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称毛泽东为“国父”为文革招魂引争议
5月15日,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大陆学者刘小枫在一场读书会活动中,称毛泽东是开国“国父”,并称文化大革命是“人民民主”、美国的平等是在中国的刺激下发生的等等,这些论调引发舆论界中的非议,尤其是自由派学者的强烈质疑。
近年来大陆学界和媒体界结合日趋紧密,频频通过讲座或读书会形式,表达对当下时政问题的态度。最近一期的“凤凰网读书会”以“共和,中国的百年之累”为题,邀请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人博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小枫坐而论道,评论近百年来中国争取共和宪政的历程。
舆论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刘小枫身上。自1980年代在中国大陆学界崭露头角以来,现年57岁的刘小枫出版多部专著,并主持了若干大型学术丛书的翻译和引进,因此至今在思想史和神学领域内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尽管二十多年来他的学术兴趣几度转移,但多数学界中人对刘小枫的学识和著述抱正面态度。
但是在5月15日的读书会上,刘小枫的若干论点,经“凤凰网读书会”微博披露和事后文字记录公开,在公共舆论上引发非议。
最大的争议之处,是刘小枫提出“宪政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评价毛泽东”,这本身还不构成问题,但随后,他明确表示“谁是中国现代的国父呢?从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中考虑,蒋介石已经被开出去了,那我们说是孙中山接着毛泽东,孙中山比起毛泽东差十万八千里。毛泽东的功绩大家都要承认。”
既然已经尊毛泽东为国父,刘小枫接下来批评称,“我们中国现在对于一个国父的评价是极为分裂的,一部分人恨的不得了,一部分人爱的不得了,我们可以说这是精神上的内战。我们看一下,哪个一个民族国家的国父,是有一半人恨他一半人爱他的?这不是很奇怪吗?”
此外,刘小枫还为中共官方已经否定的“文化大革命”鸣不平,称“文化大革命当然是人民民主,人民民主基本理念是平等,美国平等,我还要比它更平等。”他甚至进一步宣称,“美国黑人运动是在什么时候发动?文化大革命。所以严格来讲,美国人的平等还是在中国的刺激下出来的。”
除了对毛泽东和文革的评价,刘小枫在演讲中还有不少引起争议的观点,例如称末代港督之所以要推进所谓的香港民主,是为了给中国出难题;以及“国际法是什么玩意儿?国际法就是强权制度。”“我告诉大家什么叫做汉奸理论,汉奸理论就是说,中国老统一不了,日本帮我们,这就是汉奸”等等。
刘小枫在演讲中多次提到法国,但出现了明显的史实错误,例如称“法国大革命后期的启蒙运动”、法国革命之后的复辟是拿破仑的统治,而拿破仑立宪是“绝对君主王权”的产物等等。
刘小枫对毛泽东和文革的同情态度,引来了反对者的严厉批评。学术体制之外的作者锐气更盛,文史学者施京吾在微博上批评称:刘小枫的“国父理论”和所谓的“国家理由”,所依崇的政治资源,几乎完全是纳粹理论的中国化。而公然以纳粹思想作为自己精神底色的有两人,一个是韩毓海,一个是刘小枫。
旅法学者蔡崇国也认为,刘小枫说中国最重要是有大政治领袖,和海德格尔支持纳粹惊人一致。而今天要新毛,唯一的出路是最严厉的控制加个人崇拜,回到极权的空想。
青年学者羽戈称,刘小枫对毛的态度一直飘移,他曾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称毛是自由主义者,如今誉毛为国父,这不是思想的变迁,说到底,毛只是他的工具,甚至学术只是他的工具。
此外,还有一些学界中人不指名地批评或质疑,北京万圣书园创办人刘苏里愤怒指责,“这个国度的知识人竞相邀宠,认贼作父,史无其匹,来无追者也。呜呼!”
但是微博上也并非一面倒的批评,偶尔有支持声音。例如新生代左派中网名“南渝霜华” 的博士生认为,“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父,这根本就不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而是事实问题。你可以说父亲的能力有不足,可以说父亲脾气不好,甚至走不出俄狄浦斯情结,但血脉相连的事实却是无法否认的。”
自从中共1981年发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来,由于档案不够公开、以及当局一直试图压制相关研究和讨论,对毛泽东和文革的评价不仅没有达到当局试图“盖棺定论”的效果,反而争议越来越大。习近平上台之后,“两个三十年不能互相否定”等论调被解读为间接崇毛,《求是》、《环球时报》等官方喉舌也频频发文反击“去毛化”,未来大陆政局全面左转的可能性显著增加。
在这种背景下,公共舆论界围绕毛泽东评价问题也日趋分裂,官方传统的“三七开”已经鲜有人提及,偏自由派的学者和媒体疾呼要求解密开放档案,重新评价毛泽东,而以“乌有之乡”为代表的传统左派近期调门高涨,同样要求重新评价,只不过要完全恢复毛泽东的正统地位。而主要活跃在大学、备受当局器重的新左派则旁敲侧击地呼吁正视文革中的“正面资源”。各方角力正在进入“图穷匕见”的新阶段。刘小枫的“国父论”,其实并不自今日始,却是这堆干柴上的又一颗火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