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即时新闻
穆正新:雷锋的新衣
日期:2/24/2008 来源:网络 作者:穆正新

穆正新


雷锋的新衣,类似国王的新衣。只有经历过党的长期教育和思想改造过的人,才能看见它的美丽。面对不穿衣裤的“英模”,我们肉眼凡胎的人看见的是他赤裸的原形。但一些“吃雷锋饭”的人,例如季增等雷锋剧照的拍摄者们,能看到美丽的新衣,且仅仅看到了新衣。

以下这幅照片是雷锋生前所在沈阳军区工兵十团的宣传干部季增拍摄的。该团于1961年冬举行野营拉练。这幅照片应是在这次拉练中拍摄的。

若从爱护雷锋形象的立场出发,这幅照片本不应该被公开。因为它对雷锋形象明显不利。以常态的目光观察,这幅照片展示了一支很糟糕的队伍。图中雷锋和他的单位作风散漫、纪律松弛。用解放军部队内的习惯话语讲,这是个“稀稀拉拉”的单位。雷锋是个“稀拉兵”。读者先别怪我对雷锋不客气,往下看你自己也会赞同我的说法。先让我们认真一点观察这张照片。

一、雷锋的行军背包打得不合格。

中国人民解放军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视叠被子打背包的军队。该军在其他方面也许落后于外军,但在被子和背包上的功夫绝对技压全球。标准的解放军行军背包,叠得方方正正,背包带三横压两竖,抽得结结实实。上面再别上一双军鞋或者一把工兵锹,透出一股干练利落能征善战的精神劲儿。让人见了不得不赞。

但在照片上的这支队伍中,我们看不到工整结实的行军背包。考虑到这是冬季在中国东北行军,战士们要携带较多防寒衣物,难免使背包尺寸偏大,还有些鼓鼓囊囊。因此雷锋边上那几个兵的背包可以算合格。但是雷锋的那个背包还是不行。他那个背包,根本没有按照规范去做。单从外形上看就不像军用行军背包,更像是进城农民工的铺盖卷。具体衡量起来,雷锋的背包有如下问题:

1、白色部份外露。我们知道,白色增加军事目标的可识别性,不利于部队隐蔽行动。部队对行军背包的要求是,在折叠被子衣物的时候将白色部份叠在里面,只让深色被面露在外面。打好的背包应该基本不见白色部份。但雷锋的背包在折叠时显然没有认真按规定做。致使白色部份外翻暴露。

2、尺寸过大,形状不规整。正规行军背包要求捆扎时背包带“三横压两竖”,打好的背包一般不超过肩宽。但雷锋的背包有三竖,显然是因为背包超大,不多加一竖就捆不住。从画面上也可看出,他的背包比其他战士的大不少。按理在同一个部队同一个被服发放标准下,雷锋的背包应该和别人一样大才对。为什么会超大?无非是两个方面因素:一是个人细软物品带太多,二是捆扎不用功,才撑出一个超大背包。解放军出于实战需要,对行军背包尺寸有严格规定。我们知道,实战中士兵经常要通过灌木丛、堑壕、铁丝网、地道、暗沟、建筑物废墟等窄小复杂的空间。体积大的背包会妨碍士兵行动,也增加暴露的机会。雷锋的背包不但体积超标,形状也不规整,角上居然还伸出“招风耳”。如果部队要演练“隐蔽通过敌封锁线”一类项目,雷锋的背包比较麻烦。他可能需要战友替他拨开树枝或者撑起铁丝网,否则跟不上队伍。

3、开口朝天。行军背包要求捆扎紧实,背在身上时开口朝下。这样能使背包在雨雪天气中有较好的抗湿功能。而雷锋这个背包一张大嘴朝天,“久旱禾苗望甘霖”的架式。如在雨中行军(这是野战应有情况之一),别人的背包可能只淋湿小部份,而雷锋的背包恐怕要大部湿透。重量倍增不说,到了宿营地后他还得用体温去暖湿被子。

