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奎德评论包遵信是八十年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开创性人物,无论是主持《读书》月刊,还是主编《走向未来》丛书,他都是创办而不恋栈,艰苦卓绝成就了一项事业,转身又被新的思想和事业所吸引。
廖天琪说,她本人与包遵信先生并未有过接触,但深感包先生抓住了当今中国社会的病根——缺乏自由主义精神和人文思想的启蒙,他主编的《走向未来丛书》扮演了对症下药的角色。看到好友们对包先生的真挚情感,就知道包先生虽去世了,但不论从理性还是感性上来说,他的理念和人格,都能薪火相传至青年一代。
巫一毛说她离开大陆太早,原来并不清楚包先生的学问和人品,因为笔会的文友们纪念他,这才了解他的事迹,并被深深地感动。张裕也没有见过包先生,但看到他逝世之后大家对他的真诚悼念,对他的所做所为也是心存敬意。
前八九民运学生领袖张伯笠牧师回想起89年4月20日胡耀邦追悼会时在人大会堂前宣读以包遵信先生参与领衔的签名信时的情景。那时,学生们有孤军奋战的感觉,当他宣读了北京知识界的公开信之后,广场上欢声雷动,青年们受到巨大鼓舞。在整个八九民运中,包遵信始终是和青年们站在一起的。
张郎郎的回忆很特殊,他当时的角色是代表香港方面赠送物资,有人怀疑他是“特务”,接受他送来的物资但保持距离。包遵信却不同,与他亲切交谈,还离开会议一直送到电梯口,难得一个诚字。我们纪念他就是要把中国读书人对未来持之以恒的求索精神承传下来。
与会者一致推崇包遵信先生在中国思想启蒙方面的杰出贡献,和在后极权时代坚守良知抗击强权的自由精神。认为他一生追求真理、践行民主,至死不悔,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大家表示,包先生和众多志士仁人所梦寐以求的自由、民主、法制社会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手中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