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jing Spring 欢迎光临 北京之春   快速通道 月刊首页 - 《北京之春》月刊 - 资料文集 - 北春新闻中心 - 订阅与支持 - 首页

 推荐新闻
· 周晋:也谈“亚投行”与.
· 专访香港占中学生领袖周.
· 《纽约时报》中国权贵家.
· 张千帆:寻衅滋事、刑法.
· 严家褀: 胡锦涛的青年时.
· 1933-1934年:共产党员�.
· 共産完了是共妻--必须.
· 新矛盾论:矛盾律的科学.
· 中国人的“爱国”怪现象
· 流亡的良心:从索尔仁尼.
· 余晓平: 中共高官为自己.
· 茉莉: 经典给我的馈赠
· 中巴经济走廊是令中国纳.
· 1万亿!中国央行“放水�.
· 余英时:习近平统治系统.
· 梁京:高瑜的噩梦能否成.
· 中国股市面临史无前例的.
· 丁子霖: 高瑜案的警示
热点新闻
<> 胡平在为刘晓波获诺奖举行的酒会上的讲话
<> 中国经济退潮速度远超预测
<> 胡平:“六四”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
<> “阴谋论”流传 王乐泉“阴谋”新疆75事件
<> “六四”遗孤已长大成人
<> 胡平:柏林墙的随想
<> 胡平:也谈李庄案
<> 胡平:温家宝高调纪念胡耀邦说明了什么
<> 村民走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
<> 谁是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
  图片新闻


四川维权人士陈云飞被批准逮捕


网友质疑黑龙江庆安县火车站警察击毙旅客


丁家喜夫人代领第一届“公民力量奖”的答谢词


台湾达赖喇嘛基金会为尼泊尔地震受难者办祈福法会


缅甸果敢战斗持续政府军被指抢掠奸淫妇女


《中国未来版图》吓死人


新疆六维族人被指涉恐被射杀 五一前反恐大清查


尼泊尔地震后,中国旅客记录撤离真相


广东上千工人劳动节游行遭千警镇压


“良心犯”子女将在美成立属于自己的公益组织


外逃加拿大前中共高官之子程慕阳正申请“难民”身份


习近平温家宝家人 投资王健林细节曝光


广东东莞数千工人游行示威


泰国再度发生维吾尔人逃亡事件 仍有8人在逃


第十届族群青年领袖研习营新闻特稿


4·29全国各界人士追思祭奠林昭遭到当局管控打压


尼泊尔地震致数名西藏难民死亡多人受困

新闻首页 > 网络文摘

 

程映虹:腰斩“富强”的背后
日期:2/20/2014 来源:本站 作者:程映虹

中国舆论界最近推出的“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中第一条是“富强”,我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了异议,因为富强无论在语义上还是在实际生活中都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物质指标,难以用来作为一个社会在精神、道德和制度层面的基准,即所谓价值观。

纵观世界,很多国家都追求富强,但这和把“富强”宣布为国家的基本价值观来“践行”是两回事。可以说,“核心价值观”中除了“富强”是中国特色外,其余不但是都是普适价值,而且并不反映特定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从这个角度,把“富强”放在“核心价值观”的首位,恐怕还是体现了“中国特色”和“普适价值“之间微妙的关系。

我后来发现,“富强不能成为价值观”这个观点,也受到了中国官方对外宣传中对这个词的翻译的佐证。

中国官方的翻译腰斩了“富强”。

在人民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英文版”中,除了“富强”,其他所有“核心价值观”基本都是直译的,只要有一定的英文基础都能想到,例如“民主”就是democracy,法制就是rule of law,敬业就是dedication。但“富强”却译为“prosperity”,这是让人有些意外的。

“prosperity”在中文里的意思是“繁荣丰裕”,只包含“富强”中的“富”,而不包括“强”。在习惯用法中,“富强”的直译应该是“wealth and power”(名词),或者“rich and powerful”(形容词)。这样的翻译,我想有一定英文程度的人恐怕都会同意的。或者说,在没有特定语境的情况下,这两个英文词组就是中文“富强”最对应的译法。

这是纽约兰登书屋2013年出版的两位中国问题专家的书。书名很典型地说明中文的“富强”译成英文就是“财富和力量(或者“权力”)。

现在,中国官方的版本把“富强”翻译为“prosperity”,斩掉另外一半意思,让外国人以为你追求的就是“富裕”。但你自己清楚,还有一个“强”字瞒着没说。

“富强”在当代中国政治中虽然是一个高频词汇,但只要上网一搜就能看到,它最初的出处是战国时商鞅“故治国者,其专力也,以富国强兵也。”这是当时秦国在兼并战争中的口号,后来在一般用法中简化成“富强”,虽然“富国强兵”这个完整用法也还是很常见。

我想,任何受过教育的中国人,甚至小学生,当他们听到“富强”这两个字的时候,是绝不会仅仅想到“繁荣富裕”的,而是会把国家的强大甚至军事的强大也包括在内。

为什么不用一般常见的英文对应词,而是腰斩,只翻译出“富”而略去“强”呢?我猜想,很可能是因为翻译者也知道,无论是“wealth and power”还是“rich and powerful”都会引起国际社会的误解和困惑。别人可以理解你追求富强的国策,这无可非议,但却很难理解你不但把富强作为价值观,而且是排在其他价值观之前的价值观。以这样一个价值观作为底色的中国形象,恐怕难以让别人期待你给国际社会带来正能量。

