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首页 > 人权与民运

 

《自由荆冠:刘晓波与诺贝尔和平奖》序
日期:11/4/2010 来源:纵览中国 作者:陈奎德

《自由荆冠:刘晓波与诺贝尔和平奖》序 (附新书简介)

作者:陈奎德

《自由荆冠:刘晓波与诺贝尔和平奖》, 陈奎德 夏明 编, 晨钟书局  2010年11月 出版
 
-----------------------------

公元2010年10月8 日,当挪威诺贝尔奖委员会主席口中缓缓地念出“刘晓波”三个字时 ,正在屏息聆听的世界与中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叹息,凝结成了历史的碑文。

这是对晓波多年来坚韧抗争和无畏奉献的褒奖。
这是对中国当下人权状况的判决。
这是二十一年前天安门呐喊的回声。
这是中国向文明人类再进发的集结号。

从此,中国的刘晓波,与德国的卡尔.冯.奥斯茨基(1935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缅甸的昂山素季、西藏的达赖喇嘛尊者、南非的曼德拉和图图主教、捷克的哈维尔、前苏联的索尔仁尼琴、萨哈洛夫、帕斯捷尔纳克……诸位前贤一起,在这片背负厚重文明和深重灾难的神州大地之上,卓然而立。

就这样,满载著一节节重负而辉煌的人文故事的诺贝尔列车,终于,驶进了中国。

在该诺贝尔列车上,每一个故事,都装载著一颗自由、深邃和倔强的灵魂,都能瞥见一个庞然大物的强固铁笼。回望前尘,那些灵魂与铁笼的对峙和博弈,谱写了一曲曲近代历史的沉重乐章:

帕斯捷尔纳克1958年雀屏中奖,前苏联当局殚精竭虑,力阻他出境领奖,软硬兼施无效后,亮出杀手锏:若他坚持出国领奖,则他的情人伊文斯卡娅将被处以重罚。帕斯捷尔纳克并不惧死亡和流放,但深挚的爱情,却阻断了他领奖的航程。

索尔仁尼琴197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然而他并未出境领奖,因为担心无法归国。可是当他的《古拉格群岛》1973年在法国出版后,苏联当局以叛国罪逮捕了他,并在1974年将其驱逐出国,严禁返国;

获得1975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萨哈洛夫,则是被流放到蛮荒之地,任其自生自灭,禁其返家;

其他自由之魂:奥斯茨基、哈维尔、曼德拉、昂山素季、图图们……,情形亦大抵相似,坐牢的坐牢,软禁的软禁,在如磐大山似的政权面前,似乎个个纤弱似水,无力对抗。恰如村山春树所说,较量双方,鸡蛋对高墙,不成比例。

然而,曾几何时,那些曾经固若金汤的铁笼,而今安在哉?那些一言九鼎,定人生死的大人物,哪里去了?人们发现,今日巍巍乎赫然于青史之上的,却是当年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和“罪犯”们,而当时无所不能的庞然大物,却化作了缕缕历史青烟,随风飘散了。

遗憾的是,如今,北京当局又踏上了老路。它不由使人想轻声提醒它一句:你能否吸取哪怕是一星半点的教训呢?你的想象力,就不可能超越自己的极权前辈一丝一毫?注定要遵从上述轨道,一丝不苟地乖乖步其后尘?

坦率地说,笔者相当悲观。只要看看他们正在毫无想象力地、亦步亦趋地在重蹈其前辈的覆辙,精确地复制其前人的政策、动作和语言,就足以窥知他们的智商、胆识与格局,也就能预见其基本的结局了。其始作俑者毛泽东对其敌手的诅咒,恰好是对他们自身的写照:他们正在把一个个包袱背在自己身上,把一根根绞索套上自己脖子,欲罢不能。狱中的刘晓波,如北京手心中的烫手山芋,握之不可,弃之无方,令他们惶惶然不可终日。然而囿于其想象力,却只能依样画葫芦地追寻其前任独裁者。

既然命运势当如此,那就让他们去追随吧。夫复何言?
 
