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即时新闻
政治争拗加剧香港悲情
日期:2/18/2004 来源:BBC 作者:冯木清

冯木清


香港在2007、2008年能否普选特首及立法会议员,目前尚无定论,但北京、商界及民主派之间的对抗性游戏已经开始。两大阵营各走极端,各执一词,摆出没有商量余地的态势,为以后谈判尽量留多一点讨价还价的筹码。可以预见,在未来三、四年里,香港政制发展步伐的快慢会成为全社会的焦点,其它的问题会被掩盖,或政府已无力兼顾。当中包括香港在新历史条件下如何再发展这一最重要的课题。

香港政制检讨的阵营,从宏观上看其实只有两大派,即循序渐进派及还政于民派。前者包括北京力量及本地亲中势力,而商界势力大致上亦可以归入这一阵营。

力主在2007、2008年普选的民主派,则包括民主党、前线及一些更为激进的民主团体。这一阵营在去年7.1大游行后得到壮大,具有相当广泛的民意基础,至少与亲中的民建联及代表商界的自由党相比是如此。但应该指出的是,香港的民主力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北京"一手养大"的,中共高层的对台政策也好、对港政策也好,总是做出一些自以为英明但效果适得其反的决定,打压陈水扁及力挺董建华的效果均是这样。

在困难时期的香港,没有比一个平庸的行政长官及无能政府更能壮大反对派的了。董建华早已是香港的"负资产",可是北京力挺到底,结果激起民变。去年参加7.1大游行的香港市民,固然主要是反基本法23条,但是亦有相当部分是对董建华、对政府不满的宣泄,是民生层面的诉求而非政治诉求。

各走极端

在政制争拗中,北京和民主阵营各走极端表现在:前者更多地从"一国"出发,而后者则更多地站在"两制"的立场。

例如香港民主派提出:还政于民,香港的事由香港人作主。这说便没有考虑到香港并非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这一无奈的现实;但是亲中势力一再指责民主派在经济上要求"一国"而在政治上则要求"两制",也是似是而非的。

香港数万人抗议要求政改

香港人要求大陆开放市场是符合全球一体化及世贸精神的,除非中国走回锁国时代,否则大陆市场在可见将来便会对全球开放,这是大势所趋,经济"一国"不能单纯地理解为是对香港人的恩赐;而香港人在政治上要求"两制",则是出于正当的自我保护意识,因为中国现行的并不是世界主流的政治体制,人民尚未有免于恐惧的自由及真正地表达意愿的权利,香港人为什么不可以要求与大陆"政治隔离"呢?

由于认知上的差距,因此北京和香港民主派各执一词本不足为奇,只是在双方从各走极端到达成妥协这一漫长的过程中,香港深受其害,会再有三、四年的宝贵时间被虚耗掉。

2007、2008年实行行政长官及立法会普选,而北京不强力阻挠,肯定是一件好事,因为民主政治是全球主流的政治型态。但以现阶段的处境而论,普选的快慢的确不是香港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未来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香港的主要矛盾是经济层面的是竞争力萎缩和七百万市民良好生存之间的矛盾。

香港自上一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明显地呈现了,衰落及财富规模萎缩的趋势,但香港主流社会一直错误地读解这一经济现象,由于香港的颓势是伴随九七金融风景及"9·11"等负面影响而来的,因此以为经济不景,只是阶段性的低潮,而不是意味着香港原有的经济轨道已走到了尽头。香港的精英阶层及社会资源的掌控者未能洞察当地经济正面临历史性的挑战,此也就谈不上有什么战略应变。当中至少有四至五年的时间被白白地浪费了。与此同时,珠三角则在高速地发展,香港并未能成正比地从中获益。

复苏困难

直至过去两年,政府才意识到香港的出路并不是要同上海比、同新加坡比,而是要设法从华南这个全球最大的"世界工厂"中摘取其产业链中附加值最高的部分。例如,香港机场并购深圳机场,港澳珠大桥立顶兴建都是这种意识觉醒的体现。但是处于管治弱势的香港政府并未有全盘的战略规划,而且自从去年中北京出台了两项"政治救济"的措施后,香港人再次被一时的繁荣所迷惑,董建华甚至重拾"祖国好,香港好"这样具有麻醉性的论调。

目前,香港经济的复苏其实是非常脆弱的,内地人港澳自由行的经济牵引力有限,而CEPA的利好是短暂的。股市及楼市的兴旺,大部分原因是游资炒作及本地资金没有出路的体现,泡沫破灭的危机四伏,而每次破灭后,对香港经济的杀伤力均十分巨大,但现时香港人沉浸在一片乐观的气氛中忘乎所以,将一时的蓬勃误以为是新的经济高潮来临的前夕。

其实香港经济的基本因素并未出现根本性的转变,七百万香港人今后能否依然良好地生存在这个城市的问题并未有答案。

由于历史的局限,因此香港一直缺乏思想精英及高端的战略人才,但是香港并不缺乏一般性的管治及管理人才,假如没有政制争拗的困扰,香港人应该会在短时间内看透当前虚幻的经济假象,并在清醒过来后思考这个城市在新历史时期的出路问题,但是当政制争拗成为了巨大的社会焦点后,这种可能性已相对较低。

在香港最困难的2001、2002年,一向对民生问题不屑一顾的民主党,曾转而做香港与珠三再整合的研究,而且有关报告的思路比很多政府部门的规划更清晰、更有水平。很难想像,现今在有了2007、2008普选这个巨大的政治诉求后,民主党还会"不务正业",去研究香港的经济出路;而弱势的董建华"内阁",要应付政制检讨,已很不容易,至于香港发展的战略规划,相信即使有心也无力去做。

香港的政制争拗,很难绝对的说谁对谁错,但若北京和香港民主派不能在短时间内达成共识,被不幸言中的成为一个漫长的角力过程,那么意味着香港这艘航船将会驶入一条不应该驶入的丫道。在过去一个年代,香港已因为"防火墙"理论在经济层面的干扰而浪费了好几年的时间,政制争拗意味着宝贵的时间会再被浪费。从这一角度看来,北京和民主派都在为香港制造新的悲情。

(BBC/作者为香港资深传媒工作者)


相关新闻
逼出一个<港独>来
香港政改与台湾大选
鸟笼内政改 香港政治形势骤变
10万港人元旦大游行
香港市民元旦民主大游行
中国民运在香港
港区议会选举 民主党胜民建联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