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首页 > 网络文摘

 

王岸然:占领结束 算账开始
日期:1/14/2015 来源:信报 作者:王岸然

  一如所料,泛民自愿主动结束占领运动,以维持社会稳定为己任,对专政者释出最大善意。只是热面孔贴上梁振英的冷屁股,特区政府正计划采取香港有史以来最庞大的「预约拘捕」行动,这势必罪及占领行动清场时被捕或登记数据始准离去的1000人,还有去年7月2日被捕的511人。

  面对大规模公民被迫害事件,泛民竟漠不关心,只集中精力为自己人(例如占中三子)做政治宣传,夸大其牺牲程度可与伟人相提并论;还有「何俊仁辞职补选」的最新搞作,间接削弱民间无名英雄遭到大迫害的新闻性。

  不单是自己香港自己救,参与抗争的义士必须明白自己抗争须自己承担的无情事实。叫你出来占中的人事后却不会理你,他们一早训诲你要自我牺牲以唤醒他人,他们的强大律师团并非为你而设。勇武抗争一派既流血又刑毁,还私藏武器,叫你冲击的人面对煽惑(Incitement)检控之时,会用金句顶上︰「我讲下咋喎」。由于法律上讲笑不构成犯罪意图,人家讲笑你认真,当然是自己责任。

  1500人将面对参加非法集会的检控,这是新闻说的。我奇怪几天下来没有进一步消息,但笔者朋友的口传消息,的确已有普通市民(非政党非社运非学界中人)接到预约拘捕的电话。普通人如何面对这些事情?政客只顾自己做秀,他们已准备高调应约,号召支持者到场声援(不知声援什么)。虽然人多势众才有新闻,但笔者要提醒不要超过三十人,除非事前申请,否则参加者后果自负,但不是由号召的人负责。

  这是逻辑自相矛盾的事。公民抗命的原则是尽量不合作,要增加政府的管治成本,但为何叫你抗命的人自己却是如此合作?警察打电话给你时,会告诉你戴耀廷很合作、李柱铭很合作、黄毓民很合作,连「国师」陈云教授都很合作,你有何理由不合作?所以请于某天下午五时到警署应被捕之约吧!大家合作,对你有益!

  真的吗?最贵价、最本事的律师,亦不外乎叫你不合作,刑事案件愈不合作愈能保护自己,这是律师界的「搵食常识」,但从不公开宣之于口,除了妨碍搵食,也有教精歹徒有害司法公义的副作用,反正律师在场,被捕的人已有相当的保护。不过,1500人也有好律师陪同被捕?审判时也有出庭代表吗?定罪后,也有条件效法黄毓民一条小罪也上诉至终审法院吗?政客还可要求支持者捐钱打官司,但一班无名英雄呢?

  吃政治饭的人、吃社运饭的人,若有因抗争而入罪的刑事记录,往往是一种资产,情况与普通人大不相同。当然,人人皆明白抗争须要冒险、须要承担,但为己为人,可免则免,若到避无可避之时,也应以抗争者而非以受难者、可怜人的态度面对刑责;前者可鼓舞更多人起来抗争,后者除了骗取光环之外,只会吓怕一般人不再支持运动。

  大家是否以为检控1500人是天方夜谭?那我要问问大家,发出1500张违例过路的定额罚款告票是否天方夜谭的事?是否司法系统不能承受的事?若事实清楚、案情简单、证据没有争议(例如你的口供已简单承认你在现场,之后就算你写下3000字解释自己因何正义地身处现场,也是毫不相关的),这样的案件在裁判法院不足两个小时便已审结;普通法院一天可处理几宗小案,前去听审,便知那是每天的正常运作,而非天方夜谭。

  激起民愤,一同起而抗争,再发动街头占领,是专政者最害怕、也是唯一的顾忌,但这些顾忌已因泛民的「投降」、「双学」的「高度合作」,已经变成不是问题。「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是专政者的管治哲学,得到欺世盗名的政客合作,还用客气吗?政客只在盘算如何充分利用被捕被控的机会,为自己增加政治资本,人民如果自行起义抗争,只会坏了他们的好事,影响他们的利益。

  早于占领初期,笔者到访占领区,每当见到泛民议员,便会千叮万嘱必须迫到政府说句道歉的话,作为主动撤退的底线;更进取的,当然是迫梁振英或曾伟雄下台。可惜,就算早知没有成果或承诺的撤退,必然换来秋后算账的结果,后期泛民连叫梁振英下台也懒得说,只重复要求重启政改咨询的立场;泛民从不以争取市民利益为念,只记着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成语。

  闻说何俊仁将以辞职发动「公投」。还以为是泛民反击白色恐怖大拘捕的行动,高兴了几小时,结果与大多数有脑市民同感失望--10月才「公投」,那1500人恐怕已经定罪得七七八八了。民阵2月1日搞游行,会发动大规模抗争以反击白色恐怖吗?也别做梦,天下已经回到泛民主流的大一统操控之中,这个集团的CEO是黎智英,争民主,犹如宗教一样神圣,争到与否并不重要,永续的争取才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他们的独家代理权益之所在。

  来源:香港《信报》


相关新闻
疑与袭黎宅 苹果大楼案有关 17岁中学生被捕
因占中警方预约拘捕:公民党副主席陈淑庄正式被捕
香港酝酿新一轮街头行动
壹传媒遭袭显示香港言论自由遭侵蚀
港大研究生带四十鸡蛋入马场 砸向梁振英
请端正仇港心态十大误区
港府拟用钱解决学生“不爱国”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