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佛大学的教授等级中,最高级别是“校级教授”(University Professor)。全哈佛大学目前一共只有24名教授享有这一荣誉。而政治学系金加里(Gary King)的“阿尔伯特·韦瑟黑德三世校级教授”(Albert J. Weatherhead III University Professorship)头衔正是在大名鼎鼎的美国政治学者、前哈佛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过世后传承而来。金加里以实证研究方法论,特别是量化研究闻名,他的研究不仅仅影响了政治学的发展,而且对公共政策、法学、心理学乃至统计学本身都影响深远。他著有八本书、130多篇论文,并开发了20多个开源软件包。他在1994年与人合著的《设计社会调查》(Designing Social Inquiry: Scientific Inference in Qualitative Research)一书时至今日仍被众多社会学科的学生奉为必读经典。
2013年5月,金加里在美国顶级政治学刊物《美国政治学评论》(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上发表了一篇 合作文章 ,通过海量数据收集和量化研究,试图解读中国网络审查制度的运行机制和背后逻辑。他的研究团队首先通过阅读以前的文献和咨询相关专家划分出85个话题,并相应设置出一系列关键词,通过计算机技术以六个月为时段,根据这些关键词从1382个中国网站收集了360余万个博客帖子,并从中随机抽样了超过12万条进行分类分析。这一过程随后重复了几次,他们一共收集并分析了1100余万个博客帖子。如此的大样本分析在针对中国互联网的研究中并不多见,且出自名家之手,故文章一出,引起不少讨论。在这篇文章初成但尚未发表之时,金加里在哈佛举办了一次小规模讲座介绍研究成果。尽管他本人并非中国问题专家,但笔者在会场见到了诸多中国研究大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