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首页 > 网络文摘

 

长平:以公民责任心重建家园
日期:5/26/2008 来源:路透 作者:长平

长平


“5.12”地震以来,举国哀恸,万众一心,天下诸事,惟此为大,悲伤的泪水和感动的泪水一起流淌。迄今已逾6万同胞永辞人世,瓦砾堆下未能获救者生还机会日渐渺茫,救灾重点转向安抚生者和重建家园,社会也将恢复多元常态,大多救灾者会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灾民则将面临带着永久创伤的漫长余生。如何在社会常态中重建家园,是一个有待回答的问题。

灾难是一个聚光灯,照亮了人世间最惨痛的遭遇,也唤起了人性中最大的善良。那些舍身护子的父母,那些勇救学生的老师,那些冒死前往灾区的志愿者,那些废寝忘食的援救、医疗等专业人士,那些历尽艰险报导灾情的新闻记者,以及那些忘我奋战在一线的政府官员,尤其是那些互相救助的灾民,他们身上闪现的人性光辉,是这十多天来人们面对自然界残酷一面时最大的慰藉。然而,我们也必须有勇气面对人性中另外的东西。

前几天,对于学校教学楼建筑质量的质疑由受难孩子的亲人们再次点燃。随後,质疑的声音又转向善款的使用和监督,转向心理援助志愿者的专业能力,转向一些企业家的行善动机。日前,四川省纪委就媒体对救灾帐篷被挪用事件进行调查後认为,“确实有部分经过非法渠道流入了成都市场”。我相信更多的质疑和反思还会出现。同时,更多的难堪情状也会发生。比如,灾後物资匮乏,有人囤积居奇;有些灾民因亲人未获及时救援,产生怨愤社会等非正常情绪;在感人的救助高潮退去之後,诈骗、抢劫、贪污等犯罪活动也有可能出现;等等。

有人希望那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局面能够始终如一地保持下去,出现不同的声音就失望愤怒,不知这些人在面对真正的不良行为时会怎样反应。事实上,哪怕是出于良好的愿望,过度反应也会形成一种社会破坏力量,对于灾後重建有弊无利。在漫长而复杂的重建过程中,不能仅靠一腔热血,不能仅靠钢铁意志,更不能靠排斥异己,我们应该坚持的是一个现代公民的责任心,这种责任心是以良知、理性、法治、民主等现代公民观念为依托的。

在此次地震救援过程中,和国家未来的希望最紧密相连的有两件事情:一是民间力量迅速的自发启动,一是设立国家哀悼日并降半旗致哀。政府无疑是救灾的主导力量,其原因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是人民养活了你们”。而民间力量是公民社会中一个重要支柱,它一方面可以弥补政府行为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督促、监督政府做得更好。而为普通的甚至不知姓名的死难者降半旗致国哀,最大的意义也是对公民社会的确认,即承认人和人之间有平等的生命权利,无论他们的地位高低、财富多寡、思想左右,任何人的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

因此,我首先要对灾区的朋友说,人性是复杂的,社会是多元的,无论发生什麽事情,你们都要坚持平常的心态,坚持你们已经表现出来的勇敢和善良。我也要对更多的人们说,对于不同的声音要有一个现代公民最起码的宽容态度,惟其如此才能讨论出更多建设性的意见来;对于任何违规违法行为,都要通过充分揭示、理性呼吁和法律制裁等途径来解决,而不是道德审判,群辱群殴。坚持公民责任心,才能更好地重建家园。(完)


作者长平,资深媒体工作者、时评人。(转自路透中文专栏)


相关新闻
不要民粹主义 也不要精英主义
公共事件和社会思潮座谈会纪要
多难如何兴邦
海明律师犯的法律错误
奥运对中国意义何在?
丑陋的中国人拒绝丑陋
钱理群:不能遗忘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