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春编者按语:时代不同了,就是白色恐怖,依然有敢讲话的知识份子。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最终必然被唾骂而流产。
在中国压制反对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反对在高校排斥西方价值观的声音之际,中国的一位教授在接受官方媒体采访时警告说,这场越来越激烈的教育辩论有走向极端的风险。 在接受党报《人民日报》采访时,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说,对高校教育的一些主张大有1957年的反右运动以及66年的文革的味道。 在这两场运动中,知识分子受到残酷的迫害。 龚克在采访中说,一些人主张全面清理、纯洁、整顿高校教师队伍,他不同意这个看法。 他说:“这是1957年的思维和1966年的思维。” 有关高校思想工作的辩论在中国教育部长最近发出了警惕教科书中的西方价值观之后而变得更为激烈。 根据中国数字时代刊登的显然是泄漏出来的新闻审查令,中国主管宣传的部门下令媒体传播这场运动的旗手教育部长袁贵仁以及毛左学者朱继东这些人的想法并删除任何批评。
一人走过银川郊外一家电影制片厂的文革宣传画(资料照片) 中国社科院的学者朱继东对教育部长袁贵仁需要对中国的年青人加以控制的看法表示支持。他认为,批评教育部长的企业家、律师、艺术家和教授都应当受到严肃处理。 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说,教师队伍中有些人的政治观点有问题,有些人的生活作风有问题,有些人可能经济上或学风上有问题,但是需要对他们有更多的信任。 他说:“你不能以偏概全,不能用他们来代表整个教师队伍。” 龚克还警告说,这种做法有重蹈极左历史错误的风险,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中国新领导人习近平就任之前,人们对他寄予改革的厚望。习近平在他的父亲文革期间受到监禁时只有十几岁。就像那个时代的很多其他人一样,学生们听课,批斗他们的老师。 由于习近平的这段经历,很多人以为他会避免这样的极端行为,但是随着他打压公民社会、加紧对因特网的控制,以及现在把目光转向高校,人们越来越担心。 这场新的运动不仅集中在把有害的西方价值观清除出校园,而且还要调整高校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意识形态教学的方法。
四川北川红军小学的学生穿着红军服装(2015年1月21日) 一些人甚至对在海外学习过的学者对大学构成的威胁提出警告。但是这种想法被国营的环球时报最近一篇题为“高校海归绝非核心价值观的对立面”的社评所否定。 环球时报的文章说,改革的中国只有同时作为开放的中国,才会是成功的。 文章说,“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可以看成一项改革,它的目标是培养忠诚于国家和人民的一代新人。” 但是文章还说,由于中国已与世界连为一体,中国的教育不能是一个封闭的体系。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习近平把注意力转向高校是香港学生抗议运动造成的一个间接后果。中国一直担心像阿拉伯之春这样的抗议活动出现在它的境内。 还有人认为,由于公众对中国教育部长的说法所作出的非同寻常的反弹,他最终将不得不改弦更张。 北京中国学中心的教导主任罗素尔.摩杰斯则有不同的看法。 摩杰斯最近在华尔街日报的中国实时报博客中撰文说,这场运动的关键并不在于中国高校里会出现动荡的焦虑,也不在于教育改革。 他说:“ 真正的恐惧是,习近平的另一场运动,范围广泛而且还在继续的反腐运动正在开始聚焦高校。” 他还说,这将使保守派面临危险,不过,如果他们出对了牌这也许是一个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