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记者曾淳良北京特稿)北京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网民达到六千八百万人。尽管网际网路在中国的普及已对中共政治经济等各层面造成重大且深远的影响,但由于网路发展仍受制于中共官方的指导,近七千万中国网民欲真正享受到网路所带来的各项真正好处,显然还要有一个漫漫的过程。
中国最早接触网际网路的时间约在一九八六年,当时是以国际电话线路接通国际的互联网,一九九0年代初期初步形成区域网路,直到一九九四年中共才正式连上网际网路,是进入国际网路的第七十一个国家。一九九五年三月,中国邮电部开通北京和上海两个互联网的国际出口,五月开始提供网际网路服务,成为官方的网路供应商ISP。一九九六年后,中国网际网路迅速发展,一九九七年六月网民只有十五万人,当年底为六十二万人,截至去年底,中国网民已达五千九百一十万人,首度超越日本,仅次于美国,位居全世界第二位。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从一九九七年十月至今年七月止,共进行十二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无论在上网人数、上网电脑台数、CN下网址数目、WWW站点数、国际出口宽频总数、网路域名名称等数量均呈现大幅度快速成长。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网民已有六千八百万人,预估到今年底将达到八千六百三十万人。在网民结构方面,以男性、未婚、三十五岁以下、月收入两千元人民币以下、学生和技术人员为主。在上网习惯方面,住家是上网主要地点,晚上八、九点是上网热门时刻。网民每月花费上网费用约两百元,上网目的主要是获取新闻讯息。
尽管中国大陆网路事业近年来快速发展,但实际上网人数仍属十多亿人口中的少数,和美国、日本等已开发中国家相比,不论是网民比例、技术或应用,目前仍相差甚远,甚至比台湾、香港水准都差了一大截。此外,中国上网的费用偏高,也严重影响网民数量和上网时间,对网路发展形成重大瓶颈。
统计显示,中国农村网民只占网民总数的百分之一左右,除了少数种养大户外,真正透过上网来指导农业生产和销售的农民很少。广大农村等相对落后地区,目前的财政能力无法满足网路发展的设施要求,居民的收入水准也不足以支付上网的相关费用,因而限制了这些地区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与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
综观中共的网际网路政策取向,可以总结出一个概念,就是发展与管制并行,透过层层严格的管控,使网际网路可以在中共官方的指导下,依其所规划的方向来进展。中共对网际网路管制的实际作为上,在电脑相关软硬体方面主要是设置防火墙、网路自动监控系统、网路伺服监控器或是建构关键词数据库等方式。不过,网路传播由于具有无国界、去中心化、匿名、隐私、便利等特性,因此更加对中共治理下的中国社会体制形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及冲击。
虽然中共花费相当多人力、物力与财力管制网路发展的方向,持平而论,也确实达到相当威吓、警告、限制的效果。然而随著网路持续快速发展,这样的管制是否依然有效仍是个很大的疑问,而社会的转变也势必随著网际网路发展而深化,可以期待的是,或许网路在无形中可以使中共统治权威逐渐式微,而社会未来也可能产生相对的自主性和多元的面貌。
尽管如此,目前虽然中国的网路新闻媒体在强调发挥各自特色与风格的同时,仍将继续受到严格的控管与监视,尚无法展现出真正自由多元化的面貌。因此,中国想要打造自由的经济市场,允许私有财产和商业自由存在,但另一方面却又无法包容基本言论和人权自由的共存,诸如一连串大规模镇压法轮功,并采取各种方式与作为来限制网路言论自由等,近七千万中国网民欲在网路时代中享受到各项的真正好处,显然还需要有一个漫漫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