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首页 > 网络文摘

 

丁东:悼念李普先生
日期:11/9/2010 来源:纵览中国 作者:丁东



刚才得知,李普先生已于昨天与世长辞。今年已经先后送走了朱厚泽、谢韬、李昌诸先生,如今李普先生又走了。2010年成了中共党内民主派代表人物纷纷谢幕的一年,令人不胜感慨。

李普先生生于1918年,享年92岁,说来也算是高龄。他这一生,可称丰富多彩。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他是新华社通稿的执笔者。1976年10月6日逮捕四人帮,他是奉命接管新华社的领导成员。他最后在新华社副社长位上离休。这些特殊经历如果放在别人身上,足够自我夸耀,也足以换得优裕的生活享受了。但他却不甘于安度晚年,而是重新拾起年青时代对自由、民主、人权、宪政的追求,成为一个令当政者不安的公共人物。我把他和李锐、李慎之并称“三李”。他不但撰写了许多大彻大悟的反思性文章,而且从赵紫阳去世,《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遭到查封,到重判刘晓波,一系列公共事件,他都挺身而出,表明态度。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在《零八宪章》首批签名的303位大陆人士中,李普是最年长的一位,也是在大陆官位最高的一位。就凭这一点,也应载入史册。

我和李普老最早的接触是10年前。当时记者高勤荣因揭露运城假滴灌工程,触怒山西当局,蒙冤入狱。高的妻子找戴煌求援,戴煌先生找我商议怎么在媒体上出声。戴煌说,我们找李普、沈容夫妇领头,他们资格比我老。于是第一次到李普家拜访。当时李普、沈容十分痛快,马上同意领衔签名,很快在《南方周末》发出了声音。

后来,我和李普夫妇越来越熟。知道他和李锐、黎澍三人关系最好,都是湖南人,都是党内思想活跃有独立见解的知识分子。黎澍是个先知先觉的思想家,可惜死得太早,没有看到冷战结束的好戏。

2005 年是李锐88岁。李普见我策划了《怀念李慎之》文集,于是提前一年找我策划《李锐米寿文集》。当时请到他家里商议的还有曾彦修、邵燕祥二位先生。曾老做过高官,他主张成立一个高级别大阵容的编委会,把一些做过高官又认同李锐的人都拉进来。我提出低调行事,免得事没做成,就被官方干扰。我童言无忌,当下引起了曾老的不快。当时李普和邵燕祥先生以和事佬的态度劝曾老息怒。劝走了曾老,我们决定私下征文,最后以李普和我二人为编者,编成《大哉李锐》一书,在徐跃、邓伍文等人协助下,终于在香港出版。

山东画报《老照片》编辑张杰知道我和李普很熟,让我找他组稿。在李普老商议米寿文集时,他顺手拿出沈容刚写的一篇文章《热闹的月坛北街》让我一阅。我读后眼睛一亮。文章不但有涉及毛泽东和陈小姐及张玉美的秘辛等独家史料,而且娓娓道来,从容不迫,文笔十分老道。我马上对李普沈容二老说,这样的文章,我来安排发表,有相关照片的,发《老照片》,没有照片的,发《温故》。接着,我又帮助沈老联系出书,最后确定由我妹妹丁宁担任责编,以《红色记忆》为书名在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当然,某些秘辛作了技术处理。不幸的是,就在此书付梓之际,沈容病逝。她只看到清样,没看到样书。沈容去世后,北京市的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竟以此书没有履行送审手续为由,不准发行。李普只好找到当时担任北京市委副书记的龙新民斡旋,沈容曾经是他的上级领导,才算让此书与读者见面。后来,此书又在香港出版,李普在后记中对我表示感谢,我说发现了沈容。

和李普先生接触,我始终感觉他是一个性情随和,平易近人的老者。他长我三十几岁,当面还称我丁东兄。但在反抗专制,声张正义时,他却是一个旗帜鲜明的战士。可惜,在中共党内,这样的老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相关新闻
新华社前副社长李普病逝
言论自由,从我做起
廖亦武:无拘无束演出的感觉真是太好了
高耀洁新书揭爱滋疫情真相
中国特色的“被喝茶”
打起火把照亮人生—刘燕子印象
冉云飞:中国NGO六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