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学渊 供稿
茉莉、智叟等同志:函悉,"历次政治运动"已经为我党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长期的"清算斗争"更使我党脱离了各阶层广大群众。因此审查章、罗、刘王立明等"民主人士"的专案工作,似应告一段落,一张一弛,总结经验,以利再战。对于章诒和为父翻案一事,书禁了就可以了;危害虽已造成,但不必再追究出版社同志的有意无意,追究的危害可能更大。转赠《史记·林彪列传》,毛泽东、司马迁都是湖南籍同志,毛泽东同志长于谋略、勇于斗争,司马迁同志却能实事求是,宽于待人。当前,我党处于"从发展'刁民社会'向实现'公民社会'"的转型阶段,因此毛泽东同志的旗帜虽不能倒,而司马迁同志的求实精神却更重要。学渊代中央复
陈小雅:黄克诚实事求是谈林彪
在国内关于林彪问题口风的松动,是通过军史报告文学《雪白血红》的问世向公众透露的。虽然这本书很快被禁止,但是它的出品,并非没有背景。这个背景就是军史编修工作的展开。据说,一九八五年三月十三日,杨尚昆在《红军长征》、《八路军》、《新四军》史料丛书编纂工作会议上就提出:"对于历史人物,我们要客观地评价"。陈云在谈编写《辽渖战役》一书时也曾指示:对林彪还是要实事求是地写。我们对待历史人物,不能因为一个人犯了错误就否定一切,也不能因为一个人一时正确就写成一贯正确。
据湖北人民出版社二零零三年一月出版的《林彪的这一生》披露:同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百科全书编辑室的工作人员将"林彪"条目释文送呈黄克诚审查。黄克诚为此发表长篇谈话。他说: "你们写人物志,要学习司马迁,他在《史记》里写了一大群历史人物。你们现在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用历史学者的态度,去评价历史人物。不要用过去党内斗争中开斗争会的那种过火的语言,揪出一个人就把他的历史功绩一笔勾销了。不能只看一面,要看两面,要全面的观察,作出全面的评价,写出历史的真面貌。不要受'文化大革命'中和'文化大革命'以前的一些传统说法的束缚,要打破这个束缚。 林彪在我军历史上是有名的指挥员之一,他后来犯了严重的罪行,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这是罪有应得。但是在评价他的整个历史时,应当分为两节,一节是他在历史上对党和军队的发展、战斗力的提高,起过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他后来对党、国家和军队的严重破坏,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这样,两方面都写明确,不含糊,才符合历史事实。
在这条释文中,你们写了林彪在历史上担任了什幺职务,这是必要的,但是在担任这些职务时,他指挥了很多战斗。据我了解,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在中央根据地指挥中央红军作战时,他们手下有几个著名的战将,一个是彭德怀,一个是林彪,一个是黄公略。伍中豪同志牺牲得早,一九三零年就牺牲了。黄公略也在一九三一年牺牲了。红四军是毛主席、朱总司令创建的,成立红一军团后,红四军就是林彪指挥,他是红四军军长。开始时一军团三个军,红三军军长是黄公略,红十二军军长是伍中豪,后来是罗炳辉。在这三个军中,战斗力最强的是红四军,战功最大的是红四军。据我了解,林彪的确有指挥作战的能力。他生前我是这幺讲,他死后我还是这幺说。有人说林彪不会打仗,这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不符合历史事实。
在土地革命时期,他先当连长、营长、纵队司令,以后当红四军军长。在毛主席、朱总司令领导下,他指挥了不少战斗,在我们军队中,他可以说是一位战将。要承认这个事实。一军团在我国革命历史上,起的作用是很大的,打过很多仗,在一军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部队也很多。当然主要是毛主席、朱总司令领导的,后来林彪是军团长。在写这一段时,我想可以写他指挥过红四军、红一军团,在一至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中,他指挥了渡乌江、腊子口等战斗。在广西全州战役中,他在前线指挥一军团和三军团一部分作战。那时我是四师政治委员。我带部队到全州地区时,他指挥我们。我亲自找了他,他告诉我部队怎幺摆法。土城战斗是他指挥的,不过那次战斗没有打好,没有消灭敌人。总之,他是有战绩的。
