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中国内地的维权运动日益兴起,许多弱势群体纷纷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不满,维护权利。而在新兴的网络世界中,维权运动也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民生观察网”就是众多维权网站中比较知名的一家,其主办人刘飞跃也是一名非常活跃的维权人士。尽管网站主要关注的是民生问题,但依然遭到当局的封锁,而刘飞跃本人也受到频繁骚扰。但刘飞跃依然认为维权活动给自己带来了很多快乐,他要坚持下去。
德国之声:刘飞跃先生,您在中国的维权活动开始于2004年,当时您和其他维权人士针对"药价虚高"的问题发出抗议,也得到了主流媒体和社会的极大反响。当时您是怎么想到要进行维权活动呢?
刘飞跃:首先我们自己去医院看病,往往一个感冒就要花好几百块钱,甚至更多。小孩感冒了,生个小病,也要花很多钱,药价确实太高了,看不起病。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农民收入更低一些,看不起病的现象比较严重,"大病拖,小病扛"非常普遍。有些农民因为生了一场大病,整个家庭就变成贫困户,就是平常所说的"因病致贫"。我们感觉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涉及全国这么多人,因此作为一个公民有责任在这方面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
德国之声:"药价虚高"是一个特定的话题,您从这个话题切入,开始维权旅程。后来您开办了"民生观察"网站,视角也延伸到维权领域的各个方面。您又是怎么想到开设这个网站的呢?
刘飞跃:"药价虚高",还有诸如"学生基本受教育权利"等问题让我们意识到,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很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维护。或者他们的权益受到侵犯后,他们在体制内无法得到有效的救济。因此出现了很多官方所称的"群体性事件"。这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因为中国现在仍然是一个专制社会,媒体控制很严密。后来我们接触到了网络,虽然当局对网络控制的也很严格,但我们觉得网络仍是一个小小的有效空间,而且官方做不到完全绝对的控制网络。所以我们就把民生观察网办起来了,并且一直办到现在。
德国之声:浏览民生观察网可以发现,网站上的信息非常多、渠道很宽、而且对于一些事件的反应速度也很快,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刘飞跃:首先还是要感谢互联网的高科技手段。尽管有些事件是千里之外发生的,但是有了网络,信息很快就可以传过来,包括现场的图片、录像等。这是从技术方面讲。从影响度、知名度方面说,由于民生观察采取的是志愿者模式,虽然我本人是在湖北随州,但我们有很多朋友分布在全国各地,很多省市,他们每天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向民生观察提供大量信息。第三个是,民生观察这几年做下来没有放弃,所以在国内民众,特别是访民和底层民众中,应该说一定的知名度,大家也比较信任民生观察。所以他们有什么事情或者冤屈的时候,往往也会主动找到民生观察或者我本人,这些都是我们的消息来源。
德国之声:从您个人而言,从事这样的维权工作是否带来了什么困扰呢?
刘飞跃:首先应该说,这几年的维权工作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当我们能够为弱势群体提供一点点服务,能够对他们的问题产生一些实质性的帮助,我们确实有一种成就感。另外一个方面,我们的感觉是,尽管我们的网站叫做民生观察,主要关注民生问题,包括一些人权问题,但是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压力确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大,主要来自官方。他们把我们看作是异议分子,看成是不稳定因素,甚至把我们的维权活动看成是对政权的威胁。我觉得他们太过敏了。正是因为他们有这么一种专制高压的统治思维方式,所谓稳定压倒一切。所以对我们的维权运动进行打压,包括我本人进行软禁、监控,都很厉害。三年来,我们持续受到跟踪。到现场做一些维权方面的报道或者采访,也遭到强行干扰和制止。甚至到外地去也去不了,去了也会被带回来。确实困难挺大的,但我觉得维权工作还是有意义的,我们已经坚持了几年,还是想坚持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