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Box: 吴文光及草场地驻场艺术家在香港艺术中心与观众进行“身体问答”,图片来源:李铁成 民间记忆计划是一个自然聚合独立影像与剧场创作者的独立艺术计划,2010年开始,一群独立纪录片作者返回和自己有关系的村子(出生成长或祖籍村子),拍 摄采访的村子老人讲述历史,并在过程中创作自己的纪录片。绝大部分参与者是“80后”年轻人,他们刚刚从大学毕业不久、或者正在就读。他们选择回去的村子 都是和自己有密切关系的,自己出生和长大的村子,或父母出生长大的村子,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自己亲戚生活的村子,或曾经下乡插队的村子。对这些采访拍摄者 来说,首先是一次自己的返回,返回到和自己有关的村子,返回到生活的根部;然后是有关从前的寻找,对曾经的历史老人的寻找,对一种沉没的历史遗迹的寻找, 一种在现实和历史交叉路上的寻找。 随着被访老人和被访历史时期的逐渐增多,一直被遗忘的那些来自最普通人的记忆正在被影像记录着,成为以后可以称之为“民间历史影像档案”的一部分。在返回 村子返回记忆的这条路上,是历史的寻找,也是在现实泥泞路上的跋涉,不同的遭遇和体验由此而生,纠缠在“过去”与“现在”的探寻中,参与者们也在经历着一 种新的自我定位和改变,这一切自然也融入到我们的纪录片作品中。 能记忆到什么?记忆能持续到多深或多远?如今不敢断言,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在这个遗忘成为习惯成为风气的年代里,记忆有其价值。 这个正在实践中的计划,有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人陆续参与其中,一种影像与乡村实践、艺术对社会现实的介入参与的尝试,一种无数个人如何聚合成民间力量、如何由公民影像转换为公民意识的尝试。
在民间记忆计划进入第四年之际,获知荣获齐氏文化基金会“推动中国进步奖”,倍感支持与激励! 黄牛田电影近期作品选介
《克拉玛依》(徐辛)开拍于2007年12月8日凌晨克拉玛依的墓地。1994年12月8日克拉玛依市教委举办的文艺汇演中发生大火,造成323 人死亡,130多人烧伤,大多数受害者是中小学生。《克拉玛依》再现了个人记忆重构的克拉玛依大火事件,家属和幸存者的悲伤、痛苦、犹豫、恐惧与抗争,以 及对教育制度、官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政治体系的反思与拷问。此片警醒公众克拉玛依灼热的火苗和令人窒息的浓烟,以各种变形,依旧还在杀死中国的孩子。
徐辛,1966年出生于江苏泰州。1991年大学美术专业毕业,早年从事油画和摄影创作。2000年成立徐辛纪录片工作室,开始独立纪录片的创作。其纪录片关注中国底层的生存状态,尤其是弱势群体和少数群体。 徐辛纪录片作品一览: l 《马皮》,81分钟,2002年。 l 《车厢》,18分钟,2004年。 l 《房山教堂》,80分钟,2005年。 l 《火把剧团》,110分钟,2006年。 l 《桥》,16分钟,2007年。 l 《克拉玛依》,356分,2010年。 l 《道路》,113分钟,2011年。
《查房》(朱日坤)记述了2012年7月25日,郭飞雄、朱日坤等人去江西新余探访维权人士刘萍、魏忠平和李思华时遭遇警察查房的经历。如今郭飞雄、刘 萍、魏忠平和李思华身处高墙内,因当局对新公民运动的打压而面临牢狱之灾。《查房》的卡夫卡风格直指后极权国家被滥用的官僚体系。片中呈现的警察傲慢,实 质为无任何约束的极权暴力。当代社会的行政体系为此种暴力的使用提供了掩护,使其以合法的面目渗透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朱日坤,1976年生于广东惠州,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策展人,是中国独立电影交流发行重要的推动者,监制多部独立电影。《查房》为其导演的第一部纪录片作品。
l 2001年成立现象工作室。 l 2003年创办中国纪录片交流周。 l 2005-2010年担任栗宪庭电影基金艺术总监。
此新闻共有1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