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即时新闻
中国新闻自由回顾与展望
日期:1/20/2008 来源:观察 作者:观察

(观察记者台静邦采访报道)刚刚过去的2007年是大陆有良知的媒体与受众为新闻自由奋力抗争的一年,您是独立记者又十分关注中国的新闻自由问题,《观察》想请您谈谈您对这一年新闻自由发展的看法。首先,在您看来2007年最突出的新闻自由事件是什么?

扫黄与打假

昝爱宗:2007年发生的拓展与打压新闻自由的事件非常多,但全年度持续进行的事件,我认为是所谓的扫黄打非和打假运动。

新闻出版总署2007年大肆掀起的所谓扫黄打非运动,只是"打蚂蚁不打苍蝇,更不打老虎"。所谓扫黄打非运动,是为中共十七大及中共新一届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大会之前舆论清场的"运动战",打击的主要是有关政治内容的民间舆论,如中山大学主办的免费赠送的出版物《民间》季刊,被上海及广东的新闻出版局认定为"非法出版物"给予查处,其主编翟明磊被抄家,最后导致《民间》停刊,后续的《民间》杂志电子版也遭遇新闻出版文化等部门的压力,被迫停办。

北京的国家新闻主管部门2007年最着力的一件事情就是打击所谓假报刊、假记者、假记者站、假新闻。北京民间创办的《社会新闻报》因为监督辽宁当地法院不公正办案而被查处,办报人被指控为诈骗和非法经营而判刑。广东民间图书出版商杨茂东(郭飞雄)也是被指控犯非法经营罪而判刑。北京电视台记者訾北佳制作"纸做的包子"调查新闻在该台"透明度"节目播出,随后被官方认定为"假新闻",訾北佳被指控犯毁坏商品信誉罪而判刑1年,节目制片人兼主播胡紫薇受牵连被停止工作,北京电视台副总编辑张松华被迫辞职。2007年底,北京电视台主持人胡紫薇在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改为奥运频道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开揭露其丈夫——中央电视台体育部副主任张斌个人生活作风问题时却提到"中国离一个大国还差得太远了",她提到法国一位外交部长曾经说过的话:"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不会成为一个大国……明年是中国奥运的一年,中国人如果在价值观上没有……,那么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

尽管新闻出版总署"扫黄打非",尽管各大媒体在显要位置刊布"敬请核查本媒体记者真假"的声明,但真正在各大报纸上正面为官员歌功颂德而制作假新闻的真记者却得不到查处,该署被民间称为"只打蚂蚁不打苍蝇,更不打老虎"。2007年全国各地处处都有被查处一些假记者,如湖南一假记者站站长敲诈到真记者站站长头上;广东有一县委书记抓住三个企图敲诈他而露馅的假中央电视台记者;山西运城一个县级收费站3小时内查出19名假记者。在中国,被新闻出版总署斥为假记者的自由撰稿人却能够经过层层调查,抓住当事人尤其是官员的某一把柄,进行网络曝光,还有个别人是以"曝光"相要挟。事实上,大陆一些真记者也是这样干的,如中央电视台一房产节目记者以舆论监督为名在浙江敲诈房地产商50万元,最后中央电视台却不承认其是记者,而称为"临时人员"。《民主与法制时报》广东记者站、山东记者站和广西记者站一些记者以此手段敛财,只是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内部通报批评,2007年其中的广西记者站被撤消,该消息也同样对外封锁。

《观察》:扫黄打非常常是官方用来打击异议声音,挤压新闻自由空间的一个借口,看来2007年官方依旧在挥舞着这柄项庄之剑。但是,“打假”似乎是一个新创意。随着现代交流媒介的发展,媒体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日渐平民化,也就是说,记者与非记者间的界线已经日渐模糊。而当局却以记者的真假来来武断干涉新闻自由。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昝爱宗:新闻报道源于公民的言论自由,官方不能以假记者为由禁止公民参与报道,以及参与监督和批评政府。除非被剥夺了政治权利,言论自由对每一个公民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可以报道新闻,发表评论,中国舆论监督网的记者李新德和香港反腐周刊的公民记者徐祥并没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记者证(2007年曾短期担任过《民主与法制》杂志社广东记者站聘用记者),但他们的报道却多数是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记者证记者敢报道的。只是,没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记者证而容易被地方政府监控和打击,2007年11月,徐祥因揭露湖南长沙市公安局政委而被拘留5天。新闻自由本为中国宪法"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所包括的公民权利,联合国1948年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上同样明确主张人人有"寻求、接受和传递消息和思想的自由"。也就是说,即使这些人是"假记者",也丝毫不影响他们采访行为的正当与合理。对于个别使用记者权利敲诈或造谣者,其非法之处仅仅在于他们将正当的行为用于非正当的目的。

