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首页 > 中国报道

 

华尔街日报:中国经济数据造假
日期:10/29/2013 来源:华尔街日报 作者:LELAND

周四又公布了一份中国经济数据──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预览指数(PMI),该指数小幅上升,显示10月份商业信心正在改善。近来许多观察人士形容中国的经济数据为愈加乐观的经济指标,这份数据为这一观察增添了又一个论据。但从最近的官方经济数据中得出这一结论是有问题的,近期公布的官方数据存在一定误导性。

对于近期数据的改善一个普遍认可的解释是,6月份的钱荒之后中国政府实施了一轮相当规模的刺激计划,推动制造业迅速反弹,进而带动整体经济复苏。这一理论乍看之下似乎得到了一系列经济数据的支持,包括第三季度GDP增长率回升,近期公布的汇丰及官方PMI指数均有所改善。

其实中国经济前景改善这一观点获得如此多的认可不足为奇。面对薄熙来贪腐审判所带来的尴尬局面以及11月份即将召开的三中全会,有关中国经济正在增长的共识对中国领导人有利。撇开中国政府,对于看好中国的观察人士来说,他们预期中的经济好转终于出现,而对于看空人士来说,他们可以批评中国政府没有遵守改革承诺,退回到依靠政府刺激来获得短期提振的老路上去。

不过笔者所在机构进行的私人调查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状况最多只能算是摇摆不定的。问题不仅在于对数据的过多操控或是统计方法的不准确,即便数据从技术角度看是正确的,它的呈现方式也具有误导性。

我们对中国经济的调查涵盖所有行业和地区的超过2,000家公司。调查发现,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又一次遭遇了温和的增长放缓,而非官方数据显示的那样强劲复苏。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收入增长放缓,同时采矿和交通运输增速出现下滑。服务和零售业较第二季度的疲软表现有所改观,增长小幅加快。

就制造业来说,近几个月PMI数据的改善之后市场普遍持乐观情绪,但我们的数据显示实现收入增长的公司比例出现小幅下滑。新订单增速也放缓,国内和海外订单均是如此,商业信心走软。此外,上游的采矿以及下游的建筑业增长的疲软也印证了这一趋势。

此外,几乎没有证据表明,这轮反弹是像许多分析师认为的那样,由重大政策刺激计划所致。上述颓势也说明了这一点。与其他地区不同,中国的货币刺激计划通常是通过银行直接放贷来实施的。然而接受我们调查的银行家们表示,上个季度可获信贷的增长放缓,在全国和我们八大地区中的七个都是如此,而总信贷增速甚至更受牵制。

受访公司中表示已贷款的公司比例也连续第六个季度下降,贷款申请被拒公司比率的升速达到了新申请贷款公司比率升速的两倍。就算上个季度存在重大政策刺激计划,银行和企业似乎也没有发现。

所以,出现这一巨大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市场继续过度依赖孤立的、不稳定的月度数据。例如,就在几个月之前,私营部门PMI数据表面看去似乎是在表明,中国经济已从全面收缩突然逆转为强劲复苏。

当按季度、而不是按每四周(在这种月度数据中,报告延迟数天可以彻底扭曲样本)追踪一个更大的样本时,我们的数据显示,利润、收入、薪资、就业和物价的增长都在回落。这虽然算不上灾难,但定然不是市场共识以为的那种强劲扩张。

其次,报告周期的选择至关重要。与其他大型经济体不同,中国的重要经济数据都是公布同比变化,而不是环比变化。所以,前一个季度的情况与本季度的结果基本没什么关系,因为比较基数是上年同期的数据。这就常常会导致误导性很强的结论(本周数字就可能如此)。

事实上,报告周期的选择在第三季度尤为重要。在某些情况下,周期的选择不同会导致数据的结果出现很大的分化:例如如果选择不同的报告周期,那么上海的制造业收入、广东的零售额或北京的薪资增长的趋势都会看起来迥然不同。

虽然我们的数据表明,制造业和房地产环比增速放缓,但这两个行业都显示出了温和的、稳定的同比增长态势。这与中国发布的最新GDP增长数据一致,但是几乎没有说明经济现在的趋势。

鉴于敏感的薄熙来公审事件占据了夏季很大一块时间,而且备受关注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于11月份召开,许多理由可能促使中国政府公布过度乐观的季度数据。而且即便中国的靓丽增长数据精确反映出了实际经济情况,大家在考虑的时候也应该在心里打点折扣。



相关新闻
李嘉诚出售资产传言令商界揣测纷纷
日媒关注中国稀土能源外交或失败
华日:中国地方债危机越来越像已经降临
市场虽大无处容身 明治奶粉退出中国
网事焦点:央视与星巴克咖啡
央视炮轰后 星巴克股票逆市大涨
彭博社:在中国呼吸就象吸烟一样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