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首页 > 中国报道

 

纵观大陆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活动
日期:9/20/2011 来源:法广 作者:肖曼

距离今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百年的大日子还有仅仅三周时间,中国大陆官方在国内和海外侨界组织的纪念活动已经陆续展开,配合这个大日子,中国拍摄了有关的历史故事影片,准备了多台大型文艺演出,中国各地,凡是与辛亥革命历史沾边的地方都举办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讲演会,展览等等。人们看到:在100年这么长的时段过去后,辛亥革命终于以某种中国大陆特有的形式进入国人的集体历史记忆之中。但令人遗憾的是:100年后的今天,热热闹闹的纪念活动充斥中国各地和海外,淹没了对辛亥革命精神理想的思考和追问,避谈“民主共和”精神成为不成文的规矩。

避谈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精神

一个世纪之前爆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民主共和”的精神不仅在中国大陆尚未得到彰扬,连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很多座谈会也对“民主共和”的精神避而不谈,或者只能有心照不宣的暗示。比如近日在武汉举行的黄埔论坛武昌首义座谈会,据相关报道:这个座谈会宣称“辛亥革命精神是实现国家和平统一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与会各方的共识。但却没有点明辛亥革命精神是什么。

海外华侨界在中国驻外使馆组织的纪念活动仍然墨守成规,一般将此作为又一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机会,仅仅使海外年轻一代愿意反哺于祖籍国。忽略淡化辛亥革命中,海外华人为推翻专制皇权而发挥的历史作用。

张鸣教授提醒反思百年前未能和平转型的中国历史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教授张鸣,在辛亥革命百年前出版了《辛亥:摇晃的中国》一书,是少有的呼吁对辛亥革命进行反思的学者。他说:纪念辛亥革命“不是仅仅搞个庆典、开个会、吃顿饭、搞个讲话甚至建一个广场就完了。” 张鸣教授对辛亥革命前,清朝进行政治改革预备立宪的历史进行深刻研究,提醒人们注意反思100年前的中国未能进行和平转型的那段历史。

汪朝光教授:民主共和体制必将代表世界发展潮流

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到来之际,《中华民国史》(全36册)由中华书局一次全部出版发行,可说是中国历史学研究和民国史研究的一件大事。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几代科研人员历时几十年,汇聚国内多家单位民国史研究的老中青研究者,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完成编纂。据《中华民国史》主编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汪朝光的介绍,这本书对中华民国史上的诸多敏感问题,特别是抗战时期的国共关系,都有客观的评价。对于辛亥革命的意义,汪朝光教授对中国媒体明确表示:辛亥革命是一次划时代的革命运动。在辛亥革命以后,任何人想在中国当皇帝都不可能了,皇权观念已经被人民彻底抛弃,“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封建君主专制的体制是不利于中国进一步发展的,而民主共和的体制必将代表了世界发展的潮流。所以孙中山先生才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潇湘晨报》“辛亥革命100年特刊”事件

最后应该提到的事件是湖南《潇湘晨报》事件,因在“辛亥革命100年特刊”中,刊登了批判清政府的文章——《清王朝垮台前,爱新觉罗利益集团已丢尽了它的脸》,《潇湘晨报》而在去年11月就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点名批评,这份刊物的总编辑刘剑遭到“免职,执行总编辑龚晓跃被调离。《潇湘晨报》本来准备由7、8名记者集体撰写这个专题,从2010年初开始策划、搜集相关资料,准备从当年10月25日起每周1期,一直出到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的10月10日,总共50多期。但仅仅出到第二期就被停刊。

这一事件表明: 100年后,辛亥革命的精神离中国大陆既可说是近在咫尺,又远在天边。这也令人想起孙中山的遗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相关新闻
电影人道主义——冲垮苏共统治的重要力量
刘自立:中国有新的第三条道路可走吗?
四十周年,后嗣、学者同议“9.13”
9·13事件四十年后林彪为何不能平反?
高瑜:“九一三”事件和我
老虎庙:私访河南赵紫阳故居
北京研讨会披露:“九一三”黑匣子已送还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