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波
我说过,网络就是人的数字档案,你的一切活动,都被留底。
这成就了“人肉搜索”,但也未必只是让人去侵人隐私。严格地说,互联网上就无所谓隐私,你的一切都成为可以找到的。
一直有人说,现在一些专家其实无所谓观点,有的只是顺时或者顺钱的口水。我虽然可以从一些奇怪的专家说法中感觉到异样,却也不好论断那就是顺时或者顺钱的说法,毕竟,还有一种可能性,专家就是这样想的,有什么办法。
不过近日,我在网上看到一位有心人做的小资料,确实看到专家观点可以如何转变。这个资料是“油价与国际市场接轨?不足一年观点截然相反”,辑录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的两个观点。
一个观点是,11月24日《市场报》报道,针对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油价实时联动机制,韩文科专家表示:这种机制短期内不会建立起来,因为联动机制背后的潜台词是价格一步到位,与国际油价接轨,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什么价格都与国际接轨,这不太现实。
另一个观点是,今年1月4日《中国证券报》报道,韩文科专家指出,目前我国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要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加快价格的传导作用,进一步发挥市场对油品供需的调节,同时形成有利于节能和环保的价格机制。
国际油价从140美元以上跌到50美元上下的时候,这名专家说油价还不能与国际接轨;国际油价从80多美元正向上冲时,同一名专家说的是“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接轨不接轨,竟也是“买涨不买跌”的。国际价格高,我们要接轨;国际价格低,我们就不接轨了。价格传导作用要不要有,是单向性的,朝向高价格,我们就要加强传导;朝向低价格,就不需要传导啦。
这种价格机制“有利于节能和环保”,这可是千秋事业。千秋事业,当然不可以反对。我开车,一直就怀着千秋罪感,尤其在油价据说“倒挂”的时候。现在,油价没有下调,我仍然有千秋罪感,因为车还没有停下来。不只是油,前几天郑州涨了天然气价格,居民用度要增加支出,告诫就是“提价有利于增强节约意识”。还有水价,普遍“阶梯计价”了,每人每月4方水,或者每户每月12吨水,据说也是利于节约,这就是说,你永远不要学习外国人的卫生习惯,早起洗澡,睡前又洗澡,而且要洗冷水,因为把水烧热,电费也涨了的,仍然是有利于培养节约意识。
节约意识很好,节衣缩食吧,不过,又不利于消费,拉不动内需。真是节约也不成,不节约也不成。但有一条是有用的,你把自己活成一个经济主体就好了,必需品多付钱,糖少了你要懂得吃糖容易得病,糖多了你要懂得中国人吃糖还太少。这都会有专家来教你,照办吧。专家知识很多,你认同这一点,很好,那么听专家的,没错的。
早几年,我说过对专家可以尊敬但不要磕头,很多人认为简直是胡言。这两年,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跟着专家过日子是困难的。其实,就是忠贞专业的专家,也可能是只见专业不见人的,顺时顺钱的专家,就更加等而下之。专家是需要的,但既然主权在民,那么国家、社会和人的生活都不是专家或者哪部分人的车船,想开到哪开到哪。
中国需要更多具有人文精神和公共关怀的知识分子。具有专业情怀的专家,如果不作为社会的舵手,而是作为社会发展的专业忠告提供者,也是急需。顺时顺钱而行的专家,对不起,有一个都嫌多了。不过,一般而言,专家不会脸红,这我也知道。郑杭生教授说,大学已经从知识传递变成知识交易的场所。信然。顺时顺钱而行,难道不正是交易的一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