我想,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富强”只能翻成“prosperity”的隐衷。

虽然“prosperity”这个翻译不但没有忠实于原文,更片面转达了“富强”一词在当代中国国内语境中的用法,但我还是理解这个译法至少在眼前避免了一个由误解产生的麻烦。

在亚洲和东亚的历史上,一提“富强”,很多外国人都会下意识地想起日本明治维新时的Fukoku kyōhei,这就是中文的“富国强兵”—“富强”的最初和完整的表达。

在英文维基百科上搜索,Fukoku kyōhei后面跟的就是中文的“富国強兵”和英文的"Enrich the country, strengthen the military",并说它是日本明治维新的“中心目标”。接下来还有词源学的解释,明确指出这个词来源于中国战国时为秦国所采用的法家思想。

(注意:无论战国时的秦国还是明治维新时的日本,“富”指的都不是人民生活的丰裕,而是国家财富的积累。这是另外一层有待讨论的意思。)

“富国强兵”不过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引用中文成语和词语来表达重要的政治概念的一个突出事例。其他的如靖国神社里的主要展览馆“游就馆”的名称取自《荀子》,而太平洋战争战败前的“玉碎”口号则取自《北齐书》。

连维基百科都这么写,出于政治正确性的考虑,外国人眼中从两千年前的秦国到一百多年前的明治维新所践行的“富强”国策,作为今天的“价值观”,恐怕暂时只能勉强翻译成“prosperity”了。

但问题是,今天世界上懂中文的不知有多少,别人迟早会发现你的中文原文和英文翻译之间的不一致的。如果别人好奇,问为什么把另外一半意思瞒着不译,同时本国人民对这个词的理解又是“完整的准确的”,对内说的是我们追求财富与力量,对外说的是我们只想着繁荣丰裕,这又该如何回答呢?

解答这个尚未出现的难题,可以参考“韬光养晦”的先例。为了平息国际上对这个成语的翻译带来的纷扰,干脆对外宣布把《辞海》也改了,说这个词现在没有过去那个意思了(语言本来就是发展变化的么),翻成英文就是keep low profile(行事低调)。如果你还要根据过去那个意思来翻译和理解,那就不是“善意的翻译”,而是别有用心的曲解了。

中国的崛起在观念上给世界带来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多半是因为中国与世界很多国家在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异造成的。这种冲击的一个后果,就是在语言上,一些年深日久约定俗成的词语现在必须为了政治原因而重新解释,出现中外两个版本。别人根据文化交流的惯例按照你的传统和原意来翻译,你却说现在我把它的意思给改了。“富强”翻译成“prosperity”,就是一个事例。对文化交流的惯例和本国传统文化的这种任意改变,或许能够避免一时的麻烦,却会带来长期的困扰,加深彼此的隔阂甚至猜疑。

原载《影响力》网站

(关于“韬光养晦”的翻译引起的风波,可见以下两篇网文,一是“怎样善意地告诉外国人我们在"韬光养晦"?”,其中有以下文字:

“那么西方人为什么会这样解读“韬光养晦”这个词呢?其实,这是从中国人自己的翻译那里抄袭来的。(着重号为程加)例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新世纪汉英大辞典》,就将“韬光养晦”翻译为“hide one's capabilities and bide one's time”,这与美国《中国军力报告》中的译法几乎一样。外文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中英对照《生活中的中国智慧》一书,将“韬光养晦”解释为“一种为人的策略”,“在时机尚未成熟时,最好先隐藏自己的才能,等待合适的机会”。其对应的英文表述是“to conceal one's fame and ability”;“temporary retirement to bide one's time before going on the offensive”。这些译法都为西方人“误读”提供了依据。”

二是“是谁误译了‘韬光养晦’” ,其中有如下文字:

“面临国内外多方面的挑战和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特别需要对外准确表达清楚自己的真实意图,完全透明地阐述到位我们的基本观点,不给别人做出战略误判的把柄。我们必须要还现代‘韬光养晦’之准确含意,解除因为误解和误译给我国造成的‘阴谋论’的指责,彻底放下历史上一句成语造成的现代国际包袱。

此外,多年以来,在正式阐述我国外交政策时,我国的外交部门和对外传播权威机构一直把“韬光养晦”翻译成to keep a low profile,从来没有使用过任何带有‘hide’或者“pretend”这两个字的译法,任何其他引发误解的译法要么是以讹传讹,要么是学者们的文字训练不足。”)

 


相关新闻
刘自立:挺妓转型论?
郭罗基:别光远
王利平:一群不怕坐牢的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观有什么不同
程映虹:“富强”不能作为价值观
徐友渔:晚霞消失之后的正义
陈绍华:野蛮与无耻的传承
Copyright ©《北京之春》编辑部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bjs201022@gmail.com webmaster@bjzc.org manager@bjzc.org
地址:BeijingSpring,P.O.Box520709,Flushing,NY11352 USA
电话:001-718-661-9977