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堵车盛况
前些日子开车去建国门的贡院西街请朋友吃饭,时间本来约在晚上6:30,结果我开着车,硬是在长安街上给堵了整整两个半小时。上班的时候因为一直都喝茶水,下班后没来得及去厕所方便,于是我这泡尿他妈的在我的尿脬里涨了我整整三个小时。一直憋到我瓷牙咧嘴,实在受不了了,才把车熄火(反正车半天不动),翻过栅栏,看着北京图书大厦的霓虹灯,酣畅淋漓的解决掉,然后悠然回到车里。这时候,我后面的司机嘴里骂骂咧咧的,也关上车门,翻越去了。
在杭州的时候,很多人调侃说杭州是名副其实的“堵城”,来到北京之后才知道,杭州的堵跟北京的堵比起来,根本不是一个档次。就好比50公斤级的拳击手跟80公斤级的对擂一样。长安街有中河路三倍宽,一眼望去,简直就是车的海洋。
北京的堵已经越来越让人无法忍受了,当然这只是屁民的感受,对于我们的官员,迎宾车道那个箭头一旦亮起来,时速120,嗖一下子就过去了,他们急着为百姓谋幸福呢。应急车道上,国、军、海等字头的牌照,都像火烧屁股一样飞窜,不知道是去急着解放台湾,还是急着去解救亚非拉的难民。屁民如我,只能仰望特权而兴叹。
很多人不知道北京为什么这么堵,说真的,绕城的五条环线,基本都是立交桥,没有红绿灯,在这些主干道上,堵车现象相比而言要少一些,除去这些环线,北京城区内的交通就成了一个气喘吁吁的老妪,随便去一个地方,只要超过二十公里,你就得打算好花掉一天的时间。九点上班,然后开车前往,到达差不多没多久就要吃饭,下午继续在路上耗着,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中国城市交通的拥堵,归根结底是失序的房地产导致的。任何一个地方,道路的宽狭,与之消费相匹配的理发店、超市、家政、幼儿园、学校,甚至下水道、电缆等等,都是在几十年的打磨中逐步形成的。他们并没有经过严谨的科学论证,但你会发现,这些区域内的人们,生活的很惬意,当地的商业网点与覆盖范围内的人们的消费能力经过几十年的交融,已经达到了某种绝妙的平衡,当这个区域内忽然耸立起7、8幢高楼的时候,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于是这里就不再如以往那样平静,道路变得越来越窄,下水道,电力线路也会出现问题。那种几十年来左邻右舍形成的亲情社会,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以前出门就是三叔四婶,相互之间的熟识程度已经到了闻其声知其人的地步,而今这种区域亲情逐渐被侵蚀掉,在门禁、保安的多重安保措施下,这里不再是他们祖辈几代人所生活的熟知的地方,成为了住在故乡的外乡人。
房地产商利用容积率的漏洞,在本不该建设高层住宅的区域建设了太多的高层住宅,一个区域、二个、三个……城市的交通堵塞终于在政府职能部门的无序无脑的批复中形成了。区域内的承受极限,不仅仅是那些直观的、容易核算的几所学校、几所幼儿园,几个诊所,几家医院,当地的交通、电力、燃气、排污等等,都要做出相应的改变。正是因为这种聚集,才导致区域内的某些幼儿园人满为患,人们为了孩子就近入学,也不得不掏出更多的钱。这些其实都是房地产建设导致的恶果。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政府部门迟钝的进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也就是说,受到冲击和伤害的是当地百姓,因为房地产的侵入不得不掏钱来扩容建设当地的基础配套设施的还是这些百姓,对于在这里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商人,上述问题不在他们的考虑之中。他们乐于高调的宣传本区域内的医院、学校、交通……生活有多么便利,其实,任何一个房地产项目,多多少少都会伤害到这个区域里生活的人们,只是这种伤害,是隐性的,人们并不能直接的感受到。但交通状况,则是直观的。
人们密集的居住在城市繁华区域内,越是繁华区域,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每一个家庭都是社会组成的一个单元,都有不同的社交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往来需要交通,企事业单位也扎在这些区域内感受繁华,于是,堵塞成为必然,今天这样的后果,其实是政府管理者无能的最佳证明。
在伦敦,上一任市长里文斯通上班坐地铁,而现任的市长约翰逊则每天骑自行车;在美国纽约,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的市长,每天也在乘坐公交车上下班;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因为开着私家车进入伦敦限行区而不得不支付100英镑的罚款,并被当地的媒体猛批。在中国,随便一个小公务员就敢开上应急车道,随便一个军车就可以无视红灯的存在,随便一个副科级公务员可以开上公车接老婆送孩子……治理城市交通拥堵,不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想到的解决办法除了收费就是加税,您能把事干得再下作点吗?利用这收费那缴税的手段去盘剥税负本就已经成为世界前三的中国百姓,我们不禁要问:百姓养你们到底图个什么?
殷德义
2010年12月15日于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