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即时新闻
刘宾雁八十华诞庆祝活动
日期:2/28/2005 来源:大纪元 作者:大纪元


刘宾雁为纪念铜像揭幕(大纪元)
为“中国的良心”刘宾雁塑像
--- 记刘宾雁八十华诞庆祝活动

(大纪元记者卫泳新泽西报导) 二零零五年二月二十三日,是漂流海外多年、被誉为“中国的良心”的著名作家刘宾雁先生的八十华诞暨文学耕耘六十周年的纪念。2月27日(星期日) ,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举行了一场气氛热烈的祝贺刘宾雁八十华诞的餐会。鉴于目前正身患重病的刘宾雁先生对中国当代文学和社会改革作出的杰出贡献,来自美国、加拿大、欧洲、南美各地的一百多位流亡作家和朋友相聚一堂,为刘宾雁的八十华诞奉献了三件意义非凡的生日礼物:一本由马悦然作序,刘再复、高行健、郑义、廖亦武、杨炼、张伦、孔捷生、郭罗基、于浩成等海内外作家撰文的散文集《不死的流亡者》;一个专门介绍刘宾雁生平和作品的网站;一座由海内外各界人士捐款、由中国旅美雕塑家谭宁精心制作的刘宾雁半身铜像。

此次为刘宾雁先生八十华诞的庆祝活动是由知名作家郑义最先发起的,随后得到了一大批海内外作家以及流亡人士的积极响应。庆祝活动的协调人之一、主持人之一的作家苏炜在开场白是这样介绍庆祝餐会的:“这次餐会主要是向刘宾雁这样一位前辈致敬的餐会。另外也是我们这样一大群远离故乡的人在今天这样一个日子重新确认精神家园、重新确立自己精神价值的一个机会。这不是一个政治的会,而是一个文学和朋友的聚会。”

郑义先生在餐会上介绍了为刘宾雁祝寿的起因。他说,文学界有向老作家祝寿的习惯。他们为宾雁先生准备三个礼物,每一件礼品都寄讬了很多人的情感。

一尊依附强权的文人难以企及的铜像

庆祝餐会的高潮是为刘宾雁铜像的揭幕仪式。刘宾雁本人以及郑义、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教授林培瑞(Perry Link)、自由亚洲电台副总裁邵得廉(Dan Southerland) 共同为铜像揭幕。

郑义在介绍铜像制作时说,在短暂的时间内,仅通过私下口口相传,参加捐款的人就达76位之多。虽然在中国现代文学馆还列着其它13座铜像,但这座铜像不同寻常。几年以后,它必将回到祖国。回到刘宾雁先生眷恋的人民中间。即使没有这座铜像,宾雁先生不畏强权,追求真理的精神也丝毫不受损。苏炜介绍了制作刘宾雁铜像的曲折而最终圆满的经历。陈奎德先生宣读了所有76位捐款人的名单,所有捐款人的名字都被刻在了铜像的背后。

刘宾雁的作品《第二种忠诚》的主人公陈世忠也托人带来了刘宾雁的贺信:“你当年的那部杰作所引起的轩然大波,是你我所始料不及的。时至今日,你依然不受中国当权者的欢迎。...我能成为你笔下的一个主人翁,是我毕生的荣幸。而唯一能告慰于你的,是我也没有改变初衷,我还是那个陈世忠,虽然历尽艰辛,几度妻离子散,斗志依然昂扬,决心不减当年,以天下事为继任的目标依旧。你坦坦荡荡,光明磊落,嫉恶如仇,不屈不挠,是一个足以让中国的现代和未来引以为荣的大写的‘人’。我为有你这样一位良师益友和亲密兄长而终生感到自豪。...中国只有一个刘宾雁,而他们居然还嫌多,诺大的中国居然还容不下你,可见他们对你是怕得要死,恨得要命。而这恰恰是你的光荣和骄傲所在。”

自由亚洲电台中文部主管现场播放了一段来自中国浙江省的一位听众打来的电话录音,向刘宾雁祝寿。表明虽然刘宾雁被中共当局迫害流亡17年,但在中国大陆仍然有不少人在关心他。这位中文部主管表示,在包括自由亚洲电台在内的记者中,刘宾雁代表的是讲真话的勇气,而对广大老百姓来说,刘宾雁代表的是正直和正义感。


刘宾雁接受自由亚洲电台副总裁邵得廉的礼物(大纪元)

主持人北明代读了两位不知名的在美人士给刘宾雁的贺信:“您不认识我们,我们却认识您。30多年前,我们读到了您的《在桥梁工地上》,大学期间,读到了您的《人妖之间》、《第二种忠诚》,以后又追随着您的文章。我们是学理科的,没有很高的文学修养。但我们知道,您所追求和向往的一个自由、民主的公民社会在中国的实现也是我们的追求。在共产党的血腥教育下,我们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影响,无论从思维方式和举止言行。是89年六四民运,彻底撕碎了共产党统治的帷幕,也彻底粉碎了我们学生归国的梦想。以不归的选择与这样一个残暴的统治集团决裂。这些年我们经历了许多物质上的痛苦和艰难,但身心是自由的。...和您一样,我们深爱着那片生育过我们的土地,常常为了她所经历的灾难而夜不能寐。每日每时期盼着我们的祖国摆脱共产党的统治,中国的老百姓过上平和安宁的日子,并愿意为此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刘宾雁在致答谢词说:“一个人真正为人民做点事,出点力,得到的报偿没想到会那么大。实在是不敢当。根本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大的一个荣耀和褒奖降落到我身上。文化界首先应该被立像的是胡风。虽然已经给老先生平反,但中国文学界根本就没有接受胡风老先生的伟大思想,我为他感到悲哀。第二位应该享受这种荣耀的是邓拓先生。我相信,中国将来会有一天,胡风和邓拓先生会有不止一个塑像会被树立起来。至于我,不是把它看成是刘宾雁,我把它看成是大家的希望。它是中国文化界现在所谓的‘精英’表演的一面镜子,让他们看一看,中国不会永远这样沉沦下去。”