晓波获奖,实至名归,千壑回响,赢得举世高度的认同。这是颇为罕见的人文景象。当然,我们也知道,针对此奖,仍有某些异议。这也是不难预料的人情之常。事实上,晓波并非圣人,他当然也有过自己的软弱幽暗的时刻。但是,诚如罗曼.罗兰所指出的,“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候,而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而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 刘晓波,正是这样一位坦诚地赤裸裸地不断反省不断自责不断超越自己的人。这是他身上至为显著的高贵特征,也从而呈现了其人性的高度复杂性和丰富性。

真正的桂冠,都是由荆棘编织而成。狱中刘晓波头上的诺贝尔和平奖,正是一顶“自由荆冠”。在为自由跋涉的荆棘长途上,这一桂冠所承载的痛苦、血泪和责任,甚至盖过了它耀眼夺目的光芒。

有鉴于此,值此重要历史时刻,我与夏明教授编选了这本《自由荆冠——刘晓波与诺贝尔和平奖》,以铭刻这一历史事件,以答谢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以回应全球支持中国人权事业的仗义执言者,以举杯朝向至今仍身陷囹圄无法与亲友畅饮的刘晓波先生。

本书旨在把这一中国民间“饭醉”的时刻“定格”,从而使国人在转捩点上,驻足反思,思考中国自由事业的以往、今生和未来。可以想见,若干年后,当回首宪政中国的来路时,人们自然会把目光投向这个日子:2010年10月8日。就在这一天,国际社会对“中国号列车”亮出了清晰的绿色转弯路标。而本书,正是一组长镜头的回放——它聚焦于那个令无数人涕泪交流的历史关节点,挖掘了围绕那个日子中国的歌哭生死,晓波的千肠百结心路历程。
一百三十年前,也是在落叶纷飞的季节, “秋风立马越王台”的康有为,  曾慨然浩叹:“十七史从何说起,三千劫机历轮回”。今天,是结束的时候了。我们正面临终结中国历史轮回的重要关口。眺望前路,会通文明世界、复兴中华古典的历史转机——“大地山河跨海来”的那钟鼓齐鸣的神圣时光,已经指日可待了。

----------------
附录:  简介新书
 
 
《自由荆冠:刘晓波与诺贝尔和平奖》
 

陈奎德 夏明 编
晨钟书局  2010年11月 出版
 

真正的桂冠系荆棘编成

本书收入了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博士的友人和同行介绍、回忆和评估刘晓波作为一个为和平、人权、民主、自由而斗争的行动者其人其言其行的重要文章,展现了刘晓波真实、丰富、感人的立体形象,系第一次汇编成书,向读者推出。

本书也收入了刘晓波作为长期非暴力抗争的人权战士,因言获罪的"罪证"及他的自辩,展示了他捍卫言论自由、推动中国和平转型的无畏勇气与识见。

刘晓波是独立中文笔会的创始会员之一,2003-2007年间先后连续两届担任会长,目前是该会荣誉会长。刘晓波任独立笔会会长期间,该会在中国国内成为唯一一个公开、半公开存在的非营利、非政府、非政治的作家、知识分子的独立组织,成员跨越海内外,促进表达自由,构筑公民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本书也收入刘晓波他的笔会同仁的文章,难得地展示刘晓波作为一名独立知识分子的同时,在民主潮流不可抗拒的时代氛围中,作为一位中国的NGO负责人的公共形象。

本书的独特价值体现在:朋友们近距离地记录了刘晓波的人生轨迹,学者们有深度地分析了其精神思想的演变和超越,民主活动家前瞻性地探讨了他的政治社会活动的历史影响。

本书除【序言】和【结语】外,共分【钟声响起】、【晓波流变】、【精神之道】、【宪章运动】、【追波逐刘】、【命运破晓】六部分。

【钟声响起】包含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颁奖词以及相关文献

【晓波流变】包含获奖之前有关刘晓波生平以及思想人格发展背景的文章

【精神之道】包含八九天安门事件时刘晓波的代表文章以及导致其获刑文章及自辩词

【宪章运动】包含《零八宪章》及相关文章

【追波逐刘】包含刘晓波获奖之后各方的反应、评论集萃

【命运破晓】包含前瞻此重要事件之后中国走向的文论。


本书由陈奎德(《纵览中国》主编、独立中文笔会前副会长)、夏明(纽约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主编。

全书25万字,2010年11月出版


相关新闻
廖亦武成功结束欧洲文化之旅
艾未未组织“河蟹盛宴”应对上海工作室被拆迁
刘晓波获奖与全球民主一体化
万润南:关于晓波的点滴回忆
吾尔开希将以特邀贵宾身份出席诺贝尔和平奖人高峰会
胡平:让刘霞出国领奖
刘霞:给晓波朋友们的公开邀请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