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在记者会上回避刘晓波议题,并在中国言论自由问题上作了模糊处理,引来各方的批评。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崔卫平分析说,莫言前后不一致的做法非常典型,可以用它作为了解中国的捷径。
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周四(2012.12.06)在斯德哥尔摩举行了记者会。会上,有记者就两年前和平奖得主刘晓波仍然在押事件提问。中国官方媒体对此的报道很少,《环球时报》算是一个例外。环球的报道写道,"面对外国媒体咄咄逼人的反复提问,莫言淡定地回答:'我从来都喜欢独来独往,当别人胁迫我干一件事的时候我从来不干,逼我表态的时候我也不会表态,这是我几十年来一贯的态度。'”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崔卫平告诉德国之声,她对莫言的此番"不表态"的做法"非常失望"。她说,怎么可以把别人对你提出问题看成是压力? "如果他愿意主动承担,呼吁另外一个诺奖得主尽快释放是他的责任,那么所有问他的问题都不会成为压力。"
日前,一百多名诺奖得主以及中国知识分子发出公开呼吁,要求释放两年前获刑11年的刘晓波。莫言也被问到。他说,"我想说的时候自然会说。"崔卫平分析说,莫言这是不想说。"他不是不知道好坏,而是不想说而已。"
那么,作为一个公众人物,莫言能不能"不想说"?崔卫平明确地回答说"不能":
“刘晓波和莫言都处于中国的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当中。在这种关系中有人因为说了几句话,因为言论就被判重刑,每一个人都受到伤害,它与每个公民都有关系,更别说像莫言这样一个公众人物。公众人物应面对社会有着更强的责任感,他应体现和释放出这种责任感。除非他说他不是公众人物。”
崔卫平说,莫言获奖的消息宣布后不久,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希望刘晓波早日获释。但他现在却不这样说了。她认为这种前后不一致,这种退缩和犹豫非常典型,它是了解中国的捷径。
中国有没有言论自由?
记者会上有人问,中国有没有言论自由,莫言回应说,言论自由的问题真的很难说,“如果懂中文的话,可以浏览中国的网站,便会知道中国有没有言论自由。至于新闻检查,全世界都有,只是程度和方式不一样。”
今年1月流亡美国的余杰对德新社说,"我对莫言的言词感到愤怒。"他认为,莫言的言论是"公开替中共的审查制度辩护,这如同德国作家赞美希特勒或者戈培尔。""莫言虽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他依旧是一个爪牙。""只要还能思维的中国知识分子都不会对他有好感,也不会尊敬他。"
著名异议艺术家艾未未说,莫言在为中国的新闻审查这一"魔鬼制度辩护"。"这一魔鬼制度将许多作家、艺术家投入监狱,对他们进行迫害。""作为诺奖获得者,捍卫这样一个制度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艾未未还认为,莫言获奖是"中庸政策以及政治腐败的胜利"。"像中国和朝鲜这样的地方,有莫言这样的人存在毫不奇怪。但所谓'自由世界'却奖励这样一个人,是一场巨大的腐败行为。我想,这是文学界的一场大不幸。"
四川作家冉云飞发推文说:"有人看我批评莫言为新闻审查辩解之事,说你有种你拿个诺贝尔奖,仿佛拿诺奖就有了免于被批评的豁免权。也许在实用至上者眼里,犹太人被杀戮就是因为他们没种成为希特勒。即便你欣赏他的文学才华,也不应漠视他在公共言说中,替侵犯言论自由的机构开脱责任。莫言可以理解,胡说就该批评。"
作者:李鱼
责编:洪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