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金桂
民族主义是个人对国家,对民族的深厚感情,它渗透到我们每个人的骨血里。从根本上说,民族主义的指归是本民族的自我反思、完善、自强,最终实现民族的文明和强大。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起源于鸦片战后外敌入侵的强烈刺激。特定的历史原因,导致了中国民族主义的内涵不同于西方独立国家对外侵略和对内自强的表征。防止外敌入侵和排外,以及反击与外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本国政府,成为中国民族主义的突出特征。这种情况决定了中国民族主义的如下特征:
动辄排外。
义和团运动是典型例子。从山东的中德矛盾扩展成见洋人就杀,导致外国入侵由以往一两个国家同时侵华,发展成八国联军同时入侵,外敌的空前强大,对国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损失自然更大,赔款数额和中国付出的政治、军事代价达到史无前例程度;杀了德国驻中国公使克林德,不仅违背基本国际公法,也使清政府付出了多余代价,并有屈辱的克林德碑之出现。类似义和团一样的运动,表明了中国人不怕死的决心,但这种方式并不能求得民族的强盛。
动辄抵货。
抵制洋货无疑是打击外国侵略的有效手段,但当这种运动被赋予政治意义时,就必须考虑到策略问题和条约约束。中国对于洋货,想抵就抵。但这种抵制的积极作用却乏善可陈。某些时候,抵货运动还让中国付出过惨重代价:大革命时期,中国在南方的主要敌人是英国,在北方是日本。但中国人见洋货就抵,烧合法商户店铺,结果将保持中立的西方国家赶到敌人一边,使国民革命军付出更多代价,帝国主义以此对蒋介石施加压力,加速了他杀害工农的步伐,削弱了中国反帝发军阀的力量。
民粹主义。
民众总是对的,政府总是软弱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已经成为中国民族主义的基调。七七事变后,为免于北平古都毁于炮火,张自忠奉命撤退,如果不是化了妆,在火车上会被上来搜索他的愤青打死。正是他自后一直被指责,故亲自赴前线捐命以洗雪清白。只有他死了,国人才可以饶了他,而不在乎丧失了一员抗敌虎将,真乃亲痛仇快之事。中国人的价值观是:只有扑火的才是精英。只要与敌人谈判的,寻求和平方式解决问题的,都有汉奸卖国嫌疑。
盲目自大。
中国人从鸦片战前的“天圆地方,中国在中央”,到被八国联军打得彻底屈服,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跌落到低谷。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人作了日本仆从,捡得个战胜国地位;同时,西方文明被血淋淋的欧洲战场所重创。施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和被打昏头的西方人间短暂兴起的东方文化热,刺激了中国人的神经。立时,从辜鸿铭到杜亚泉;从梁漱溟到学衡派,将中国文化的价值高扬到非理性地步,并有中国文化代替西方文化之说。这种文化民族主义与政治民族主义的结合,贯穿了中国现代历史。它在鼓励民族奋发图强的同时,也消解了中华民族对外问题上的理性和诚恳、谦虚,阻碍国家进步,成为真正的民族主义之敌。
有实力的低调,没实力的自大,这已成为一条规则。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就被深刻打上了弱国自卑的烙印。直到现在,我们缺乏对自己的反思,对别人的谦虚。行为上不顾一切追求西方科学技术取得的物质文明,嘴巴上却丝毫不认输:中国一切都是好的,包括脓疮。拿不出实际行动,仅仅用打肿脸的方式,无益于国家和民族进步。
转自卫金桂的搜狐博客:http://gswjg.blog.sohu.com/8497113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