照片上的雷锋,行走姿态和精神面貌都不错。政治上好看,但军事上不合格。他是个“银样蜡枪头”,中看不中用。就他这付模样,下达口令“跑步走”一百米,他很可能出洋相。挂着那样一个铺盖卷,雷锋没有二、三十秒时间别想颠到终点。到了终点以后十有八九他还得转回头,沿路抱被子捡东西。到了实战情况下,那就不仅仅是出洋相的问题了。就雷锋这素质,若在实战行军途中突遭敌人空袭或者伏击的话,他很可能进入首批烈士名单之中。

以上是用“普通一兵”的标准去衡量雷锋。决无苛求之意。试问,要求解放军战士按照标准叠被子打背包,能算是苛求吗?打个标准行军背包并不是高难技术。新兵蛋子经过几个星期训练都能做好。而照片上的雷锋挂上等兵军衔,说明这是他入伍的第二年。当兵一年还打这种背包,说明雷锋不是一般的差劲。要知道,普通大中学生参加军训,经过一两周后打出的背包也比雷锋那个强。可见雷锋这个人做秀表演还行,正经本事拿不出手。中国人民辛苦纳税供养这种“松包战士”,实在是浪费。

二、更为军纪所不容的是,雷锋等弃枪行军。

上面所提的背包问题,尚属作风问题。但弃枪行军则是严重的违反军纪的行为。武器对士兵、对军队的意义,即便没有当过兵的人也知道。军队怎能离开武器,战士怎能不带枪?照片上的部队在举行野营拉练。野营拉练是解放军不分军种兵种都适用的训练项目。解放军在在1990年代以前很重视这种训练。这不仅仅是由于解放军传统的陆军思维十分浓厚,更重要的是这种训练的确能增强干部战士的体能以及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参加拉练的部队,不管你是汽车运输兵还是水兵,一律比照步兵分队的标准配带武器行装并核定负重(20公斤以上)。谁也不得借口本单位不是步兵分队而减轻负重。拉练途中往往还要进行步兵战术和战斗动作演练。因此轻武器是必带的。除了炊事报务等需要背负其他设备物资的人员外,人人都必须携带枪支弹药。标准严一点的还要背手榴弹。

仔细辨认照片上的行军队伍,你只能找到一支枪,它由雷锋右后侧的那名战士携带。与雷锋并排的这名战士,身上挂着子弹袋,枪却不见了。而雷锋本人更不像话,不但不背枪,连一粒子弹都不带。是部队没有给雷锋发枪发子弹吗?也不是。我们都知道,雷锋手握钢枪英姿焕发的“英雄照”正是他最主要的形象之一。还有一首歌唱什么“接过雷锋的枪”。但现在他那支枪到哪里去了?你看照片上的雷锋,无枪一身轻,两手攥空拳,直着脖子唱大歌。这算哪路兵?据我们所见过的革命电影,即便是汉奸二狗子们行军,至少也拖一条三八大盖或者挎把王八盒子什么的。而雷锋同志竟然手无寸铁。难道他靠革命歌声去杀敌?他这模样根本和“战士”、“士兵”扯不上边。说他是个走江湖玩杂耍的还差不多。

行军部队与武器分离,决不是小问题。这样的队伍实际上已经不能叫军队了。如果你在战场上见到穿军装不带武器的队伍,十有八九是战俘。像照片上这种部队,其战斗力已接近战俘。一旦遭遇伏击,十来个敌人就能把他们整个连抓俘虏。

连行军水壶都懒得背

此外,照片上雷锋以及周围几名士兵中,只有一人背着行军水壶。雷锋和其他人都不背(行军壶按规定右肩左胁佩挂,容易辨认)。不背行军水壶也是违反纪律的。野战行军,水壶依规定是每人必须携带的装备。从实战观点看,水壶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它是保障士兵战场生存的重要装备。部队行军,不管天气冷热也不管路途状况,凡是规定要带的东西一样也不能少,少了就是违反行军纪律。虽然不背行军水壶错误不如弃枪那样严重,但违反军纪的性质是相同的。

