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天理难容? ——评新闻出版总署最近的两大恶行
吕耿松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最近两天连续犯下了两宗弥天大罪:8月9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电话通知独立中文笔会作家、中国海洋报浙江记者站站长昝爱宗先生所在的中国海洋报社领导,以及国家海洋局主管中国海洋报业务的科技司、海洋局办公室到新闻出版总署开会,拿出昝爱宗公开发表的一些文章,指昝爱宗在海外发表文章,不适合当记者,要求中国海洋报社整顿昝爱宗所在的中国海洋报浙江记者站,解除昝爱宗的记者职务。次日,中国海洋报社下发2006年第16号文件并送达杭州,文件只有一句话:"经研究,昝爱宗同志不再担任浙江记者站记者职务"。也就是说,这份由新闻出版总署幕后操丛的文件有可能砸掉昝爱宗先生的饭碗,残忍地剥夺他的生存权。8月10日,由江泽民的歪理邪说汇编而成的《江泽民文选》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绿灯放行下出版。且不说这棵大毒草的将荼毒13亿中国人民,危害中华民族,单说它的出版费用就耗费了大量的民脂民膏。据报道,江苏省第一批《江泽民文选》20万套,已摆上新华书店各销售点。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市161个销售网点共发运文选近15万套。北京市新华书店各门店提前一天布置专柜,北京发行集团对发行的各个环节进行周密安排,首批10余万套也全部上柜。仅三个省市,就有45万套《江选》上柜,在全国。恐怕不会少于500万套。如此高昂的成本,可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哪!
我认识昝爱宗不久,以前我知道他是《杭州泡泡》一书的作者。该书表面上看是展示杭州人喜欢泡酒吧、泡茶馆、泡咖啡厅的懒散的生活习惯,实际上是批判"三个代表"们给中国带来的精神危机。昝先生是个文弱书生,但他那瘦弱的躯体里释放出来的能量远远超过了篮球明星姚明那样的巨人。他思想活跃,文笔犀利;他毅力坚韧,意志如钢。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是独立中文笔会会员,是著名的自由主义作家。他的作品,不但内容深刻,而且文采飞扬,与江泽民那些平庸的说教比,不知道要胜出多少倍。然而,在中国,金子与废铜却在同一天遭遇到不同的命运:金子被葬在地下——昝爱宗恐怕再也不能在他热爱的中国媒体上发表文章了,而废铜却放上了金架——《江泽民文选》也许会在短期内泛滥成灾。
昝爱宗是由于替教内兄弟说公道话才遭此廹害的。7月29日下午,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政府暴力拆除在萧山区党山镇车湾路村的一村民基督教聚会的教堂。该教堂是由当地众多教徒集资建造的。在强拆过程中,发生官民冲突,五十多名教徒被关押。官方喉舌《杭州日报》、《萧山日报》等颠倒是非,报道说:"7月17日凌晨起,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煽动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在没有办理任何土地报批手续的情况下,擅自在党山镇车路湾村农民集体所有承包地上强行突击抢建一处占地3.99亩,面积820平方米的非法建筑。事情发生后,党山镇、村两级对有关人员进行教育和劝导,并向全镇群众发出公开信。区国土、建设等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和《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法规进行了政策宣传。但这些人员对此置之不理,仍然我行我素。""29日下午1点30分左右,在非法建筑工地现场,区国土、建设部门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再次对有关人员进行劝导和教育。2点35分,施工人员撤出后,依法将非法建筑拆除","当非法建筑被拆平时,围观的群众都拍手叫好。"官方的报道与昝爱宗从教内兄弟那里了解到的情况大相径庭。凭着一个记者的良心,昝爱宗感到有必要澄清事实真相,便于8月1日下午,发表了《请浙江省调查萧山暴力拆除基督教堂"7.29事件"并公布真相》一文。这样的文章自然没法在共产党霸占的中国媒体上发表,只好在海外媒体发表。这样一篇要求说真话的文章,要求调查事实并公布真相的合理要求,却激怒了中共当局,从中央的新闻出版总署到地方的公安机关,多层次跨部门地对昝爱宗进行不择手段的廹害,这真让人感到不可思议:难道中共真的脆弱得象稻草人一样,经不起任何考验了?!
当局廹害昝爱宗采取了惯常的做法:砸他的饭碗。中共自己制定的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劳动权、工作权。劳动权、工作权就是公民的生存权,是一个自然人延续生命的最本的条件。中共当局在国际人权会议上口口声声说,中国人民享有生存权。但它动辄就砸人家饭碗,间接地剥夺他人的生存权。间接剥夺生存权是一种比直剥夺生存权更为恶劣的手段,它慢慢地把人累死、困死、饿死,而且饿死不仅是一个人,而是一家人。这好比中世纪欧洲的宗教裁判所,用文火慢慢地把人烧死。所以,砸饭碗是一种最残忍的手段。目前,中共就是用这种手段来廹害异议人士的。不管你是体制内的还是体制外的,只要你对它的专制统治有异议,它就砸你的饭碗,这也成了它维持专制统治的拿手好戏。
邓小平当年在江西当钳工的时候,听说林彪死了,他长长地舒了口气,说:"林彪不死,天理难容"。那时他的饭碗并未被砸,他还有工作,还可以生存,只不过没有官当罢了。现在呢?现在一个人一旦饭碗被砸,什么都没了。什么叫天理难容?这才是天理难容!
(原载《民主论坛》2006年8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