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期以来,“富二代”这个话题被媒体持续热议。因为“富”所以引人注目,因为“穷”便被人们忽视,“穷二代”与“富二代”在社会关注度上的差别显而易见。然而,在笔者看来,不论是从社会的公平正义,还是从社会的发展、进步角度来说,或许我们都应该给予“穷二代”更多的关注才是。这一是因为在中国的人口分布当中,农村人口无疑占大多数,“穷二代”在绝对数量上要远远大于“富二代”,关注多数理所当然;二是因为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其实“穷二代”的未来,它决定着国家的未来。
理论上来说,在一个理想的社会环境当中,“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当然是最好的社会状态。而一般理论认为,人才的分布在一个社会当中是呈现正态分布的。换句话说,一个人的天赋、智力与他的出身,比如家庭的穷富,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从这种理想情况出发,如果“穷二代”与“富二代”所获得的机会完全均等,这对社会的发展是最为有利的,因为它可以实现“人尽其才”这个目标。然而,人类社会大多是做不到这一点的,能够做到的就是创造一个尽可能好的社会机制,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一个人的才能,使他们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那么,在“人尽其才”方面,我们当前这个社会是怎样一个现状呢?去年初,温家宝总理一篇文章中的一句话曾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他说,“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那么,为什么“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当中原因可能有很多种,但我想,这里最起码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家庭贫困,有些农村学生或早或晚在基础教育阶段便被迫放弃了学业,这个比例相信不会低;二是在接受教育的条件上,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存在着明显差距,而且这一差距这些年还在继续扩大,因为优质教育师资一直就在反向流动,即好的师资力量在向城镇流动,新的师范毕业生则不情愿到农村去。人是不能选择出身的,因此在这种背景之下,中国的“穷二代”在大学教育之前,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就已经输了一步。这当然是社会现状使然。
今天,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现象。不过,在这种“难”面前,“穷二代”与“富二代”面对的境况显然不同。一段时间以来,很多大中城市里都出现了所谓的“蚁族”现象,而据相关报道说,在这些“蚁族”当中,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却没能就业的大学生。另一些报道说,在每年的公务员招考中,都会出现提前透题、违规作弊等等这样的事情,而这样的事情一般情况下都与来自农村的学生扯不上关系,这是不需要具体考证的。来看去年8月25日的一则新闻报道:一篇题为《河南固始县公选乡长黑幕:多半是官员子弟》的帖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该消息称,河南省固始县在2008年全县选拔正科级干部和县局级干部中,最后确定的12名乡长大多是当地官员的亲属,给人“继承”之感。而固始县委组织部对此也承认“情况属实”。其实,这样的事情就并不新鲜,仅去年一年就已经有多篇相关报道涉及此类事件,它显然已不是个别现象了。这种情形不就是“老子英雄儿好汉”、“龙生龙凤生凤”吗?毫无疑问,在这种“官位世袭”面前,那些“穷二代”们就最多是一个新闻看客罢了。其实,我们只要泛泛看一看这些新闻事件就可以明白,“穷二代”与“富二代”在机会的获得上有多大的不同。
没错,大学毕业之后,就业也绝非唯一的选择,比如读研究生,又比如去海外“镀金”。不过,做出这些选择就都意味着学费的继续支付。对于那些“穷二代”来说,假如念本科的学费别人还在催债,又哪里去举债来继续读研究生呢?何况读完研究生又如何就仍然是一个未知数,因为如今研究生毕业找不到工作的也并不奇怪。什么叫做“留学垃圾”?这当然是一个与中国直接相关的专用词汇,它是指那些“留学”海外的中国富人(主要是官商)子弟群体。这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现状之一:“富二代”可以去海外成为“留学垃圾”,“穷二代”却被迫成为蜗居在某个城市的“蚁族”。选择是有条件的,而在社会条件不具备的情形之下,你的选择就只与你的出身有关,“穷二代”在这一点上无疑面临着一个窘境。
“截至2006年3月底,中国内地私人拥有财产超过5000万元以上的有27310人,超过1亿元以上的有3220人。在超过1亿元以上的富豪当中,有2932人是高干子女。他们占据了亿元户的91%,拥有资产20450余亿元”。去年,这组数据经由一家境外网站和一家内地媒体的报道,它在社会上立即引起强烈反响,多家媒体和网站纷纷转载。虽有官方媒体此后刊文称,这个数据并无权威出处,并通过专家提醒社会公众阅读此类信息时应保持一种质疑的态度;但无论怎样,权贵经济在中国的出现基本上已是事实。而无论是权贵经济,还是官商勾结,就都意味着对社会公平的破坏,在一个缺少公平的社会里,弱势群体当然是最大的受害者,“穷二代”当然属于弱势群体的一部分。
事实上,以当下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况来看,对于“穷二代”来说,从他们出生,到接受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再到就业,直到他们最终完全踏入社会,这一路看来,我们虽不能过激地说这个社会已经把他们某种程度“封死”,但与“富二代”的成长环境相比,机会的不均等是显而易见的。“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均”无疑是一个社会的毒瘤。而笔者更想强调的是:“穷二代”目前所面临的生存窘境,它不仅关乎这个群体自身;更为重要的是,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来讲,绝对是一个悲剧,因为大量的人才分布在这个群体当中,扼杀了这些人才的成长机会,就等于扼杀了中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