雷锋等人的枪还有水壶等弄到哪里去了呢?也不用猜,准是都扔给汽车拉走了。这是一些部队野营拉练中常见的偷懒取巧现象。我们知道,负重长途行军十分辛苦,战士们难免有怨言。而解放军举行拉练就是要藉助这种艰苦行程来锻练官兵的体能和意志。减除战士负重既达不到锻练目的,更不符合实战要求。特别是放弃武器,是绝不能允许的。解放军的条令规定军人必须爱护武器,在战斗中不得遗弃武器。行军纪律要求战士按标准携带装备,枪支弹药不得离身。拉练指挥机关更是三令五申要求参练的部队不得擅自减轻战士负重,把东西交由车辆代运。尤其禁止把枪支弹药扔给汽车去拉、造成人枪分离的现象。

虽然是明令禁止,解放军有些管理松散的部队还是会放纵,干部们私下允许战士把部份行装甚至枪支弹药卸给车辆。虽然这种放纵散漫的现象在解放军拉练中时有发生,但是胆敢像雷锋所在单位这样,放纵到四、五个兵只剩一条枪的恶劣程度者,仍属罕见。要知道,胡传魁的队伍十几个人七八条枪,持枪率也比这高。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支中国的正规军,但其军纪之松弛甚至超过杂牌部队。这是令人惊讶的现象。若以解放军正常的纪律要求,该单位的干部非受处分不可。若在战时,还要遭到更严厉的军法处置。

雷锋日记中专门有一篇表达他对枪的感情:“人民给我这支枪,我一定要好好保管和爱护,向党和人民保证,决心勤学苦练,定要练出真正的硬本领,坚决保卫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保卫我们伟大的祖国,随时准备给侵略者以致命的打击。这支枪是我的,是革命给我的!要想从我这里夺去,我宁愿战斗而死!”

这段动听的言词和照片上的雷锋的行为对得上号吗?背枪行军才不过辛苦一点,他就不背了。还提什么“我宁愿战斗而死!”呢。他甚至懒到连只水壶都不愿背。这种松包懒骨头遭遇到敌人时表现决不会好。面对敌人时他最有可能做的就是早早把枪扔了,然后像照片上那样唱着歌走进对方战俘营。雷锋日记上写什么,那是给领导看给报社发表供全国人民学习用的。跟他自己行动无关。雷锋知道自己该干的事:唱唱歌,比划比划样子,当个让毛主席满意的好战士,那就行了。

三、滥部队里出英模

以雷锋所在部队这等涣散稀松状态,可为全军垫底。但这样的部队里竟然冒出名扬全国甚至欲向海外出口的超级英模。在其他军队看来这个现象也许不可思议,但在解放军里这算正常。你如果有机会私下和部队官兵交谈的话,他们很可能会对你说:不奇怪。往往就是那些平常工作比较差劲的单位,才会下功夫搞英模。

应该说,解放军各单位里的干部多数比较务实。他们整天忙忙碌碌穷于应对各种任务指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但也有些干部心眼比较灵活。这类干部们不甘于辛苦忙乱的“碌碌无为”,希望找点捷径出成果。在解放军这种高度讲政治的部队里,最易成功同时获益最丰厚的当然是政治成果。因此有些干部爱下功夫去揣摩“中央精神”、“上级意图”等名堂。然后根据政治风向去树典型立标杆,盼望得到上级重视。七弄八弄一旦搞对了题,一炮打红,那就太值了。雷锋事迹,就是该部队以学毛著颂毛恩的系列表演迎合了林彪主持军委后大树毛泽东权威的需要,一举中了头彩。

一个部队只要出了英模,该部就算上了等级打了保票。从此后只要不出大事故,各方面工作就算差劲一些也不影响其“先进”地位。因为上级比自己更热心保典型护标杆。部队的资金设备技术人才等等资源会向该单位倾斜。上级机关人员会经常来帮助“总结先进经验”。很平庸很滥的工作会被写得十分出色。没有做过的“先进事迹”也要被设法“总结”出来。对于负面状况,领导总会“以大局为重”,以“爱护”的态度处理之。“批评教育”会有的,但没人愿意、也没人胆敢砸掉一面全军性甚至全国性英模招牌。总之标杆一红,一通百通。大事故别出,“小”问题无碍。“滥部队里出英模”就是这个道理。

