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赵紫阳悼念抗争活动看中国民运百花齐放的方针
作者:王希哲
由赵紫阳先生的逝世而起的中国海内外,体制内外团结一致的悼念抗争活动,逐渐告一段落。
这次抗争活动,非常成功。它的深远意义,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明白地显示出来。但就现在能够看到的,这次抗争对中国社会进步的推动,大概有这几条:
1、中共对赵紫阳89政治定案的大幅回避和让步,预示着中共对中国民主势力的大幅让步,标志着中共内部意图控制局面的顽固力量的急剧消减。
2、中共大批退休和在职的元老、老干部和赵的老部属,公然不“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或高调疾呼,或不动声色坚决地参与了赵紫阳的悼念活动并毫不在乎地给赵以正面赞扬,这是划时代的革命性的突破。它标志着赵紫阳以“不检讨”为特征开创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持异议反对派活动,已集体成型,并迫使了日渐式微的顽固力量对异议活动合法性的默认。其意义是无可限量的。
3、这次赵紫阳悼念抗争活动,一开始就存在着公然的“内外勾结”。海外的“反华(帽子)反共敌对势力”“煽风点火,上窜下跳”“唯恐天下不乱”。这在中共的统治史上,历来是第一大忌。但这次,中共虽仍警惕万分,处处设防,但毕竟没有(你说不敢也行)把为赵紫阳争公道的国内外抗议活动,打成“反革命事件”,无论怎样磕磕碰碰,中共统治集团毕竟与“反党势力”和站在其背后的“国内外反动势力”一起合作,讨价还价,把赵的丧事大家体面办完了。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它也预示着,中国的民主反对运动,已经站在合法性的门前了。
这次成功的赵紫阳悼念抗争活动,流亡海外的中国民运显然有两股力量在正面推动着它。一股是早已或近已宣言与中共政权体制决裂的反共力量;一股是声称或经常被声称与中共政权体制尚存千丝万缕联系的“体制内”改革力量。
前一种,以《大纪元》“九评派”和大部海外民运组织为代表。后一种,以陈一咨、严家其、王军涛等为代表。
对陈一咨、王军涛一派,民运中历来持怀疑态度的颇多,批评他们原来就是共产党,是“共产党内斗中的失败者”,他们今天无非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非难他们从不明白表态反共,讥讽他们总幻想有朝一日得奉明君诏回体制为共产党的改良继续效劳。
即便以上非难为真,我从来是愿意为他们辩护的。就像我曾同样愿意为王炳章的暴力革命主义鼓吹辩护一样。我认为这最激烈和最温和的两端恰恰是中国民运题中应有的百花齐放。
“九评派”承认赵紫阳的伟大人道主义精神,指出其最终还是一位共产党人的历史局限,鼓吹今天向共产党决裂,号召共产党员退党,把“告别中共”运动与悼念赵紫阳抗争活动结合起来,全球推动,有如连角边声,楚歌四起,枯木朽株,一齐努力。这一派运动,是很能产生强大宣传压力的。但是,只有这一派的运作,没有所谓“体制内”派陈一咨、严家其、王军涛、王丹一派的连篇大手笔运作,以及深明大义,熟谙策略的政治运动派大将高寒、徐水良、盛雪、倪育贤、刘国凯...在这一关头主动向“体制内”派集聚,存小异,求大同,积极配合,无私辅佐,这场抗争,能够几天内取得如此显要的结果吗?当然是不行的。
希望通过宣传使8千万中共党员认清中共的历史罪恶和“邪教”本质,促其退党,促其“告别中共”以瓦解中共,我说过,很有用,我乐意看到它成功。但恕我直言,仅此一途成功的可能不大。我坚定地认为,中共政治统治的瓦解取决于它核心集团的分化,取决于这个统治集团的顽固派已经没有能力压倒的反对派势力的形成。海外的民主运动,是推动中共反对派势力形成和壮大的重大外因,而民运的所谓“体制内”派,则以与中共党内反对派势力有着无数天然的联系,其作用更无可替代。这次赵紫阳悼念抗争活动,我们就可以看的很清楚了。
我不是说,中国政治的进步。中国的民主化必将取决于哪一派。不,它取决于包括海内外民主运动各派的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国际形势的压力所形成的合力。我只是说,作为海外民主运动的正确方针,应该是百花齐放。不要唯我正确排斥他人,轻易怀疑他人,攻击他人。左中右每一派都有每一派的功用。那种扮出一种奇“左”的脸孔,别的事不干,天天绞尽脑汁要扫荡唯我之外的一切“伪民运”的什么人,特别是什么“党”(中共驻纽约总领事馆写作组),我们应该深刻明白它们的用心所在。我们不会让它们乱了我们前进的步伐。
2005年1月29日
美西海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