《中国青年报》曾就此假记者现象发表文章分析认为,假记者泛滥最起码揭示了当前传媒界的两大真相:一是大量的社会负面新闻被真记者们所漠视。媒体没有尽到"监测环境"的天职,其留出的大量空间被"假记者"们所利用。我们要问:既然在采访便利上受种种限制的假记者都可以掌握扎实的材料,为什么货真价实的"无冕之王"们却屡屡缺位呢?说到底还是"报喜不报忧"的新闻传统与体制在制约着。面对假记者们发掘出的真正的新闻,媒体不去反思自身的不作为,却沾沾自喜于"揪出了假记者",这是一种悲哀!当前传媒界的另外一个潜规则就是,只要是真记者,其非法获利被揭发的危险系数就会大大降低,基本上每个大报、小报记者每天都有一次到多次的新闻发布会,所谓政府机关主办的新闻恳谈会,几乎每次都有"红包"(政府歌功颂德的有偿新闻费用,财政支付,每人每次数千元到数千元不等,经济发达地区宣传部门对记者出手更大方),记者也乐此不疲。不光政府机关,连煤矿主都知道用此办法打发记者,河南商报曾揭露某私人非法煤矿为掩盖矿难而向前来采访的真假发"红包",揭露新闻界腐败的真相,被河南省委书记、原中宣部副部长徐光春处罚停刊一个月。事实上,一些真记者如《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及各省党报记者利用吹捧或者要挟来牟利早就是业内尽人皆知的秘密,但其不仅没有被揭发,反而步步高升,甚至还成了"模范记者"和"十佳记者"。

《人民日报》和新华社记者类似红顶商人,即使腐败透顶也多半不会出事,而一些非党报的商业类报纸,如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和《财经时报》记者以舆论监督为名敲诈一家名为像果国际的企业而被企业设置陷阱,最后企业报警,记者被判刑。

2007年新闻自由总体走向

《观察》:总体而言,您认为2007年的新闻自由空间是在萎缩还是有所拓展?

昝爱宗:2007年中国的新闻自由是在控制与反控制之间推进的,最后控制的一方效果不佳,而反控制的一方即广大网民及新闻记者获得了一定的新闻自由。其间,最突出的新闻是民生新闻、公民权利和对政府诚信的监督等多个报道领域,如重庆钉子户事件、厦门市民反对有可能污染的PX工业项目而示威事件、山西"黑砖窑"奴役和虐待劳工事件、山西大同《中国贸易报》记者兰成长因没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记者证而到煤矿采访惨遭黑矿主暴力打死事件、北京电视台"纸包子"事件及陕西"纸老虎"事件,济南暴雨及网友"红钻帝国"因言获罪等多起公民言论自由权利受侵害事件,多半是首先通过互联网披露,国内新闻媒体迅速跟进,形成舆论焦点,海外媒体介入,海内外网友呼应、声援、评论,新闻效应被无限放大,中宣部只得放弃长期坚持的"守土有责"原则,败下阵来。2007年,中宣部直属的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还因"禁书"而导致外电大量报道及网络传播,最后该署不敢承认禁书,引发署长龙新民下台。禁书事件没有在国内新闻媒体上有任何公开报道,主要是中宣部下令禁止。

2007年是中共发起的"反右"运动五十周年,中宣部明令禁止纪念该事件,除了中共党内民主派李锐等人支持的《炎黄春秋》,以及《百年潮》、《书屋》、《随笔》等少数发行量不大的社科文史刊物有涉及之外,主流媒体却没有报道。《圣经》等宗教经典只限于官方登记的基督教堂可以出售,官方下令禁止在新华书店及民间书店公开销售,禁止民间印刷,甚至在邮局邮寄都会被当场没收,或禁止邮寄。

很黄很暴力与2008

《观察》:2007年12月27日,13岁的北京学生张某在接受CCTV采访时说互联网上的某些网页的内容“很黄很暴力”,这句话不经意间在网路上引起轩然大波,有些网民认为,这是当局整肃互联网的一个信号。这个看法是否有道理?您对2008年的新闻自由是否抱有乐观的看法?

答:"很黄很暴力"这个现象的出现,我认为是势在必然,因为各路网民普遍对官方运动式整肃和控制很敏感,一旦有这样的消息传出,就有可能导致网民们的集体抗议,正如辽宁西丰县委书记张志国到北京拘传记者以及因言治罪等突发事件掀起轩然大波一样,我认为这次官方高调控制网络只是他们的一贯所谓"政治正确"的做法,是"规定动作",意图在造势,为有关政府部门立功宣传造势,实质上其效果是有限的,也达不到一定的目的。正如2007年初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从开始禁书到不敢承认禁书事件一样,所谓"很黄很暴力"模式的网络控制到了2008年3月全国"两会"后就会悄然结束,也就是说现在已是末尾了,奥运会之前也不大会可能有更大的动作了。2008年是奥运会之年,国际间和中国都有很多大事发生,官方不可能不考虑这个因素,因此我对2008年的新闻自由虽然不至于太乐观,但通过网民们从网络上层层突破所实现的相对自由的新闻言论,必然促进纸媒体的新闻自由,同时,具有公民意识的维权记者、公民记者也逐渐涌出,这都是为将来的
新闻自由创造条件。新闻自由需要时间,而且人们不是在等待时间,而是缩短这个时间。

 

──《观察》首发


相关新闻
张伟国:赵紫阳逝世三周年祭
课堂讲六四的政法大学教授辞职
中国新闻记者突破压制
中国媒体不能报导的故事
凌沧洲致胡温公开信吁新闻自由
致胡温公开信公开批评新闻控制
驻华外国记者奥运前夕仍受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