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首页 > 网络文摘

 

十年砍柴:在皇家的鱼塘里钓鱼
日期:11/2/2009 来源:网络 作者:十年砍柴

朱元璋定鼎南京后,吴越一带的富翁谁也不敢看不起这个游方和尚出身的皇帝,争先恐后来拍权力的马屁,以求能平平安安活在新朝,其中包括江南一带的首富沈万山。-----他不仅赞助朝廷修建南京城墙,还提出犒劳王师。这种“赞助”说白了就是主动向新权贵交保护费买平安。谁知道朱元璋找茬说他一个土财主竟然要犒劳皇家的军队,居心何在?把他充军云南,万贯家私自然也就给官家抄没。

皇帝是整个国家最有权的人,因此他说什么都有道理,借用吴思先生“元规则”的理论,大明的“元规则”就是朱元璋创立的,你沈万山最有钱再本分,人家也有理由让你入罪,并剥夺财产。

中国传统社会里,说一个官员贪婪,那么他一定鱼肉百姓。但若理性地分析历史,中国几千年来,设官牧民,就是为了“鱼肉百姓”,而不是如现代社会政府受纳税人雇佣为其服务的。百姓以土地为食,官员以百姓为食,食物链就是这样的。官员的总头目是皇帝,那么皇帝的食物范围最广,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因此,鱼肉百姓只要不太过分,被“鱼肉”的人也会觉得正常,若稍稍减轻“鱼肉”的程度,那么就会有人跪下来谢主隆恩了。

秦以前,天子封土地,建诸侯,采取的是“承包制”,天子、诸侯、大夫各有自己的“鱼肉”范围,自家的东西当然格外珍惜,所以“鱼肉”起来当然讲究艺术,多数人不会干竭泽而渔的蠢事,所以孟尝君能接受冯谖的建议,免除采邑薛地一些已无偿还能力的欠债者的债务。冯谖如此劝说孟尝君:那些坏账反正收不回来,你要逼得太急,人家干脆潜逃,封地百姓逃亡更划不来,不如送个顺水人情。

到了秦以后,理论上说,各级官员只是皇家委派的管理人员,老板只有一人,就是皇帝,官员贪墨,鱼肉百姓,就是占皇帝的便宜,在皇家的鱼塘里钓鱼。但中国的历代王朝,特别到明清两朝,官员俸禄不高,让各级官员揩一点老板的油,是一种激励机制,所以没有哪朝皇帝会真正反贪。所谓千里做官只为财,人家三更灯火五更鸡,寒窗苦读得来顶乌纱,替皇帝看管那些两脚的牛羊们,替皇家从两脚的牛羊身上割肉剪毛,那点门面上的薪水外,总得让人有更多的好处才行。但牧场太大,牛羊太多,皇帝不可能管住所有放牧人。对每个放牧人----即官员而言,皇家的鱼塘就相当于公共牧地,多数官员都想自己多钓鱼。如果大家都这么想,而皇帝定下的制度又不管用时。那么官员个人钓鱼自肥的积极性就会空前高涨,因为你不钓别人就钓了。

于是在朝廷的正税外,杂七杂八的费多如牛毛,这些“杂费”多数是进了各级官员的荷包,只要不太过分,皇帝只能无可奈何默认这种分肥机制。但多数官员不会讲大局,不会替皇家社稷作长远考虑,那么鱼肉百姓会越来越花样翻新,越来越不顾后果,也就是说渔网网眼会越来越密,每个官员都成了他管辖地盘上的“元规则”制定者。发展到最后,许多地方官会变成根本不需要讲理由的赤裸裸掠夺,要么是明抢。如晋代的石崇那样,简直就是官家豢养的武装劫匪。要么就是构陷,设个局请君入瓮,然后把人家的财物夺走。如《水浒传》中地方官和卢府仆人勾结起来陷害卢俊义,夺了他家万贯家私;如《红楼梦》中贾雨村捏造“拖欠官银”的罪名没收了石呆子的古扇;这些小说中虚构的故事,在真实的历史中一再重演。

如此下去,鱼肉百姓无极限。原来只钓大鱼,小鱼苗还得留在水中养大,到后来看管鱼塘的人一多-----即出现“冗官”现象,不管你三七二十一,到了口中便是肉。如此,就威胁鱼塘主人------皇帝的根本利益了。鱼塘的收成一年不如一年,小鱼苗都被吃钓走了,哪还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而塘中的鱼鳖们不堪其苦,很可能会造反,掀起波浪冲垮堤坝。到这个时候,皇帝就会心痛自家的鱼塘,进行反贪,惩罚看守鱼塘的,要么就解雇原来看管雇佣一批新人。但只要鱼塘里的鱼鳖们处在任人宰割的地位,它们不能制约看守鱼塘的人,那么新的看守会很快变坏。

几乎每个王朝都是这样的,这就是“窑洞对”中黄炎培先生所说的“周期率”。新王朝刚刚建立,看守鱼塘的人还不多,前几任主人比较敬业,能够威慑住各位看守有节制、讲分寸地钓鱼。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讲分寸的平衡一定会被打破,竭泽而渔那是一定的。于是,堤坝被冲垮,鱼塘换了新主人;再建筑新堤坝,然后再被冲垮。。。。。。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下去。


相关新闻
英国普通法与民族精神
陈奎德:败者转胜 胜者转败
从高琨得诺贝尔奖看什么是六十年前的正确选择
从洋枪队到八旗洋枪队
王容芬:回首与反思
方励之:我经历的1949改朝换代
何清涟拨开了云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