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福布斯》杂志2009年的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榜单显示,中国内地的“税负痛苦指数”位居全球第二,近日,因为《人民日报》的一篇反驳文章,这份榜单再度引起中国网民的热议。据《新京报》的报道,《人民日报》19号发表文章说,《福布斯》的这份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榜单,科学性较差,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理由是,这一计算方法存在多种缺陷,包括名义税率不等于实际税率、最高边际税率适用范围很小等。
《人民日报》同时引用了《中国统计年鉴2010》、《关于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财政部网站、IMF网站、OECD网站等多方数据,文章并对中国社科院财贸研究所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等专家进行了采访,指出以国际标准的“宏观税负”来衡量,中国的税负并不高。
对此,《福布斯》中文版总编辑周健工当天下午便作出回应说,“这个榜单的目的,是为了在全世界各国的税负之间寻找一个可以比较的尺度,因此对各样本国家一视同仁地选取了各国政府通行的税种和最高税率。” 考虑到各国的情况不一,选取共同点来比较可能存在不足之处,但不能说它不科学。究其原因,税负高低与痛苦程度并无绝对同比关系,主要还是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税收是否能够真正做到“还之于民”。
《人民日报》的文章说,有专家指出,国际上统计宏观税负有两种口径,一个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统计,中国与之相近的指标是“税收收入+社会保险缴费收入”占GDP比重。另一个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界定,政府收入包括四类:税收、强制性社会保障缴款、赠与、其他收入,中国与此相近的指标是大口径宏观税负。两种计算口径下,我国税收负担都低于美、日、德、法等发达国家。
对此,《福布斯》指出,“税负痛苦指数”包含了纳税人对纳税负担的实际感受。如果政府能够提供优质的、让纳税人满意的公共服务,这当然让国民欢迎。但实际上,中国的实际税率虽然低于名义税率,但纳税人能够感受到的公共服务是欠缺的,质量还有待提高。这场争议也立刻引发广泛关注,多位专家表示,财政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前8个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0.9%,由此测算,今年中国的财政收入将突破10万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家财政收入确实增长过快,因此,减税势在必行。
报道又说,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榜单本来是福布斯两年半前推出的一份榜单,如今却再度引发一场论战,对此,周健工认为,之所以该话题如此受关注,一是因为今年原本个税改革等话题就很火热,而深层原因则是纳税人意识的觉醒。周健工说,当我们交税的时候,都很关心税收究竟用到了哪里,政府是否有效利用、管理税收,以及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如何,与税收支出的结构、细节是否透明等等,所有这些都是纳税人意识觉醒后很自然会去关注的内容。他认为,财税制度是一国的核心制度,体现出政府的基本价值观。
综上所述,中国社科院的经济学博士、学者马光远表示,税负和“税负痛苦”是两个概念,如果一国税负绝对值不是最高的,但因为税收支出和老百姓没关系,痛苦指数自然高。他认为,目前中国税负总体确实过重,有数据显示,政府的财政收入远高于GDP和居民收入增速,而财政收入过快增长必然导致国富民穷。“财政收入的增加当然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关,但国家与民众之间不能差距太大,以前大家都吃土豆,现在的情况是国家吃鲍鱼,民众吃稍好些的土豆而已”。
在马光远看来,中国还未成为高收入国家,但宏观税收负担已达到高收入国家的水平。有观点认为,目前不应该纠结在税收上,而应该考虑调整支出结构,对此,马光远认为,调整支出结构和财政收入增长过快是两个独立的问题,不应混淆。“税收太高肯定是不对的,在初次分配中,国家拿得太多,这不合理”。目前,中国宏观总体税负水平已经远远超越了企业和居民可以承受的范围,远远超过了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税负的高增长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转型的最大制度阻力之一。
马光远最后强调说,是该下决心降低总体宏观税负,大幅度提高社会福利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了,否则,所谓“转变发展模式”只能是一句空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