山地震监测中心台负责人刘占武
记者:"如果唐山大地震发生在今天,唐山灾难能够不再重演吗?" 刘占武:"很难说。" 记者:"为什么?" 刘占武:"地震预测要靠两条腿走路,专群结合。可唐山大地震后,群测点都散了。"
……
⑦
(全文完)
参考资料:
①《关注日本地震预报研究2O年》--《国际地震动态第7期 》(总第 295期) ②《北京科技日报》2006年4月 ③之间的内容摘选自凤凰卫视2005年10月播出的《唐山地震二十九年祭》 ④Nature (28 October 2004) ⑤《科学时报》2008年5月 ⑥中新网http://www.chinanews.com.cn/gj/yt/news/2008/05-21/1256904.shtml ⑦同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