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树出新书探索“西藏问题”出路 填补中国政府信息封锁导致的认知空白
本星期五美国总统奥巴马不理会中国政府恼怒抗议,在白宫会见西藏流亡精神领袖达赖喇嘛,再一次引发国际社会对“西藏问题”的高度关注。
恰逢其时,本周末起,《中国民主转型中的西藏问题》一书在香港由溯源书社出版、田园书屋发行。作者是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现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系任客座教授的知名宪政学家张博树,此书刚刚由他新近完成。
2009年以来,中国四川、甘肃等地藏区连续发生藏人自焚事件。截至2014年2月13日,已有约至少131名经报导的喇嘛、女尼或包括农牧民在内的藏人自焚,其中超过100人死亡,被西藏女作家唯色称为“是近代史上最伟大最惨烈的政治抗议浪潮”。这些藏人的牺牲,更凸显了“西藏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西藏问题是中国民主转型绕不开的重大课题。《中国民主转型中的西藏问题》旨在让读者用较短的时间读完这本篇幅不算长的书,就能把握“西藏问题”的整体,了解最重要的史实,理解最关键的环节和“西藏问题”演变的来龙去脉。
由於中国大陆境内的信息封锁,与“西藏问题”有关的许多历史、现实真相是国内读者(包括那些处於重要岗位的党政官员们)所不了解的,该书着力於填补这方面的认知空白。
该书明确地指出,首先,“西藏问题”是人权问题。中共的马列主义无神论意识形态和崇尚“阶级斗争”的社会政策,曾给藏区僧俗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其次,“西藏问题”既是人权问题,又是制度问题,中共的一党专权制度造成了少数民族自治权利的被侵害;第三,“西藏问题”还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它不仅限於1951年中共全面控制西藏、一党专权制度造成的冲突,而且带有传统意义上民族冲突的性质,实际上是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冲突在特定时空背景和历史演进中的混合。第四,“西藏问题”不仅反映当下,而且和中国未来相关。在中国民主转型成功的条件下,西藏问题的解决将有助於未来中国宪政民主制度和人权制度的建构,也有助於未来中国作为多民族统一国家民族关系的整合和国家结构的重构;而如果中国民主转型失败,西藏问题则可能意味着大麻烦的到来。
作者张博树系宪政自由主义者,对中共党国体制持一贯的批评立场,但就“西藏问题”而言,他的着述的努力方向之一却是深入挖掘这个话题所蕴含的巨大历史张力,包括毛泽东的乌托邦社会改造工程在藏区实施的初衷与其悲剧性後果间的历史反差。作者认为,历史是复杂的,对历史行动者的定位、行为动机、行为後果等,都要放到特定的历史语境内去考察,才能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纵观全书,他的着述的意向是实践性的,作者强调:“我们要为西藏的未来、中国的未来寻找出路。我不认为‘西藏独立’是可行的,尽管在宪政自由主义(而非反殖民主义)意义上,这种‘独立’诉求并非全无根据。但,我们必须面对现实。不管人们愿意与否,‘西藏问题’与中国民主转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民主转型成功了,‘西藏问题’和其他少数民族问题自然有望解决;中国民主转型失败了,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国所有民族都不会有好日子过。”
《中国民主转型中的西藏问题》的出版是作为溯源书社“中国转型建设文库”的最新一种推出。“中国转型建设文库”已出版有《胡耀邦与中国政治改革》、《赵紫阳的道路》、《朱厚泽文选》等现实性、历史性意义兼具、引起广泛关注的着述。
作者张博树,1955年出生於北京,1991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学位,在该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近20年,因坚持独立政见、坚守学术尊严而不容於当局,於2010年被辞退,旋即失业。2012年赴美,现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访问教授。近年来的主要学术专着均在香港出版,包括《从五四到六四(第一卷)》(2008)、《解构与建设》(2009)、《我与中国社科院》(2010)、《中国批判理论建构十讲》(2010)等;还主编有《胡耀邦与中国政治改革》、《赵紫阳的道路》、《朱厚泽文选》等。
【供稿:信息自由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