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专家王维洛德国撰文)2006年夏,四川省和重庆市遭受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旱灾和高温,8月16日,重庆市綦江出现历史最高气温44.5度摄氏度。在这炎热难敖的夏天,重新拜读四年前重庆晚报《中科院专家称三峡水库形成后将使重庆冬暖夏凉》的报导,自然会引起重庆人的无比义愤。在网上有骂爹的,有骂娘的,有骂三峡工程的,有骂那个科学家的。也有冷静的人指出,这篇文章是不实的报导。重庆晚报记者岳志明在文章中写道:“其实受益最大的是重庆市民。参与该项目的专家说,理论研究表明,三峡水库形成后,393亿立方米的水,就好比一个巨大的‘天然空调’,盛夏它能帮火炉山城降温;冬天则会因这个大‘空调’升温。据估计,夏天气温可能会因此下降5摄氏度,冬天气温可能会上升3到4摄氏度”,然而记者本人并不知道,这些具体数据来自何处。也没有一个负责任的科学家出来说,这是我说的。
其实,这些数据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来自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生态环境组的报告,只不过其中的一些用词有所不同、数字有所不同而已。三峡水库形成后,库区气候趋于“冬暖夏凉”,这是三峡工程可行性的一个重要依据,可以说和“排浑蓄清”一样重要,因为只有“冬暖夏凉”,才可能在库区大规模发展柑桔园,才“可以在当地安置农村移民”。
198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三峡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生态与环境组是其中的一个专业组,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马世骏担任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学煜担任顾问,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所长方子云任副组长。1989年在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汇报会上,方子云代表生态与环境组作题目为“三峡工程的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总结汇报。1991年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了三峡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但是拒绝了在生态与环境组专业报告基础上改写而成的三峡工程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其真实原因是,生态与环境组的结论是: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是弊大于利。中央决策层对这个结论不满意。此时方子云出任生态与环境Ⅱ组的组长,担负重新书写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的重任。这个报告在1992年2月通过审查,报告的结论是: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是利大于弊。
1992年,方子云发表了三峡工程系列丛书的“生态与环境”一书。在三峡工程对局部气候的影响一节中,方子云写到:“建库后对气温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影响垂直方向在400米以内,两岸水平方向在2公里以内,河谷地区逆温天气将减少。年平均气温变化很小,不超过0.2摄氏度;日较差平均缩小1摄氏度左右,年较差平均缩小0.6至1.0摄氏度。冬春季水库在高水位下运行,水面较宽,水体温度高于陆地上空气温,使月平均气温可增高0.3至1.0摄氏度。夏季水体温度低于气温,月平均气温可降低0.9至1.2摄氏度。如考虑到夏季水库在低水位运行时,水面展宽较高水位时少,月平均气温也可降低0.7至1.0摄氏度。对于极端气温,预测极端最高气温可下降约4摄氏度,极端最低温度增高3摄氏度左右。”
同时,方子云用“局地气候趋于冬暖夏凉,略向有利方向转化”作为本章节的小标题。可见说三峡水库形成后将使重庆冬暖夏凉的,正是三峡工程进行可行性论证生态与环境Ⅱ组的组长方子云。预测极端最高气温可下降约4摄氏度,极端最低温度增高约3摄氏度,这个结论来自可行性论证报告和三峡工程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其实,三峡建库后局地气候将向有利方向转化,趋于冬暖夏凉的结论,是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结论,可以说和“排浑蓄清”能够解决泥沙淤积问题一样重要。因为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认为,三峡库区可以就地安置全部移民,就是依赖这个“冬暖夏凉”气候变化而得出结论的。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移民组负责人李伯宁在“库区移民安置”一书中写道,三峡工程总共淹没耕地35.69万亩,柑桔园7.44万亩。影响农村居民33.26万人。根据试点的初步规划,要为这33万农村移民每人开发半亩高产稳产基本粮田和一亩柑桔或者其他水果、茶叶、蚕桑、药材的经济园。由于一亩柑桔园的收入是一般农田的3至4倍,这样移民不仅有个稳定的生产、生活出路,而且可以为达到小康和致富之路创造条件。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每亩柑桔的净收入就高达1500元人民币。为什么过去三峡库区没有如此大面积推广柑桔种植,主要是气候因素的限制,特别是冬季极端最低温度的出现,将冻死柑桔树。现在有了三峡水库“冬暖夏凉”的气候效果,可以在库区大面积推广柑桔园,保证每个农村移民一亩柑桔园。方子云在书中特别强调指出:“冬季平均气温和极端最低温度的提高,有利于喜温经济作物,如甜橙、柑桔、油桐等的生长和越冬。加之冬季水位最高,近坝址区水位较目前高百余米,气温上升影响范围上移,有利于柑桔向高处发展,也有利于品种的改良”。但中国科学院院士、生态与环境组顾问侯学煜反对上述意见,认为只是一面之辞,拒绝在可行性论证报告上签字。
正因为有了“冬暖夏凉”的结论,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提出可以在本地安置农村移民,这使得三峡工程的提案在全国人大得到多数通过。可是在三峡工程上马之后的移民安置实践证明,保证一个农村移民一亩柑桔园和半亩高产稳产农田,移民致富、过上小康生活,都只是纸面上的理想计划。三峡水库淹没了最肥沃的土地,严重地破坏了该地区的自然资源。正如三峡工程信访工作总结所言,三峡工程移民的现状是:无田种,无工做,无出路!
可见,“三峡水库形成后局地趋于冬暖夏凉”,此话出自三峡工程进行可行性生态与环境组Ⅱ组组长方子云;三峡水库形成后,“极端最高气温可下降约4摄氏度,极端最低温度增高3摄氏度左右。”来自三峡工程进行可行性报告。按照这个结论,三峡库区2006年夏天的极端最高气温不应该超过40摄氏度,而事实再次证明三峡工程进行可行性报告的结论是错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