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即时新闻
雨雪灾害展现中国的基本面
日期:2/5/2008 来源:议报 作者:管见

管见


雨雪肆虐,夹杂着交通、电力、煤炭的供应中断或短缺,中国刚刚进入奥运年,就迎面遭遇到危机的考验。

大自然究竟为何如此施展其力量,现在还不好说,不过,与暴雨及其导致的洪水灾害,漫天飘舞的雪花毕竟温柔得多,要酿成雪灾,其实是有比较长的时间,而预报与防范,看来也就很容易疏忽,到了灾成之际,特别是长时间降雪使得气温下降,出现了冰冻之雨,就陷入很大的被动了。加之,这期间正是各地方在开“两会”,若行政权与立法权分立,则行政当局只要应付议员质询便是,但我们这里拒绝民主政治的“三权分立”,党政机构对于操纵立法会议是其职责所在,许多行政官员更身兼“人民代表”,能有多少精力顾及到防范自然灾害,就难说了。

雨雪之灾里又出现能源供应短缺,更具“中国特色”。“光明观察”一篇文章提出“非典型性电荒”的概念,很有意思。该文认为,“纯属资源、市场和供求关系上的问题,或者是人力不可抗拒的气候原因导致电荒”,可姑且称作“典型性的电荒”,而“电力企业向国家‘逼宫’显然属于人为因素”,是“雪上加霜的‘非典型性电荒’”。据该文透露,“业内人士称根本不缺煤,企业希望以此要挟涨价”──“国家对电价将严格控制,丝毫没有涨价的预期,这导致发电企业生产热情急剧降低,甚至想以此来向国家‘逼宫’”,同时,“大多数发电企业不正常工作的另一个原因是希望中间商急剧囤货,以改变供求关系,使得煤炭批发价下降”。

这样看来,前不久刚刚经历过“非典型性电荒”,现在又出现与“非典型性煤荒”相关联的“非典型性电荒”。

“红网”上有文章质问:制造短缺的为啥全都是垄断行业?作者指出,中国早在十多年前就进入产品过剩时代,产品短缺现象只发生在实行行政性行业垄断的国有企业,如电力、铁路、石油等部门。尤其是电力部门,不但经常出现短缺,而且每隔几年都会出现大面积蔓延的电荒,造成严重的全国性生产事故。作者说,之所以保留了电力、铁路、石油等行政性垄断企业,主要是为了预防短缺、保障供应,不料却适得其反。

适得其反!

人们对此当然不陌生:之所以维持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实为国有,据说主要是因为农民“自愿”如此,而且是为了预防农民失去土地,但不料适得其反,政府与开发商联手对付农民,以一波波的“圈地”狂潮加速剥夺其土地权益。

政府在电力、铁路、石油以及金融等市场上维持着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同时又怕价格失控,维持着价格管制。这样,民营企业难以进入,没有真正的市场竞争,价格当然易涨难跌,市场波动时,价格管制就难敌国有垄断企业的压力。

说到国有企业,摩根大通中国证券市场部董事总经理兼主席李晶最近一篇文章列举了几个数字,令人印象深刻:

“至今,人们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银行贷款方面,认为这是中国经济过热的原因之一。他们可能会吃惊地发现,中国银行贷款仅为不到20%的投资提供了资金来源。

多数投资资金来自于企业的留存收益。2007年,这些自有资金占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近60%。”

“中国有150多家中央国企,由中国国资委(SASAC)直接管理。其中一些是中国最知名企业的母公司。2007年前11个月,这些企业创造了9190亿元人民币(合1250亿美元)的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32%。

2001年至2006年,中国国企利润一直以28%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其中以少数资源集团的利润为最高。”人们惊讶于财政收入连续大幅度增长,看来是大大的低估了国有体制的能力了。

据此,李晶指出,“资本过于充足的国有企业不谨慎的投资,是中国经济失衡的主要根源。”

国家以“全民所有”的名义占有并支配着国有资产,倘若国有企业忠实地根据国家的计划安排行事,则李晶的判断或许有些偏激,但现实中,垄断与价格管制双重控制的领域无一不发生“非典型性×荒”,最为典型,而更普遍的是国有企业的投资冲动在各地方政府支持下难以遏制。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这种“中国特色”的无政府状态,不断地把经济推向失衡。宏观调控把焦点放在银行贷款、房地产商身上,对权力的控制欲望与国有企业的扩张冲动轻描淡写,它的效果当然可想而知。

国有体制的支配地位,这是中国的基本面。似乎是突如其来的雨雪灾害,看来是把这一基本面更为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了。

--------------------------
原载《议报》第340期http://www.chinaeweekly.com


相关新闻
唐诗新编:丁亥雪灾祭
雪灾烧怒火 中共处理危机无能
广州火车站一旅客被挤踏亡
社民党慰问被雪灾困扰的同胞
广州站再暴人潮
点击北京奥运前的农民工命运
中国问题药余波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