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院前法律顾问高洪柱(Harold Koh)今年4月在纽约大学法学院发表了独具见解的讲演,帮助填补了事件描述留下的空白[i]。不过,陈光诚回忆录的发表,和2016年大选竞选活动升温 刚好撞车,肯定会给美国政治火上浇油。书中,他将回应希拉里含沙射影的批评以及她的说法:她的部属“每一步都是按照陈光诚的要求做的”。
当时的问题是,陈光诚被中美双方夹在中间,要想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确实非常困难,这也可以理解。我目 睹了他的为难处境。当时,谈判正在进行,法律顾问高洪柱把电话打到纽约,问我能否向陈光诚就下一步如何做提供独立建议,看他是愿意留在美国使馆内得到安全 保护,还是接受带有风险的方案,留在中国学习法律。当陈光诚被问到他有没有可以信赖的美国朋友,他提到我的名字。
在陈光诚离开美国使馆前往医院暂时停留前,孔杰荣与他在电话中进行了交谈。
实际上,在陈光诚决定离开美国使馆前往医院暂时停留之前,我接了美国使馆两通电话,跟他们交谈了很长时 间。4月30日,高洪柱和其他官员向我介绍情况后,我与陈光诚在电话中谈了很久。他希望留在中国学习法律,但不断强调他实在害怕,下不了这个决心。因此我 们决定,既然他担心,且不是没有根据地担心,他就应该留在使馆内。但是转天,我接到第二个电话。被美国官员劝说了一整天后,陈光诚似乎愿意考虑离开使馆的 可能性。而此前,我与这些官员进行过一番交谈,他们受到来自奥巴马总统本人的巨大压力,毫无疑问,他们当时不断敦促陈光诚“作出正确选择”,以便结束外交 僵局。 助理国务卿坎贝尔(Kurt Campbell)甚至试图逼我按照他们希望的口径向陈光诚提出建议,但我没有理会。 希拉里·克林顿在回忆录中这样回忆: “大选年充满政治漩涡,华盛顿一片哗然”。
鉴于陈光诚的态度转变,我们第二次长谈结束前我说,如果奥巴马总统愿意发表一个有力声明,表示会对陈光 诚的命运表示持续关注,我就会支持他离开美国使馆的意愿。经过两天我没有接到任何消息,两天后,我才收到通知,而此时陈光诚已改变主意,不想留在中国学习 法律。危机不断膨胀,而我则被要求提供解决方案,邀请陈光诚到纽约大学法学院亚美法研究所担任访问学者。
至于中国方面对于陈光诚一开始何以逃入美国使馆,以及接踵而至一系列危机的迥异看法,我们至今不得而 知,将来也恐怕很难知道。中国现任驻美大使崔天凯是一个很能干的人,陈光诚案件中他担任中方主要谈判代表。希拉里在回忆录中从美方角度叙述了事件的过程, 但我们无法指望崔天凯会对此公开发表详细评论。
不过,如果崔大使可以至少利用陈光诚在华盛顿居住期间, 与他私下交流“革命经验”,那自然好。但是,鉴于崔天凯本人和中国政府都拒绝接见陈光诚,并反对他去年的台湾之行,担心他赴台可能产生政治影响,我们也就 不能期待崔天凯对陈光诚定居华盛顿表示欢迎。我们只希望,将大本营移至华府后,陈光诚的影响力以及揭露中国违反人权的工作,能比现在发挥更大作用。
(bbc责编:横路)
此新闻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