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首页 > 网络文摘

 

姜北树:枪与美国民主的逻辑
日期:12/16/2012 来源:共识网 作者:姜北树

又是孩子,又是他们幼小的生命受到伤害的消息。这一次,不是冻死在垃圾箱。电视和网络滚动播报着来自大洋彼岸的校园惨剧。而就在同一天,河南光山,持刀的男子将刀挥向22名校园里的孩子们。

有的时候,你觉得“枪支与刀”这样暴力污浊的词汇不配跟孩子们的天真与纯美放到一起。然而,他们却屡屡遭到它们的伤害。对于那些,口口声声说要带给孩子们创造安全、快乐的生活的大人们,这样糟糕的现实,他们是无比愧疚和失职的。

美国康涅狄格州西部纽镇的1所小学当地时间14日上午发生的枪击案已造成28人丧生,其中20人是学校中的孩子。惨剧的发生,再一次震动着美国上下,让人们痛惜对无辜者惋惜。无论如何,这是黑色的一天。这次事件是美国史上第二严重的校园枪击惨案。上一次发生在2007年,韩国籍学生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射杀32人。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国家,相同的是,他们都是孩子。

“我们的心都破碎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谈及当天的校园枪击案时数度哽咽,并这样说道。“为这些死去的孩子的父母、祖父母、兄弟姊妹以及成年死者的家属悲伤。”

在不久前的总统大选中极力将自己塑造成“硬汉”的奥巴马当日一反常态,在白宫发表讲话时虽极力抑制自己的情绪,但当谈到受害儿童时,他停顿了数秒,眼泪止不住涌了出来。奥巴马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哽咽着说:“今天死去的大多是儿童,都是5到10岁漂亮的小孩,他们原本有前面有着长远的人生:生日、毕业、结婚、生儿育女。”

不光是在美国。我们看到,当中国的校园暴力事件接连爆发了,政府加强了校园安保。然而,孩子们的脆弱总是容易招致伤害,情况没有从跟不上改变。或许,更多的缘由还是我们提供的保护和呵护还不够尽善尽美。人们需要多大的教训才够呢?

当我们走进电影院,总不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夕阳西下,一个有着伟岸背影的男人,骑着马,背着猎枪,出现在山头上。那是西部的牛仔。看起来是不是酷极了,在现实当中倒是不一定,然而持枪对美国人来说却是有传统的。校园枪击案同样激起了是否应该“禁抢”的讨论,在于美国人而言,事故不断,他们为什么不能痛下决心禁抢呢?

这好像是再说:贪官太多,我们应该取消“官员”这种职业。

当五月花号带着第一批人来到北美大陆的时候,他们所面临着异常艰苦和危险的环境。出于对自卫和狩猎的紧迫需要,北美早期的生活具有很强的枪支色彩,他们沿袭了从英国继承来的军事和自我武装、共同防御的传统。当时社会并没有有效的公共治安与防卫措施,而枪支在保障人身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经过 8年战争,美国人依靠枪支赢得了独立战争。因此说,美国人的自由和新生活是它们带来的 ,他们因此对知情权有了感情色彩和现实需要。

美国人还从革命中获得启发:个人和国家抵抗专政的最后防御在于人民愿意并能够拿起武器,而不是依靠国家的常备军,因为后者也可能成为镇压人民的工具。因此,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组成民兵的权利不得剥夺,因为它很可能成为国家对人民进行专制的先兆。最终,持枪权和一系列民主基本权利被写入宪法,同言论、财产、拥有武器、组成民兵等不受侵犯的权利一样,制宪者到修宪会议,赋予了美国人拥有“持枪”这样一项法定“权利”。

直到上世纪,美国社会犯罪率激增,各种各样的管理枪管理法文才相继出台。在一个视权利为一切的社会,美国人唯一尊崇的,最高、最有权威的东西就是《宪法》,依次,2008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决华盛顿特区禁止人民拥有手枪的禁令违宪,推翻了华盛顿特区实行了32年的禁枪令。因此,美国人很难把自己的根本给改变和否定。惨痛的校训会让他们会更加注重治安和持枪管控。然而,没有“持枪”的自由,惨剧的代价也可能会有。常识的逻辑和现实数据都表明,持枪与否,跟惨剧也没有太多的关系。没有枪,惨剧可能减少或以其他方式出现,但悲剧与问题还是会爆发的。

美国总统奥巴马14日下令降半旗4天,为康涅狄格小学枪击案遇难者致哀。根据白宫发布的公告,奥巴马下令白宫和所有公共场所、所有军事驻地和海军基地、所有联邦海军舰艇降半旗,直至12月18日日落。

暴力与杀戮的阴霾可能永远挥之不去,但社会趋向文明的尺度却不会停步。“枪支与危害”无处不在,这样的惨案,可能给我们的启示更多的是:如何抵制所有的暴力影响。对于一个发展期的社会而言,崇尚法制,而不是暴力,付诸关怀,而不是冷漠。终究会让这样的悲剧越来越少。


相关新闻
美康州小学枪击案 奥巴马发表感伤讲话
奥巴马对埃及状况“极为关注”
白宫敦促中国立刻释放刘晓波
美参院:日美安保条约适用钓鱼岛
感恩节谈话 奥巴马促全美团结
奥巴马历史性访缅 各方瞩目
美国亚裔国会议员人数创历史性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