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首页 > 网络文摘

 

从天安门到秦城 一路铁血
日期:5/19/2009 来源:网络 作者:熊焱

“秦城铁血汉”和他的新书


“秦城铁血汉”,这是我们住过秦城监狱的人送给刘刚的雅号。据我所知,这名号还是由我最先喊出,可见我们的关系真的不一般。刚刚读了刘刚兄的大作,《天安门,路在何方》,我再一次感到,我首创的这个雅号还真是名副其实。

刚刚读完从德兄的《六四日记》,又遇上了刘刚兄的大作,我顺着封从德《六四日记》的记事记史的思路读刘刚的书,几十分钟以后,发现不大对劲。这本书横看竖看都是一本小说。好在我本人曾經专门学过文学,对小说的作用,功能,它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及创作的难度有十二分高度的评价。记得有人说过小说比历史更接近于真实的生活。一句话,我很珍惜小说。于是我又只好把刘刚兄的书从头读起。

书的内容读者可以自行解读。撞击我心灵世界的是这本书的作者,天安门运动中深虑远谋的刘刚。关于刘刚,军涛兄在其前言中评得最为中肯,在此我讲一件发生在秦城监狱的事。

在我看来,刘刚可以说是个奇才,他原本是科学家的料,读的也是中国顶尖的学校中国科技大学和北京大学。现在他又在纽约做金融工作,时逢天安门运动二十周年之际,他又写出一部厚厚的小说来,读者若是不了解他某些更绝的故事,恐怕是不太相信的。

有一件事情值得一记。从1990年12月到我出狱的1991年1月21日中午,刘刚与我是隔墙的邻居,他被单独关押在78号牢房,我同北京人艺的编剧作家王培公住在77号。通过自制密码敲墙壁,我们建立了一个“地下通讯站”。那真是一段高兴的日子,就像在战壕里见了老战友一样。刘刚是个闲不住的人。我记得到了坐牢的后期,我过的日子是整天头上裹着毛巾做回文诗,刘刚做什么不知道。忽然有一天中午,厕所里想起了密码声:噹噹!噹噹噹噹!噹!我知道有情况,趁狱卒不在,溜进厕所。天啊!刘刚那边塞进来一纸条,他已顺着暖气管打通了墙壁。我们立刻进入电影状态,高度兴奋紧张,大有越狱就在眼前的意思。此后几十天,我们就以这条秘密通道为中心,传递各种信息,从天安门教训到诗词歌赋,从行动纲领(当然不是越狱纲领)到牛顿爱因斯坦等等。刘刚传来的东西还真多,像传真机一样地发个不停。原来他传给我一部他写的书,大意是把数学当斧子一样在经济学和物理学中猛砍一气,修理修理它们。整个就是一本大书。我除了回应几首回文诗以外,只好做他的读者了。更绝的是,有一次他传过来如何把发霉的烂窝窝头改制成香喷喷的玉米饼。方法到今天我还记得:先把烂窝窝头皮剥掉,用可怜的菜汤搅和,捏成饼,放在暖气片上,下一顿即可食用。这方法太绝了,减轻了我们许多困苦,尤其我湖南人不习惯吃窝窝头。玉米饼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还可以作为狱中经验传给那些还在共产党监狱的人们。这一发明比写几本书还要实用。

这就是那个活生生的刘刚。无论是在天安门指点江山,还是在狱中大义凛然,猛读牛顿爱因斯坦,挖掘地下通道,甚至制作玉米饼,刘刚总是别出心裁,又不声不响。有了这个背景,我们才会了解书中的刘刚(符瑞)和写这本书的刘刚。

刘刚兄的这本小说当然写得没有CharlesDickens那样地道,大坏蛋写得不够,矛盾冲突总是想要充分表达又没有彻底表达,就像夏日里大街上女人们穿的裙子一样,时间场景也跳得太快,最后还附了许多不是小说的文章,尤其不够的是他可能怕得罪我们这些还活蹦乱跳的战友们,除了吹捧外,鲜有揭示人物心中的内在矛盾,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紧张。不过以刘刚的个性和才华及他不声不响的特点,下一回他拿出来的东西恐怕就是《秦城记》,那时我们说不定把它当《双城记》看。

那么刘刚的书好在哪里呢?在于他的大胆开创,他尝试在记人记事和大胆想象之间打出一个通道,以此来深化人们对1989年天安门那场伟大的民主运动的了解,对六四大屠杀那场悲剧的了解和反思,对那场历史事件中复杂的人和事更加理解和关注。他更想用通俗一点的形式来告诉年轻的广大的中国学子:你们知道二十年前的事吗?

坦白的讲,刘刚的思路正合吾意!因为生活和现实是如此的复杂,何况那样一场大的历史事件。过去我们总以为凭所见所闻所经所历所思所想所感所触所记所言所虑所谋就能穷究事务的本末和原理,其实很难。我们需要更多的形式和方法,需要在事实和想象之间做大胆的探索。

刘刚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对天安门的人和事怀有深厚的情感,就在他大胆想象的同时,也始终保持创作之德,这与那些乱写一气的人完全不同。这使我想起了芝加哥三一神学院我的老师Dr.KevinVanhoozer有关文本,作者,和读者关系的论述。简单说,文本比较像一个人,而不是事物,真正的读者,几乎是朋友。刘刚想通过此书与读者沟通,让我们做他的读者和他的朋友吧,诠释他的书也诠释他这个人,并诠释1989年天安门民主运动。就Dr.KevinVanhoozer的观点来看,读者更任重道远。

从天安门到秦城监狱,一路铁血;从北京到纽约,处处风流。这是刘刚给我的印象,也是秦城铁血汉的新书给我的印象。愿这本书能再造风流。

熊焱,二零零九年五月十八日(二十年前曾在人民大会堂与李鹏同志对话,特此记之)


相关新闻
赵紫阳:不敢公开的审查报告
六四受难者方政国会述说经历
“六四”惨案二十周年祭文
八九民运逐日记(5月22日)
八九民运逐日记(5月21日)
八九民运逐日记(5月20日)
八九民运逐日记(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