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首页 > 中国报道

 

中国的“茉莉花革命”能走多远?
日期:2/21/2011 来源:VOA 作者:陈苏

星期天发生在中国多个城市的示威活动被广泛报道为是受中东地区风起云涌的政治变革浪潮影响,中国爆发的“茉莉花革命”。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不是一场有组织、有纲领、有目标的政治运动,更多的是民间情绪的宣泄。然而,这场示威仍给当局施加了急需进行政治改革的巨大压力。

*星星之火*

点燃这场中国“茉莉花革命”的星星之火是2月17日网上的一个匿名帖子,帖子号召中国网民2月20日星期天下午2时走上街头,表达要求社会公正、正义、政治改革、结束一党专政的民主诉求。

服务器设在美国的博讯网转贴了这个帖子,虽然博讯网很快遭到黑客攻击,黑了网站,但仍然有大批民众响应帖子的号召,星期天下午走上13个中国城市的街头,表达他们的诉求。

*惊弓之鸟*

杭 州独立评论人士温克坚说,当初他对网上的这一匿名帖子的号召力到底有多大持有保留,可他看到当局的反应如惊弓之鸟,如临大敌,令他匪夷所思。他说,当局在 全国自上而下进行布控,采取了对活动人士实行约见、恫吓、拘押,还对网络进行断网、加高防火墙,在各大网站上设立“茉莉花”等新敏感词,建筑严防死守防御 工事等种种措施。

*行为艺术*

温克坚说,正如一名网友评论的那样:“一当真,你就输了”,因为这场所谓的“中国茉莉花革命”更多地像一种行为艺术,示威者并没有像中东地区的示威者那样,他们没有要求政府下台,没有政治组织,也没有提出旗帜鲜明的政治口号。

不 过,温克坚认为,这仍能让人看到未来政治变化的某种可能:“我认为一个社会的转型,还需要复杂的组织,背后的动员。而这次的所谓‘茉莉花革命’更多地像一 种行为艺术,因为中国结构性矛盾已经相当普遍,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未来政治变化的可能性大家都能够看得到,应该保持一种审慎的乐观。”

中国独立作家戴晴女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星期天在中国多个城市发起的“茉莉花革命”实际上就是一种“逗着玩”,是网民对当局的一种挑战。

*情绪宣泄*

中国近代史学者、《炎黄春秋》杂志主笔章立凡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星期天13个中国城市发生的这场“茉莉花革命”显然受到了阿拉伯世界变革风暴的影响,可是中国不是埃及。

尽 管中国社会分配不公,民怨缺乏宣泄管道,但章立凡认为,中国仍然没有跌到爆发“茉莉花革命”的临界点:“我认为,一个是经济还在增长,大家即便在政治体制 改革上比较绝望,但在经济生活中还没有完全绝望。这跟埃及的情况有着很大的区别,埃及的经济是停滞的,贫富差距是悬殊的,再加上政治体制是腐败的。”

台湾《中国时报》的文章持有类似分析。2月21日的一篇文章说,中国30年经济改革使广大民众获利。虽然贫富差距大,但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老百姓还没有到舍命一搏的地步。

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大规模群众抗议运动往往由某一突发事件引爆。章立凡认为,目前中国目前没有这类突发事件做诱因,因此不大可能爆发一场可以激发社会情绪、聚集人气的大规模民众示威运动。

章立凡说,大多数人星期天上街更多的是围观尾随。此外,目前的中国没有反对党,也没有民众跟知识分子的结合。他说,星期天发生的所谓“茉莉花革命”更多是一种民间尝试,一种民间情绪的表达。

*黑色幽默*

章 立凡说,从中国最高领导人胡锦涛日前的一篇讲话可以看到,中国领导人对目前的国内外局势有感觉、有了解,但他却无力突破中国政治体制造成的种种困局,只能 以拖延战术维持统治:“ 从他的讲话来看,我觉得很黑色幽默的就是,他还认为靠体制本身的力量来解决这些问题。虽然他也试图解决问题,但事实上体制不改的话,一些问题他是没有能力 解决的,只是一个拖延而已,拖延到能量足够大的时候就会有一个总的释放。”

*整改压力加大*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中国星期天13个城市发生数百人聚集示威的“茉莉花革命”,加大了中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压力。中国网民已经表明要定期举行这类活动。

香港《明报》援引一名星期天在北京王府井现场的示威者的话说,以后每个月要选择一个周末的下午,在北京的繁华地点聚集:“这次在王府井,下次选择在西单的广场,这次口号是茉莉花,下次就是玫瑰。每月进行一次,不需要理由,纯粹是为了散步。”


相关新闻
纽约时报广场今晚22时庆祝中国各地茉莉花革命
中国茉莉花革命一触即发 解放军进入战备状态
官媒:贫富悬殊幸福指数创新低
“皮革奶”卷土重来
京沪民间热议茉莉花革命
艾未未取消国内首次个人艺术展
北京关注访民疾苦的组织不断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