刘宾雁致答谢词(大纪元)

精神自由的“不死的流亡者”

庆祝活动的另一项重头戏是《不死的流亡者》散文集新书的首发式。散文集的四位编辑郑义、苏炜、万之和黄河清向刘宾雁夫妇现场赠送了新书。来自瑞典的万之向在场的嘉宾介绍了此书的编辑出版经过。


《不死的流亡者》新书首发式(左起:郑义、苏炜、北明、黄河清和万之)(大纪元)

几位编辑在《不死的流亡者》编后记中说,本书“主旨可一言蔽之--流亡。无论是地理与政治上的被迫流亡,还是文字与精神上的自我放逐,古今中外,大抵是作家诗人之宿命。一个古老而新的主题。上世纪中叶大陆易帜,山河变色,曾有一次大流亡。八九民运失败,又是一次大流亡。”“鉴于刘宾雁在当代文学史、新闻史和一般政治社会史中的特殊地位,及他以八十高龄和重病之身坦然承受流亡之苦而决不向权势低头的风骨”“老流亡者将得到一个独一无二的生日礼物,散文集则获得了一个永恒的主题。因此,我们满怀敬意地在本书扉页上写上了这样一句献辞:“谨以本书献给八十高龄的流亡作家刘宾雁。””

编后记还说,将这本书还献给已辞世的王若望、赵品潞、金尧如;以及在艰难流亡生涯中坚守晚节的司马璐、巫宁坤、李洪林、苏绍智、于浩成、赵复三等。编后记称他们都是“不死的流亡者”,在中华民族最黑暗最沉沦的长夜里,他们点燃自己高举的手臂,烛照自由之路。这种被一个堕落时代所刻意轻蔑的坚守,必将彪炳史册、流芳百世!

本书作者中,汇集了许多杰出作家以及流亡人士的真情写照,其中有年轻的余杰和年龄最高的前辈于浩成;有仲维光的万言长文,既表达了对宾雁先生的敬重之心,同时也坦率地表达了与浩成、宾雁先生的不同见解。还有几篇作者本人具有传奇色彩,如张郎郎的《迷人的流亡》、郑义的《红刨子》、廖亦武的《醉鬼在流亡》、张伯笠的《流亡者的独白》。此外,《想像回家》(万之)、《絮与根》(孔捷生)、《走回南小街》(马建)、《爱中国的一群》(苏炜)、《尼玛次仁的泪》(唯色)、《旧影》(一平)、《琐忆》(黄河清)、《流亡的短章》(张伦)皆文字优美,情真意切。北明的《风的色彩》颇具特色,有力地颠覆了关于流亡的某些陈见。刘再复、高行健、杨炼几位诗文大家,对流亡及其文学现象早有深入研究,此次亦惠赐大作。著名汉学家马悦然先生为此书撰写了序言。

盛雪、北明以及作家张辛明、严亭亭、张让还在现场朗读了自己发表在《不死的流亡者》中的散文和刘宾雁的作品选段。


刘宾雁为《不死的流亡者》新书读者签名(大纪元)

温馨的流亡者聚会

这是一次为“中国的良心”刘宾雁祝寿的庆祝会,也是一次老中青被迫流亡者的温馨而友好的大聚会,这可能主要得益于刘宾雁的人格感召力。

普林斯顿大学弦乐四重奏小组给餐会现场演奏了抒发眷恋祖国情感的斯美塔那交响组曲《我的祖国》、满怀悠远乡愁的得沃夏克《新世界交响曲》第二乐章等。最后大家同唱《我的家在松花江上》,此歌不仅献给生于东北的刘宾雁,更让不少在场人士动容,一些流亡人士甚至潸然泪下。

刘宾雁在最后的致词中感言说,他在1949年以后真正为中国人做事的时间不超过九年,就是1956年到1957年,然后是1979年到1987年1月。说起来可怜,但他自认为在中国还算是幸运的,因为他没有被整死,精神没有崩溃,身体没有垮掉,没有家破人亡,这在右派中绝对算是幸运的。他还认为中国的作家和文艺工作者普遍不敢讲真话,他为他们不能反映人民的真实情况而表示痛心。

国际笔会秘书长Joanne Ackerman、中文独立作家笔会副会长蔡楚代表会长刘晓波向刘宾雁致贺词。一些未能到场参加餐会的著名人士余英时、黎安友、巫宁坤、方励之、刘再复、高尔泰、王德威等寄来了贺词。

整个聚会热烈而温馨,还充满了对光明前程的展望。正象王军涛在致词中相约:20年后在北京现代文学馆他的雕像下为宾雁先生过百岁生日。


刘宾雁与部份嘉宾合影 (左起:刘宾雁夫人朱洪、王渝、刘宾雁、胡平、徐文立)(大纪元)


相关新闻
关于要求释放政治犯的呼吁书
刘宾雁80华诞暨文学创作65周年
张林被捕续 蚌埠市警察的欺骗
袁红冰新书展示英雄人格
多维:专访旅美著名作家刘宾雁
出狱一个月 欧阳懿谈感受
人权织发起紧急营救鲁德成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