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首页 > 人权与民运

 

封从德《六四日记》出版
日期:5/12/2009 来源:晨钟书局 作者:晨钟书局

余英时作序誉为“六四学运的最可信、同时也最详尽的一部记载”

抵抗遗忘的见证录揭橥真相的命运书

封从德《六四日记——广场上的共和国》5月13日于香港出版


20年前(1989)的5月13日,北京学生进入天安门广场发起绝食,要求民主、要求对话的和平请愿运动进入新阶段,全世界为之心悬、为之心系;学运却终因当局拒绝民主、拒绝对话并出动军队血腥镇压而酿成“六四”悲剧。

20年后,当年学运灵魂人物之一、绝食团和广场指挥部副总指挥封从德写出新著《六四日记——广场上的共和国》,5月13日于香港由晨钟书局出版、田园书屋发行,藉以纪念“六四”20周年。全书600页,配有近70幅珍贵的历史照片,有不少是首次披露与读者见面。

余英时(著名历史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严家祺(“六四”流亡知识分子、《文化大革命十年史》作者)、陈小雅(北京学者、《八九民运史》作者)等为此书慨然作序,倾情推荐。

这部历经十八年最终整理而成的日记体著作,是1989年以来唯一一部完整、准确记录八九学运从4月15日到6月4日、从北大到天安门广场,学运核心人物、重大事件、关键内幕及学运组织高层决策与争议全过程的现场亲历、见证、回忆与考释。它在1990-1991年初稿基础上删订而成,记述了作者当时的完整经历:从最初参与组建北大筹委会始,到当选北高联主席及任广场副总指挥,直到六四凌晨主持广场撤离表决的等一幕幕自激情开场到悲壮落幕的感人历史。

读者可从中了解到:北大筹委会在运动中的关键作用;柴玲曾如何接触邓小平寻求妥协;北大校长如何支援学运组织的校园民主计画;“明星”如何与组织脱节;学运组织如何未能阻止“明星”发起的个人绝食;绝食后广场上的决策内情;学生为何从广场撤不下来;“黑手”们的真实表现;六四凌晨天安门广场清场及学生最后撤离的实况等等。作者还回忆了1987年元旦第一次卷入学潮在天安门广场被捕的经历。由于作者封从德始终处于北京学运发端乃至天安门广场学运高峰期的第一线和第一时间,他的经历和观察与当时的许多媒体报道相比,有其特殊的亲历性及客观性,但也同时更富于争议性,给20年之后的整个社会再来重新认识“六四”、了解“六四”、反思“六四”、纪念“六四”,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思考路向,很具启发和省思意义。

著名历史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余英时在该书序言中认为“(封从德)这部《日记》确是关于六四学运的最可信、同时也最详尽的一部记载。”

著名政治学学者严家祺在他的序中强调:“(《六四日记》)这本书用大量的事实推翻了今天北京仍然坚持的‘动乱、暴乱’的不实之辞。我相信,‘六四大屠杀’的真相一定会在全中国人民面前得到揭露,中国大地上一定能够重新恢复正义。”

当代学者、《八九民运史》作者陈小雅则称:“(这部《六四日记》)用一种散文的优美,承载了作者诚实的记忆、良心的反省且充满人性发见。通过这部作品,读者可以在前所未有的领域内——无论高尚与卑微,奋发与无奈,希冀与苟且,权变与坚持,愚昧与贤明——窥见当日学运与天安门广场的真实状况。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的复原中,作者使自己的作品,进入了永恒的行列.....”

封从德,1966年生,四川人,1982-1989年在北京大学就读,八九学运中当选北大学生自治会筹委会常委、北高联主席,及任绝食团和广场指挥部副总指挥。“六四”后曾与当时的妻子、同为天安门学运领袖的柴玲在国内逃亡十个月,感悟传统文化价值;出国后他转入法国高等研究院宗教历史系深造,先后于1996年、2003年获宗教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5-2008年在纽约“中国人权”工作;2001年起创办并主持“六四档案”网站。现任中国真相基金会主席、民主教育基金会和“人道中国”理事。目前客居美国旧金山。

(供稿:晨钟书局)


相关新闻
八九民运逐日记(5月12日)
八九民运逐日记(5月11日)
这一天 天安门母亲痛上加痛
明报:营救民运人士内幕曝光
一九八九:记忆的呼唤(之11)
八九民运逐日记(5月10日)
八九民运逐日记(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