我不能说解放军里的英模单位个个都像雷锋所在部队那样滥。但我可以说“滥部队里出英模”现象绝非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这里很现成的就有另外一例:

2005年,中俄军队在中国山东半岛举行“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演。中国参演部队弄虚作假闹出一起丑闻。参演的解放军第十五空降军所属部队为了保证部队伞降成功,擅自减除伞兵空降负重指标。部份中国伞兵不带枪、空着手降落。部份士兵虽然带了枪却不带弹药。枪上的弹夹是空的。该部队伞兵降落地面后才集合前往指定地点领取枪支弹药,然后发起“凌厉”的攻势。此技巧令俄方相当鄙视。在现场采访的俄国媒体将解放军的丑闻曝了光。后经BBC等国际媒体转发后成为国际性笑话。解放军这种新奇技巧必定让各国军界“刮目相看”。全球首支空手空枪的“空”降兵从此诞生。我想台军闻讯应该也会“殊甚欣慰”。看来对抗解放军空降再不必兵戎相见了。反正从天上落下来的毕竟都是“非武装人员”。台军怎么好意思武装到牙齿去欺负一些“手无寸铁”的远方来客?届时只需在空降场所周围设立登记处,派少量警察协同红十字会慈济会等人员前往迎候解放军,同时分发被褥洗漱用品以及《日内瓦战俘公约手册》即足矣。

创造这一里程碑事件的部队的前身,不是别人,正是志愿军第十五军,编造了著名的“黄继光堵枪眼”奇闻的“英雄部队”。

四、“政治一俊”的威力

这张照片对帮助理解“雷锋现象”很有意义。照片上的雷锋,明显有辱“普通一兵”称号。而发表这幅照片的季增,是雷锋照片的主要作者。由于对塑造雷锋形象的贡献,他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按理说这种“吃雷锋饭”的人绝不会故意抹黑雷锋形象。他本来应该阻止有损雷锋形象的照片曝光。但这幅照片却经他之手公诸于世。这比较讽刺,似乎还有些费解。要理解这个现象,必须从解放军那高度的“政治挂帅”传统出发加以解释。

你若忽略军事标准,单从中共政治宣传的角度出发,就会觉得这幅照片的“正面”意义很充足:雷锋脸型端庄英俊,意气风发,动作坚实有力,形象十佳。再配以当事人在“唱革命歌曲”标题,很红很革命。政治上很好看。这就够了。党的宣传要的就是这一点。至于其他方面怎么样,并不值得关心。最重要的是,这个人是“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他对当年毛泽东有很高的政治价值。他在政治上的“一俊”,足以遮蔽百丑。

雷锋的“政治一俊”,是他对毛泽东不遗余力的感恩与表忠。这是当年毛泽东急需的。庐山会议后毛泽东指派林彪主持中央军委,用意就是在解放军中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林彪心领神会大力掀起“活学活用”毛著的热潮。解放军各级奉命培养“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份子”。雷锋肉麻的颂毛日记以及雷锋所在部队以他为模特摆拍的“学习毛著”系列剧照,非常准确及时地迎合了毛泽东的需要。尤其是雷锋坐在驾驶室里“学习”毛选的剧照更聪明地将毛的书寓意为“方向盘”。这种概念对毛泽东太有用了。雷锋一举成为“毛主席的好战士”,飞黄腾达。

雷锋政治上的这“一俊”,轻易地盖过了他的种种缺陷,也使得季增等“吃雷锋饭”的有功人员失去了理性的判断能力。他们只知道以政治标准衡量雷锋。在他们眼前,雷锋“政治先进”的光环自动屏蔽了其他种种丑态。这就是“吃雷锋饭”者真心爱着雷锋却又抛出损害雷锋形象照片的根本原因。

如果谁还不清楚政治洗脑会有什么不良后果的话,不妨仔细看看季增等同志的症状。


2008年2月23日


相关新闻
雷锋捐款假案(3)
雷锋捐款假案(2)
雷锋捐款假案(1)
大跃进中的中国知识界
八国联军是怎样在天津搞拆迁的
输给时间 赢得历史
不堪回首 我和章含之离婚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