在抗日战争初期,林彪指挥了平型关战斗。平型关战斗的胜利,对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日信心,树立八路军在全国人民中的声威有重大作用。这个战斗是林彪和其它同志一起指挥的。他是一一五师师长,聂荣臻同志是副师长,罗荣桓同志是政治部主任。不过主要指挥还是他。毛主席、朱总司令当时都不在前线。后来有人说,平型关战斗打错了,这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当然,平型关战斗一方面是胜利,另一方面也有教训要吸取,就是同日本人作战,当时按照毛主席的方针是不能硬拼的,盲目地拼会把我们的老部队拼掉,当时我们没有多大的本钱。但是这个战斗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有很大的影响和意义,这是不能否定的。
解放战争时期,一九四五年冬我们进军东北的部队是十万多人,经过三年,到一九四八年十二月部队进关时是一百多万人。带十万人进去,带一百多万人回来,建立了东北那幺大的解放区。当然,这不是林彪一个人的功劳,这是整个东北局和东北部队指战员和东北人民的功劳,但是林彪是主要负责人,也不能抹煞这一点。不然外国人会说我们写历史不顾历史事实。在'林彪'这条释文中,对他的成绩也需要写具体一点,概括地写几句话。譬如,他与陈云、罗荣桓、李富春同志,共同领导了东北的解放战争,解放了整个东北,后来进关指挥了平津战役,解放华北,以后又进军中南,直到中南地区全部解放,他才回来休息。总之,对他历史上的成绩也要概括地点出来。 关于林彪在过去历史上的错误,我不知道你们写其它人的时候,像这类的问题是不是都写上。譬如,林彪写信给毛主席,提出'红旗能打多久'的问题。在党内来说,一个下面的干部,向党的领导反映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意见,现在看来这是个好的事情;如果把自己的观点隐瞒起来,上面说什幺就跟着说什幺,这是不正确的态度。林彪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尽管观点错误,但敢于向上面反映,就这一点说,是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态度。在党内有什幺意见就应该提出来,现在应该提倡这种精神。有些同志不敢提意见,生怕自己吃亏,这不好。提的意见不一定都正确,还可能是错误,这不要紧,错了可以批评。由于林彪提了这个问题,毛主席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林彪不提那个问题,毛主席那篇文章也写不出来。在党内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按照组织系统提出自己的意见,我们应该提倡这种事情,不是批判这种事情。特别现在应当提倡这种作风。在'文化犬革命'中,谁说一句错话就记账,弄得谁也不敢讲话,怕说错了挨斗。据我了解,像这类的事情林彪不止这一回,他向毛主席提意见还有提的更厉害的。我考虑,如果其它人的条目释文中像这类问题都写,'林彪'这一条也可以写;如果在其它人的条目中这类问题不写,对林彪也不要那幺苛刻。在我们党几十年革命斗争中,没有错误的人是没有的,没有讲过错话、没有做过错事的,恐怕一个也找不出来。毛主席也犯过错误嘛。像这类历史上的问题,如果其它人的条目中不写,'林彪'这一条也可以不写。如果要写,也要在肯定他在历史上的成绩之后,再提到他在历史上也提过错误的意见。至于他后期的问题,属于另外一个性质,那不是错误,而是严重的罪行。他坐飞机外逃,机毁人亡,身败名裂,自己给自己作了结论,这要严肃批判,当然也是按照历史事实表述出来。总起来说,我的意见就是要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用历史学者的态度,来写林彪的历史,好的,坏的,两方面都写,不要只写一方面。"
据黄克诚的家人说,此时他的眼睛已几近失明。不久,就主动提出辞去工作。众所周知,在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上,身任解放军总参谋长的黄克诚曾被打成"反党集团"的成员之一。他在政治上的蒙难,与林彪的"重出江湖"是有直接关系的。因此,他的讲话,代表的是历史学所要求的客观的立场。他在政治上的"公道"与"克己",曾为执政党和军队在"劫后"的历史中的团结和进取树立了楷模。
当然,作为那一代人,他不可能公开地去触及毛泽东的问题,也不可能指出林彪罪案的实质,是一个"主犯审判从犯"的问题。
二零零四年八月十日
自《多维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